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千里路云和月(开篇):细说永泰龟城

 黄之中 2021-08-25
2017年5月13日,从北京驱车直抵甘肃中卫、永泰古城,然后沿大明边界东返,此行主要行摄明长城,历时15天,经甘宁陕晋冀蒙六省区,行程8000华里,拍摄36个地、点,15日平安返京。

图片


                 
驱车1300公里赶到永泰古城时,眼前的景色比想象的还荒凉,北京的春花已经凋谢,今天这里的气温只有零度上下,不远处祁连山连绵的积雪,让这座古城更加显得孤寂。1300年前大唐诗人王之涣“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诗境,一下子呈现在我的面前。


图片

图片

永泰古城东城门,上面的小楼可不是原配,是某次拍摄电视剧留下的布景

 
“左拥兰、靖,右护凉、古,前逼庄浪,两河则腹心,甘镇则咽喉”(《秦边纪略》),此乃兵家必争之地也。上溯到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收复河西后就曾在此地屯兵设防。明朝,作为与蒙古人对峙的前线,曾经在此修建了一片很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史称“松山新边”。如今,当年的新边已成了难寻踪迹的残垣,而那些曾经旌旗飘舞的古城堡,却多已成为民居,其中保存最好的,就是这座永泰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查阅史料,得知永泰城作为军事要塞,诞生于一次战争。元灭亡后,蒙古分裂为东西两部,东蒙鞑靼和西蒙瓦剌。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鞑靼的阿赤兔部落不断侵袭景泰,先后占据了大松山和小松山。鞑靼到达景泰以后,“(阿赤兔)虏恃地利,东寇延绥宁夏,南犯固靖兰州,西侵武威张掖,往往饮马黄河”(明朝荆州俊所著《三眼井堡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三月,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率兵十万征讨鞑靼,经历大小战役百多次,最终将鞑靼围困在大松山附近。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明军分兵七路发起总攻,鞑靼兵败,明王朝重新夺回了黄河以北大漠以南的失地。
 
李汶收复失地后,在修筑“松山新边”的同时,开工修筑永泰要塞,在李汶的亲自监督下,永泰城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开工建设,第二年六月完工。驻军两千多人,马队五百人,兵营、练兵场、火药场、武器库、草料场、马场等一应俱全。城墙上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如此完备的设计,也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



图片


图片


 
松山战役之后,西北甘肃边界仍然屡遭异族进犯,但都被抵御在长城之外,兰州也从未失守,这座连接长城和兰州的兵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城南还可见太极圆池(汲海、涝池),我们巧遇城内原住民、永泰小学原校长李崇仁老人,他对我说:神龟的龟头伸向太极池,这池中的水从未干过,只要池中水不干,神龟就有得喝,永泰城就无大恙。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面旧时还有李汶将军的公馆。城南一里处建有演武厅和教场,占地300亩。教场之南还留有一条长约6里的“龙沙”(山丘),“龙沙”之上架有炮台。城西北7里处设有军需草料储存处,城东南15里的骟马沟是当时的牧马场地。目前这些军事设施痕迹尚存,除了居民为通行方便和取土造房而拆落的部分城墙,还完整地保存着大部分城墙、城门,城内还保留着两座清代民居,以及一所建于民国时期的小学。


图片



图片


 
永泰城现在的行政区划为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永泰堡村。城内目前居住着74余户420多口人。据当地老人讲述,古城内现在的居民大多是明代驻军的后代。
    
古代的堡,都曾担当过兵塞的角色。堡有四个读音:
 
堡bǎo,通常指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堡垒、暗堡、地堡、城堡;
    
堡pù,见于地名。通“铺”,驿站(今用于地名):十里~,马家~。
   
堡pǔ,见于地名的地方读音。通“铺”,驿站(今用于地名):凤凰~。
 
堡bǔ,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多用于地名):~子,吴~,柴沟~,瓦窑~。
                                  -----见《现代汉语词典》
    
现在永泰古城一类的城堡,已经失去当初的功能,成为村庄,故应读“”,或曰堡子。
     
永泰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李崇仁老人领我们到他家看他绘制的古城平面示意图,古城周长1717米,墙高12米,城基厚6米,有799个夯土垛口,城内占地面积318亩。整个城平面呈椭圆形,城门向南开,外筑甬门,外门叫“永宁门”,内门叫“永泰门”,门稍偏西,形似龟头。四面筑有瓮城,形似龟爪。城北有6座烽火台渐次远去,形似龟尾。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12.5米。整个城池形状酷似乌龟,故名“龟城”。


图片



 
古城四个方位有4个瓮城,形似龟的肩足,保存尚好。瓮城上当初设有瞭望哨。这四个瓮城由南侧“永宁门”顺时针依次建有药王阁、镇番阁(战争结束后改为财神阁)、祖师阁、文昌阁。现在瓮城尚好,建筑已不存在了。
 
古城内曾经存在过的主要建筑有:南城外城门永宁门,内城门永泰门;南北大道建有:大牌楼、灯山阁、钟鼓楼、玉皇殿、大戏楼、观音阁;东区建有:火神庙、马祖庙、土地庙、城隍庙、十王殿和察院署;西区建有:总督行署、关公庙、大佛寺、甘露池、永泰小学。
 
现城内除保留有两座清代民居以及建于民国时期的永泰小学。其他都不复存在了,历年兵燹及政治运动对文化的破坏令人扼腕长叹。
    
也许有人说,一个兵塞,为什么要修成龟形,还要让它五腑俱全,有必要吗?这就要说到中国传统的堪舆学。也就是俗话说的看风水,它是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是一整套临场校察地理、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的方法及原则。它并不是玄学。一位建筑设计单位的朋友告诉我,在被抛弃多年之后,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大纲里又悄悄地添加了堪舆学的内容,只不过换了个说法,不叫小猫叫咪咪。古人不这样做行吗?不行,心理上会有所失衡。文化和客观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但却相互依存。就是在今天, 一些政府、公司的门前专门摆放上两个大狮子,你说摆它们干嘛呢?它和行政、生意有关系吗?答案:也有也没有,这就是文化。
 
我再举一个例子,在西方建筑中,有不少在交叉路口的设计中,特别是在四个路口以上的地方,对角的一层它都会开出一个门,这上面不管多高,这一个面都会有许多人在居住或办公。而在中国的堪舆学中是绝不会这样设计的,因为长期面对路上迎面而来的车流,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是中西在建筑文化上的文化差异之一。
    
言归正传:
 
现在的古城城墙,虽然看上去还算完整,但已经到寿,历经400多年风雨侵蚀,许多处墙体严重开裂,加之文革中受深挖洞广积粮的影响,村民把墙体都挖空了。深挖洞是当年防帝修原子弹袭击,可谁会把原子弹往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投呢?人失去理智,智商往往降到零以下,洞是挖了,粮却没有广积,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现在终于知道了什么是香什么是臭,开始修缮补裂,可谓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修缮的工人听口音来自河南,我问了他们,说设计和施工方案是请的敦煌修缮部门做的,这倒让人稍许放心。
 
我围着城墙看了一圈,马面保存的犹好,有一个马道还清晰可见,有人在马道上口处堆了一堵石头,看得出用意是阻止游客踩踏,否则用不了多久这个马道就会消失。

图片


图中依稀可见当年的马道

    
马面,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平面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马面的使用是为其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增加射击点,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它的一般宽度为 12--20米,凸出墙体8--12米,间距一般70米,冷兵器的时代,这个距离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内。
 
走在静谧的古城,穿行于一个个黄土围墙构成的院落,几乎见不到什么人,有一只趴卧在断壁残垣间的小狗,静静的看着我,那种从容淡定的神态是我在其它任何地方没有看到过的。可也是,我发现城内许多人家的院子都没有院门,完全敞开。可见此地仍是民风古朴,真正做到了夜不闭户。

    

图片



 
看到一个“理发”的牌子,很想来一个永泰发式,循路找去,大将军把门,没能如愿,后来还是在保德理了一个保德头。



图片

图片


    
中午吃饭时,小餐馆里有一桌人在玩古老的纸牌。离开餐馆,蓦然发现头顶出现一道彩虹,不同的是,它不是拱桥状,而是略向上弯曲,异相预示着此行一帆风顺?也未可知。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校长对我说:城里有两处可看,一个是永泰小学,一个是清代的两个房子,这房子最早的主人也即是这个学校的创立者。这位李崇仁老师正是永泰小学创始人李善澈的后人。


图片



图片

    
 
永泰小学建成于民国3年,到今天百零二岁,系中西式结合的建筑,外形秀美端庄,十分精致。李校长说,修过了,没有沧桑感了。前门是高大的青砖磨面,所幸中间的部分是旧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校园呈两进四合院格局,两厢的教室门前是深檐长廊,木格门窗,前后院之间的一排房屋又为起脊浅檐拱顶门窗,前后院形成了一小一大两个操场。学校的创立者是永泰城居民李善澈,他从兰州的军事学堂毕业后回到家乡建造了这所学校。据说原本的计划是修建一所“准军校”,购买了若干枪支。但因资金问题,最终建成为一所小学。
    
两间清代房子仍是李善澈后人居住,房子很讲究,屋里悬挂景泰县县长张缵绪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书赠的“树德启后”大匾。还供有先人像。里屋不让女人进,放着两口白茬儿寿材,传统风俗老人健在不上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房顶上的瓦当让我吃惊,龙纹瓦在民间使用本来就稀见,他家的瓦当不仅是龙纹,还是四爪。古制五爪帝王皇室使用,臣子四爪,民间三爪,不得僭越,僭越就是超越本分,是要治罪的。李家老宅能用四爪龙,看来不简单。李宅用的朱雀纹瓦当也是很少在民间能看到的。四神中朱雀是主南方之神,因之羽红又代表火,放在屋檐上有拒火之意。李宅的瓦当还有虎纹一种,怪异的是虎下巴有一圈卷曲的胡髭,这和汉民族常用的虎纹有差异,应是狮虎纹。狮子在中国古称狻猊,东汉时由西域经丝绸之路进贡汉庭。白银地区离丝绸之路不远,这种怪异的狮虎相结合的纹样是否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是个很有趣的文化现象。我问房子的女主人,她告诉我说,就剩下这几个老瓦了,屋顶翻修时基本换上新的了。她还指给我看房顶烟囱上的一个小房子,说不知道为什么当年弄了一个这样的小房子在上头?我对她说,这个袖珍的房子,虽然很小,但瓦当、滴水、门楣等主要构件都全,这应是一个最小号的火神庙。中国民间诸神有数百位,各司其职,庇护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均源自道教和五行学说。至今有人顽固地认为这是封建迷信,这不是懂文化的表现。旅游局官方的介绍里面都把这些内容拿掉了,文化的断层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蚕食的。北京的德胜门下曾建有玄武庙,玄武大帝即是真武大帝,是主北方之神,让他坐镇是有其用意的,说起来虽然和军事防御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古代文化就是如此,缺了它似乎就不那么安稳,这是一种典型的压胜文化。现实生活中,精神上的慰藉是不可或缺的,古代如此,现在也如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别看佛教在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却是多遵循道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城里的五眼井我没有来得及看,但五眼井的故事却很动人。摘录如下:
 
据《永泰城记》记载,雍正二年(1724年),岳飞后人岳钟琪衣锦还乡,祭祖之后,站在城南山坡上北望,说:“永泰城虽建造似龟形,但未有五脏,宜补之。”即捐资动员堡中兵民从城南五里处开暗渠引水直达城内,在堡内又筑汲井五眼,以补龟城之五脏,并在北城角设一大池,叫“甘露池”,合诸井并为二腑,以补龟城地脉,增添龟城之灵气。按今天的观点来看,岳钟琪当年修筑暗渠井、池,可能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永泰城与蒙古相邻,经常受到外部族的侵扰,一旦敌人围城,堡内人畜出不了城,水源即断,引暗渠入堡,可防敌人围困,这是战时坚壁清野的作用;二是铺暗渠,砌水井,修涝池,不致水源污染,从井中汲水供人饮,牲畜在涝池饮水,使人畜饮水分离,讲究卫生,有利健康;三是方便了城中百姓,出门就能汲水,免除了雪雨风霜外出数里汲水的苦处。至今,这座人畜饮水工程仍然完好无损,城中居民还在使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岳钟琪是南宋名将岳飞的第二十一代世孙,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二十三日在永泰城里出生。他的先祖岳大舟因罢黜被贬至临洮,岳大舟的儿子岳仲武曾任职于永泰堡,并在永泰城内安家,始为岳飞后裔永泰支祖。
 
岳钟琪幼年跟随父亲岳升龙戎马沙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参与平叛准噶尔的战斗,被升为四川提督。雍正初期,岳钟琪率五千铁骑夜袭青海叛军,又立下十五日平定青海数万人叛乱的奇功,被授“奋威将军”。雍正七年(1729年),领兵部尚书衔,拜“宁远大将军”,护“抚远大将军”印,率西路清军出兵新疆,指挥了征讨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的战役。仿佛是历史的捉弄,被诬蒙冤一直是岳家的诅咒,雍正十年(1732年),岳钟琪因遭诬陷罢官入狱,雍正以“误国负恩”的罪名,判岳钟琪“斩立决”,后又改成“斩监候”。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得以释放归田。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大小金川之乱岳钟琪被重新起用,以总兵衔赴四川大金川指挥平叛。乾隆十九年(1754年),卒于平定陈琨叛乱凯旋后的路途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来永泰前,满心想拍一下龟城鸟瞰图,后听张骏说没有制高点,只有南面有个新修的小庙,但也不够高,再说还得爬房子,不妥当。到了永泰先是开车到南侧祁连山的坡下,想登高一试,但离古城太远不能如愿,才反应过来,敢情看到的鸟瞰图是人家航拍的。但也没白上坡,拍了一个大烽燧,还有文保碑。
    
去往永泰沿途可见一些烽燧,天不好,视野中连同古城北侧的第一个烽燧可见五座,保存尚好,据说这样的土墩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沿途共有七十二个,一直通向兰州。古城北侧的大烽燧正搭架维修,希望修复后能看得过去,不敢有过高奢望,千万别焕发青春,就阿弥陀佛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午我和李崇仁老师通了电话,一是请教除了南门,其它三个瓮城为什么里外都没有门?他回答:建城已是明末,本来都是预留要做大门的,为集中兵力把守,先只做了南大门,另外的三个门一直拖了下来,直到明亡。二是传达长城小站部分老师对维修中的那六个小土堆的命运感到担忧。他说,那是六个龟尾,被半掩埋的一个已经清开了,是护城河维修队干的,他们已经完工撤了。他说:有媒体文章讲那是六个烽燧,我肯定地说是不对的,就是当年专做的龟尾。我也是古城保护委员会的成员,每天都在工地转,有问题会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让转达我对各位关心古城的老师们朋友们的感谢!



图片




李校长还对我说他有个心愿,想加入长城学会,我答应他回到北京为他争取。回到北京后,我第一时间到长城学会把李校长所托之事完成了,并替他交了三年的会费。保护长城人人有责,李崇仁老师在永泰担任义务讲解员和古城保护委员会委员,接待了无数前来参观的人,一直向各级大声疾呼保护古城,把先人创建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人,有什么理由不吸收这样的人士加入长城学会呢?
 
 
永泰古城在明代堡子中很具有代表性,尽管已经残破凋敝,但仍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军事、政治、民俗、堪舆、建筑等方面的实物信息,把它读懂了,很多堡塞文化方面的问题都能找到参考答案,这就是它的魅力。当然,对于摄影家来说它也是天堂,能出大片,只是我们运气不佳,天无光色,没拍到满意的片子。不过也没啥,此番不济,下次再来,只要永泰古城还在。
 
 
 
2016年63日记于京西海棠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