分享

同住地球村,微信让自由行从未如此简单!

 独孤依风 2021-08-25
  说起自由行,其实放眼历史长河,李白、杜甫、郑和、徐霞客等都是爱好者,他们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记丈量着这个社会的文明。而民国时期一位名叫潘德明的人,为了“在每一步伐中,显示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荣”,耗时8年,历尽艰险,以徒步和骑行的方式环游了全世界40多个国家,旅途中还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纳粹首领希特勒、美国总统罗斯福等20多个国家元首和名人的接见,被世人称之为“民国时期最伟大的旅行家”。
  如果说在以前,自由行还只是少数人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那么现在,自由行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方式。“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虽然我国的自由行起步较晚,但从目前的相关数据来看,选择自由行已经成为了众多年轻人追捧的旅游形式。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的2017年出境游相关数据显示:“在跟团游中主要贡献力量来自于50、60后的中老年人,而80、90后等中青年人群更倾向于选择自由行。17年上半年出境自由行规模超过6000万人次,占出境游总人数54%”。为了能够直观地了解自由行这个旅游市场的后起之秀,我们先来梳理下它的“进化史”。
  线下到线上的4个阶段进化 映射旅游模式的迁徙升级
  我们国家正式开始发展旅游业是从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国家发布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那个时候行业才刚刚开始萌芽,自由行很少。受制于思想观念、交通、信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自由行对于爱好者来说,可能只限于简单亲戚朋友间的走动。通过这种熟人口碑和熟人向导,实现短距离本土旅游,那个时候出国的人也很少。这种自由行表现出相对狭窄且分散的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旅游的1.0模式,即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连接,散点、局域走动。

直到旅行社的出现,才使得大众旅游成为可能。这个进程持续至21世纪初,成为大众旅游的主流模式,直到现在“跟团游”依然占据旅游市场主流。“跟团游”的特点就是旅游者不用自己搜索信息、规划路线,跟着走就行。不过从目前国内的旅行社结构来看,我国小型旅行社居多,且大多都是单打独斗,同行竞争激烈。许多旅行社不惜通过价格战笼络客源,然后再通过强制消费者进行购物挣取回扣实现畸形营收。另外还存在“买团”、“卖团”等情况,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且跟不上国人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整体来看,“跟团游”这种发展模式较为传统,自主性不强,我们称之为旅游的2.0模式,即人与线下平台的连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获取变得比以往更容易, PC时代,各大旅游网站的出现不但提供一站式订票管理,还提供各种旅游攻略内容,方便消费者能够更具有针对性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使得旅游行业的服务渠道开始从线下延展到了线上。这种模式相对于单纯的线下旅行社,不仅让消费者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而且在用户体验上相对精准,因此成为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主要旅行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旅游的3.0模式,即人与线上平台的连接。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自由行开始陆续放开,交通也越来越便利,年轻的一代因为外语好,不满足旅行社提供的服务,于是逐渐开始选择自由行。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效率和体验的要求更高。刚好这十年,随着前十年“假日制度”和“假日经济”的普及,旅游消费已经装进了寻常百姓的“购物车”;与此同时,中产阶级群体数量不断增大,他们对旅行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走马观花,而是希望深度体验当地生活,希望旅游服务平台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另外,伴随着80后、90后甚至00后个体消费成为国内消费的主力军,如何能够通过自由行玩得更嗨、更自由,让去国外就像在国内一样,高效无缝服务体验成为了他们对出境游的新需求。这个阶段的旅行模式我们称之为旅游的4.0模式,即人与服务的连接。服务是打通线上和线下的,跟3.0阶段最大的不同是这一阶段的连接主要通过智能手机这个终端。
  移动互联网时代 微信为国人打造“自由行之无界体验”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得不提及的一个手机应用就是微信。腾讯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账户数已经达到11.51亿,真真正正是一个国民级的社交应用。其实已经不仅仅拘泥于社交了,微信诞生这8年给国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改变,时至今日,你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很可能就是看下微信,每天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有可能看微信。

微信登上新加坡国家体育馆屋顶大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