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里,寂寞的香气

 冰心茉莉图书角 2021-08-25

母亲送新鞋(2013)

       季节加深,早晚有了凉意。
       校园里榆钱树叶扑簌簌随风飘落,好似撒了满地铜钱。桂花树和小叶榕终年绿着,那翠翠的绿却也在深秋变老了,然而永远精神抖擞,站成校园里绿色的卫士,守护着教学楼,守护着这一群求学的孩子们。葡萄架奉献了甜美的果实,架上只剩下苍劲的藤蔓盘绕。
      下过一阵秋雨,冷风有意无意地吹进教室里来,好似在检验孩子们穿得是否暖和。正是上课的时段,我刚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了一篇课文,余下的时间孩子们开始做练习题。我在教室巷道里巡视着,孩子们认真地写着作业,教室分外安静。
       “老师,我桂兰在哪?”突然一声问询打破宁静,我望向教室门口,随之还有几十双童真的眼眸也聚焦在教室门口。一位穿着朴素的妇人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子。我认出她是班上学生赵桂兰的母亲。
       桂兰的父母在工业园区打工。远离老家,来到园区的养猪场,做了养猪场的工人。这个活儿可不是一般人吃得消,进入猪场,既要忍受集群养殖猪们散发的巨大气味,又要遵守严格的消毒制度,按照一定程序喂养填食,打扫猪舍卫生。我们常常路过养猪场,会在空气里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工作生活在那里的人真不容易。可是,桂兰这孩子却穿得齐整洁净,在教室读书,并没有带有任何不好的气味,可见其父母也是勤快、爱整洁的人。
      记得今年初夏的时候,我们几个爱散步的同事常常去工业园区走走,一直走到养猪场附近才转身回来。就在养猪场外面的草坪上遇见了桂兰的母亲,还带着一个小女儿。她很惊喜的看见女儿的老师来到家门口,摆谈了一阵,她让桂兰照看着妹妹,对我说:“老师等等,我去把树上的栀子花摘一些给你。”也不等我回答,就跑进了院子。我站在草坪旁和桂兰逗她的妹妹玩。不久,桂兰母亲一阵风似地跑出来,把满满一塑料袋子的洁白栀子花递给我手里。她笑着说:“我们住的房子离猪舍还有一段距离,不当风口,气味也吹不过来。门口好几树花树呢。”她拿出一朵给我闻,又说:“老师你闻嘛,香得很。”那些栀子花,我一直养在清水瓶子里舍不得丢弃,栀子花在屋子里散发淡淡馨香。
      我收回思绪,问她:“你是桂兰母亲哈,你有什么事吗?我们正在上课。”她这才意识到打扰了老师上课,打扰了学生的学习。脸上有了一些紧张不安带来的红晕,她降低了嗓门对我说:“今早桂兰上学穿的凉鞋,一个夏天过去了,也穿得快烂了。我看天又下起雨来,寻思她脚冷,就赶到街上给她买了一双新鞋。”她举举手里的塑料袋,眼色征求地看着我。我明白了她的来意,于是我叫赵桂兰的名字,示意她出去换鞋。那个因为妈妈的到来又惊又喜的女孩涨红了脸,听见已同意,女孩就轻步慢跑的出了教室,跑到妈妈的身边。
       我继续巡视教室的学生,眼睛却瞟向了门外的一对母女。那桂兰的母亲见女儿出来,对着孩子微微一笑,就蹲下身来,为女儿脱下凉鞋,换上新鞋,一只一只系好鞋带。那是一双黄色的运动鞋,真好看。女儿扶着妈妈的肩膀,一只脚一只脚的轮换作金鸡独立状,享受妈妈穿鞋的幸福。穿好了鞋,母亲站起身来,眼睛看着女儿的脚,心满意足。桂兰换好鞋就跑进了教室,步子十分轻快,一身半新不旧的衣服,衬得那双崭新的黄色运动鞋十分醒目。桂兰母亲拿了旧凉鞋悄然离去了,母女俩一句话没说。我分明感受到了一股暖暖的情意在教室里荡漾。
       我相信,在桂兰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永远记得她母亲送新鞋来学校的这个场景,这温暖的记忆必定伴随她终身。
      在公交车上听见两个年轻的女孩在谈论婚嫁的问题,其中一个边吃东西边说:“我不想嫁人。”友人不解,问她何故?她的答案的确让人觉得莞尔。她说:“你笨啊,嫁了人就得生孩子,生了孩子,我的零食就得分他一半,我舍不得。”我心想,的确还不适合嫁人,这么幼稚的想法。女孩啊,你哪里知道做了母亲的人,哪里还会在乎那一点零食的分配呢。当一个女人的母爱被点燃,本能爆发,力量极其惊人,你只会把你的所有全部给予你的孩子。
       爱孩子是母亲的本能,每一个孩子的母亲都是无私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尽最大努力给予他们所有,从来不求回报。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父母温情的关怀时刻伴随着我们。像一棵结果的树,奉献她所有的果实;像丁冬的泉水,滋养着我们的心田;像温暖的阳光,给我们前进的力量。

聆听六月(2014)

       雨在暗夜里下起来了,悉悉嗦嗦的从遥远的夜空里走近了我的窗。雨声似一只神秘的怪兽,在阳台上的雨篷上踩击鼓点,进行一场无人观看的夜色里的舞蹈。
       栀子花的香气在屋子里氤氲开来,一下子充溢了整个房间,空气里的缕缕花香直往鼻子里钻,它让人舒服,陶醉,失去自控,对生活的希望和失望都被摈弃,只愿意就在这样的充满花香的空气里保持着,永远不再改变。有时候不得不怀疑栀子花也是有脚的,它静静的待在一杯清水里,可能你手头做着什么事把它给忘了,它就化作缕缕香轻轻跑过来,告诉你它的存在。而深夜里,你在栀子花的香气中醒来,一般要迷糊好一阵子,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好似已经漂离了日常生活的环境,置身在一个美好的只剩下花香和梦幻的神秘之境。
       我从一场夜雨里开始意识到这是六月,我是在聆听一场六月的雨。六月应该是活泼的。从第一天传出的童声合唱里就肆意挥洒着它无尽的天真烂漫,花花绿绿的小裙子蹦呀跳呀,满满的一舞台红苹果般的小脸蛋跟随太阳的方向旋转,黑白分明的眸子里闪耀六月的芬芳。我的心不由得也变得轻快起来,挑挑拣拣的从衣柜深处拉出几条裙子装扮起来,让裙摆在风中飘逸起来,抒发我已经不太表现在脸上的快乐心情。而雨就在傍晚时分从山那边散步一样的溜达着过来了,把新生出的树叶细细地清洗,把浮尘归拢到树根处,以便第二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又看见一个闪闪发亮的新绿世界。
       六月的雷声还很轻柔,偶尔几声呐喊,也不够成熟,带着青春期的嗓音改变,但是不管怎样,它来了,就是盛夏的开始了。听,轰隆隆,来自山那边,似有石磨碾压着豆类,飘下的是雨,不是雪花般的粉末。
       月明星稀的夜晚,蛙鸣突然登场了。夏虫们欢天喜地的庆祝夏天的到来。蛙鸣和蛐蛐在练习多声部合唱,多么可爱的小夜曲,轻柔悦耳,声贝不大不小,听起来刚刚好,好似有专人在调节着音量。很庆幸住的地方一墙之隔就是广阔的田野,每每这些大自然的音乐传来,我就丢下正在做的事情------放下书或者离开电脑,站在窗户前,看黑黝黝的夜空,小虫们仿佛知道有人在认真聆听,更加起劲的演奏起来。而我感觉已经来到了一片巨大的黑色森林,所有黑色的树木和身披黑衣的森林精灵们以及躲在暗处的演奏家们,都在尽情的狂欢。远远的天边,城市的灯火把小半边天都映得如同白昼。
       芒种过后,梅雨如期而至。梅花一定与雨是前世的仇家,生生世世,纠缠不清。花开的季节,雨化作雪花追随梅花,梅子成熟的季节,雨更是寸步不离,没日没夜的下,不大不小,淅淅沥沥,把心肠极硬的泥土都融化了,以至于人们无奈之下把它叫做梅雨。一天一地的梅雨,滴滴答答,浸透着角角落落,似乎要把这个世界都化在它的柔情里。除了上学的孩子打着花伞急急忙忙去学校,除了种地的老农趁着天时栽下红薯,更多的人在咒骂可恶的梅雨,让屋子发霉,让衣物发霉,让心情也发了霉。梅雨不管不顾,倾情的跳下来,在树叶上扮演水晶,在小河里带红色泥浆去大江里旅行,在树林里清洗鸟的鸣声。。。
       听,六月更有父亲的足音,缓缓而有力的踏过。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父亲节。父亲一直是大山的代言,他们沉默寡言,他们稳重踏实,他们默默奉献满山青翠和所有的宝藏,直到你看见他突然出现在额角的皱褶,突然佝偻的腰背,突然花白的双鬓,突然。。。。突然你的眼角就有了泪痕,你只是学着父亲一样,不哭不闹,把所有的苦楚一股脑儿吞进肚子,然后对着孩子慈祥而严厉的微笑。
       听,六月的秧苗田里,杜鹃鸟在苦苦寻找她的爱人,“哥哥---哥哥---”,她呼唤着,一声一声又一声。秧苗看似集体静默,其实走近田边,就可以听见它们细细的呼吸,叶片努力向上,似乎在说我要长高、长高。
       六月的雨,在青瓦的屋檐下滴落下来,嘣的一声,为路过的小蚂蚁制造了一场巨大的海啸。声势之浩大,不亚于半夜看世界杯的时候,电视机里传出的呼啸的掌声和欢呼声。
我仔细地聆听,六月,有太多的声音。而我听取的只是我想寻找的一种静气。于喧闹中获得,喧嚣远去,留下来的是我所需的静谧的内心。

四季歌声(2015)


1.春燕呢喃

       春天的草叶儿嫩鲜鲜的在原野上点头舞蹈的时候,燕子回到了屋檐下的家。
       旧时的燕窝如果还在,它们也不会就此简单的入住,还会衔来新泥重新修葺一番。仰头可以看见新鲜的田泥像补丁一样,把燕窝修补的完美无缺,除了开口的地方留一个洞口进出,其他表面光滑如新、严丝合缝,一双燕子情侣就要在此安居,开始繁育后代。
       偶尔会听见它们在窝里低声呢喃,不久,小燕子出世了。燕子爸妈就忙碌起来,每天要飞出去捉小虫子回来喂养孩子,洞口大张的小嘴巴,细嫩的叫声,燕子爸妈再苦再累,仿佛也值得了。
       等小燕子长大些的时候,燕子窝不够住了,旁边会垒起新窝,均匀的泥土颗粒,饱含燕子的唾沫,密密实实的粘贴着房檐或者楼板,构筑一个中空的窝,是燕子这个春天的最大使命。
       也有的小燕子飞走了,在另外的房檐下筑巢,开始崭新的生命历程。新鲜的泥,小小的窝,一只幸福的小燕子娴静的站在窝边,露出圆溜溜的眼睛看世界。
      它们也有自己的集体聚会。很多时候,特别是傍晚时分,我们会看见一群群燕子站在电线上,远远地望过去,的确像一支待演奏的五线谱,似乎春天的旋律就是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谱写出来的。
       虽然它们只是穿着素雅的黑白外套,却把五彩斑斓的春天点缀的格外生动有趣。
如果哪一个春天没有燕儿的呢喃低语,似乎那个春天都不够完美。你觉得是吗?

2.夏蝉鸣唱

       听见知了的高调鸣唱,是在某个抬眼看窗外骄阳似火的夏日午后。
       不知道哪一天起,它们已经从地底下爬出来,发生了巨大的蜕变,从丑陋的虫子变成了有翅膀的鸣蝉,然后顺着树干爬到半空中,使劲地聒噪起来,把炎热的夏日白昼拉长了。
       蝉为什么要鸣叫?有的说是雄蝉在求偶,据说雌蝉是不叫的,就像鸟类的势力范围划分,或者最古老的圈地运动;有的说是为了散热,因为蝉的厚重外壳,天热的气候,就鼓动腹部的膜,散发热量,就像人类摇着蒲扇纳凉,就像空调室外机的轰鸣。不管蝉鸣是有怎样的科学道理,但是一旦听到蝉鸣,真正的夏天就来到了,暑热也随之而来了。
       夏天如果没有这样聒噪的声音,也许热度也会大打折扣吧?如果没有这样单调沉闷的鸣奏,夏天是不是会不像夏天了呢?
       竹林里、柏树林里、白杨树上,都有它们的乐队在演奏,它们的声音像是一个衬托夏天炎热的反面教材,把竹林清风、柏枝清香、荷叶清韵衬托得更加不凡,更加可贵。
       其实仔细听的话,它们的演奏也并非一无是处。蝉鸣的强度是随着白天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强的,午时叫得尤其大声,打破了宁静的午睡时光。蝉鸣的频率也和人的个性差不多:有时听起来像是急躁的人在说话,噼里啪啦的透露出火爆性子;有时听起来像是一个家长在训斥一个在大太阳底下捉蜻蜓的孩子,厉声悠长;有时完全杂乱无章,像步入一个嘈杂的市集,昏头昏脑的不知道如何逃离。
       不过夏日雨后,它们的鸣声较之哗哗的雨声,又增添了夏日的氛围,填补了白花花日光的大段空白。把绵长的苦夏切割为一个个或沮丧或精彩的时光片段,在你昏然打盹的当儿,把你拉回现实当中,出一身热汗,排一身废毒,不再耽于空洞的幻想。

3.秋虫轻吟

       稻田收割了,树叶慢慢变黄,秋天的落叶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自由旅行。太阳失去了威力,光芒淡淡的,把秋天照射的昏黄朦胧。人也放弃了夏天的火燎火烧的性格,突然像秋日的溪水,变得沉静起来。
       在一阵阵秋雨过后,带着一颗安静的心,隔窗聆听,秋虫在静静地演唱秋日的私语。侧耳倾听,左方有一串铃音传来,不等停下来,右边又有了一串铃音的应和,并没有谁去指挥,却有多个声部在进行,不会嘈杂,不会紊乱,一切都是按照节拍在演奏,分贝不大不小,可以入耳,却绝不唐突聒噪。
       除了铃音这部主旋律,还有若远若近的、更小的虫鸣参合进来,绝不抢占别人的风头,只是完成它自己的曲调,像副歌部分,陪衬着,弥补着,构成了协调的秋日交响。
       最妙的是打开窗透口气的时候,一阵清风捎带过来一阵桂香,不禁要深呼吸,深闭眼,深深陶醉了。这时,有部分虫呤也停下来,乐音暂停数十秒,仿佛与你一起感受桂香的路过。有时候又觉得是一种错觉,其实虫呤的清音一直都在,只是嗅觉代替了听觉,传回大脑的印象就仿佛虫呤的交响暂停了,只剩下满世界的桂香令人牵肠挂肚。
       一直到深夜,它们不知道疲倦的演唱,似乎梦里还有虫呤轻轻呢喃,整个梦境都空灵神秘起来。

4.北风呼啸

       冬日暖阳自然让人心情舒畅。可是一个冬天如果不刮几次呼啸的北风,简直会让人觉得这个冬天太不像冬天,不禁要感叹全球的气温变暖了。
       当人们都围上暖和的围巾,穿上厚实的冬衣,觉得身心都适应了冬天的低温天气。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小北风会冷不丁的钻出来,趾高气扬的从人们的身边经过,再耀武扬威地跑上几圈,掀起那些长长短短的围巾,调皮的钻进人的脖子里去挑战你的耐寒力。你也许感到了北风的冷酷,可是飘逸的围巾带给旁人冬天的美丽风景,那么它其实也不是那么让人讨厌。
       虽然感觉有些冷,不过北风带来突然的清醒,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有人清醒的做出某个重要判断的时候,有可能会感激北风带来的凛冽。
        而庄稼是欢迎北风的,它是某些害虫的送终者。北风拂过,害虫掉下叶片,冻死在泥土,以另外一种物质融入到植物庞大的根系里去。庄稼又向上伸伸脖子,与北风这个过分冷峻的老朋友点头致意,感谢它的助力。
       北风还是一个勤劳的清道夫。它用力收集那些乌七八糟的废弃物,塑料纸,统统击中到山沟里、河弯里,还世界本来的洁净明丽。它像个太平洋警察,满世界查看,把那些枯枝败叶都清理一遍,留下健康与简单。
        当它吹得梅香阵阵飘的时候,你已经学会了它的豪爽与坚毅。在温暖的火炉旁,听着北风呼啸,喝一壶烈酒,冬天的壮观气魄已经迎面而来。

古镇生活 (2016)

太阳岛,青草香      

      仲夏,有必要亲近水边的风景,弥补气温升高带来的身心不适。       恰遇端午节放假,吃过粽子,看过水中抢鸭子,欣赏过划龙舟比赛,洗过艾叶澡,挂过菖蒲串,浑身的惰性细胞需要在大自然里再次吸取能量。沿嘉陵江缓缓前行,扑进视线的天然图画,由翠绿到碧绿到深绿的转换,让心情大好。深蓝沉静、玉带似的河流一直陪伴我们,送来阵阵怡人的江风。       油坊沟村的标志建筑------百牛渡江镇江楼高耸在江边。牛儿出游的通道上修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廊桥,为摄影发烧友搭建了最佳拍摄平台。每天清晨油坊沟的牛群从村里出发,去河中央的太阳岛吃草,黄昏时分,又成群结队泅渡回家,成了嘉陵第一桑梓风景区的一道著名景观。        一个普通的村落日常活动,被开发旅游的人发掘了。百牛渡江的美名顺风而传,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连带着村里的村民也建起了鱼塘、种起了荷花、办起了农家乐,顺便发家致富了。        在镇江楼下的码头坐游船,可以追随牛群的足迹,去太阳岛体验体验牛儿甩着尾巴吃草的自由自在。站在蓝绿调和的江水边,看村民在江边石头上洗涤衣物,多年前在老家小溪里嬉水的情景又浮现眼前。两艘游船穿梭往来,接游客上岛和返回,卖票的承包老板脸上乐开了花。在镇江楼下买鲜花,一位卖白兰花的大妈,黑红的脸膛,朴素的衣着,看我如此喜爱花儿,还多送了几朵给我,分外友善。篮子里飘出阵阵花香,让人迷醉。我连说几个谢谢,她开心的笑:我自己家树上的,送几朵给你没关系,我是爱花的人,看你也是爱花的人,送给你值得!       坐游船去往太阳岛,画舫平静地驶过江面,如果不看外面的参照物,甚至感觉不到游船在移动。镇江楼在对岸慢慢变小,太阳岛近了。一块篆刻太阳岛的巨型卵石迎接游客的登录。 太阳岛视野极其开阔,看到对岸的建筑物和青山,才明白我们已经来到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上。岛上唯一的建筑物是一溜长长的牛棚,遇到极端天气,牛倌就会把牛群赶进牛棚避难,牛倌也有了一个安全的躲避点。        仲夏时节,青草葱茏,却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枯草,为什么?一阵机器的轰鸣吸引住我们的视线。走近仔细观看,有五位农人身背柴油机作动力的割草机,正在修剪草坪。难道这些草是牛群不爱吃的?也许是为了利用越来越热的天气把这些齐膝深的草割下晒干,自然化为肥料,从而不用除草剂?也许是为了整个草滩的美观,才把这些杂草割得一样整齐?忙碌的农人在机器声里操作,撒播一阵刺鼻的柴油味,没空解释我的疑问。踏在刚刚割下的青草上,一阵阵青草香顺风而至,心肺顿时清爽无比。时值端午时节,各种草类正是最繁茂的时候,带给我们一个绿意盎然的夏季梦幻草场。       草滩上也有窄窄的小河,估计也有它自然天成的排水系统。小河边长满了水边的美人蕉,细长的叶片很有诗意,让人联想到“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诗经意蕴,耳边不禁回想起“水边的阿狄丽娜”钢琴曲。蹲身下去,与低处的小花小草合个影,在平坦的草坪上飞身跳跃,愉快蹦哒,苍老的心境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太阳热烈地照耀着世外桃源太阳岛,翩然起飞的牛背鹭帮我们带去对牛群的艳羡。牛儿在远处吃草,青草是它们的最爱,对于突然上岛的人群,牛儿总是极力避开,所以对于边走边拍照边惊叹的游人来说,我们总也追赶不上它们的脚步。       社会在进步,农耕文明正在消隐,作为农耕文明象征的耕牛正在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群油坊沟村的牛儿,在社会转型时代也与时俱进了,华丽转身成为田园风光的群众演员,为满怀乡愁的游客演绎着动人的乡间小调,今天,有谁知道暮归的老牛是谁的同伴?

古码头,冷锅鱼       坐在树荫下的简易雨棚里,正午的阳光热度一下子就消失了,肌肤顿感清凉。       青石栏杆外面就是周子古镇的老码头,一组泛着金属光泽的铜像雕塑,还原了很久以前热闹的码头情景。驼着重物的高头大马,高昂起头颅,一条腿高高抬起,随时准备飞奔,裹着头帕,一身短打扮的马倌熟练地驾驭着它;带了孩子赶集的妇女,手上挎着沉甸甸的竹篮,篮子里是当年名气响当当的广柑,可爱的孩子好奇地打量外面的世界。        午时,渔家也开始做午饭了。虽然巨大的盆子里还有为数不多的大河鱼、小螃蟹、青虾,他们也不着急兜售,强壮的男人琢磨去岸上买些卤菜、喝瓶啤酒,勤快的女人回到船上开始做饭。小渔船安静的停泊在岸边,江面上微微的波光,自顾自打着小翻滚,跑向远方。       去老板的厨房点杀活鱼,却又发现一大奇迹------她家的鱼养在屋后的石洞里。鱼池修在后山的石洞里,石壁上挂着一个温度计,显示气温20摄氏度。在这样低温的河水环境里生活的鱼,味道自然比别处不同。老板娘一边处理鱼,一边跟我们攀谈:“好多来我家吃鱼的客人,都会好奇地参观我家的石洞养鱼池,里面温度低,凉快得很!大热天的走进去,浑身都觉得凉爽了。”石洞壁上沁着水珠,的确让人凉意顿生。       她家的大堂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可是来吃鱼的客人,无一例外的都愿意坐在门外的树荫下就餐。外面视野开阔,可以看宽阔的江景,看巍峨耸立的财神楼,看南来北往的游客,在脚下的临江大道上走过。就算什么也不想看,只是随意的喝一口菊花茶,也还有茂盛的大树养眼养心。偶尔一抬头,还看到她家的二楼上,精致的木栏杆,油漆有些陈旧了,可以看出之前是漆成鲜艳红色的,正因为泛旧,才显示岁月的痕迹。        等候煮鱼的过程,就是吊胃口的过程。两三个碟子装了麻辣豆干、泡椒花生米、凉拌黄瓜丁,已经打开了味蕾,只等冷锅鱼上桌。为啥叫做冷锅鱼呢?原来也是有讲究的。客人点杀的活鱼,在厨房里收拾好,烹制得色香味俱全地端出来,客人只管捞起来放在调料齐全的碗里就可以大快朵颐,不必像火锅似的开了炉火煮。这样的冷锅鱼,经过老板亲自调配,就不会存在鱼肉过老,或者煮的火候过大,鱼肉碎成渣的烦恼。        我们吃着滑爽细嫩的鱼肉的时候,隔壁桌上又来了一群成都老太婆,她们七嘴八舌询问着价钱,口味,配菜。又侧目看我们吃的这一盆鱼肉,终于没抵挡住诱惑,坐下来点杀活鱼,等候就餐。她们打扮精致,皮肤白皙,穿着舒适又大方,不愧是大城市走出来的老太婆,精神状态很不错。       服务员过来问是否开电扇,我们都认为可以不开,因为坐在这里一点也不觉得热。美食当前,一切烦恼早就逃之夭夭了。       各处古镇大肆开发旅游,该是现代人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因为人类总在追寻来时的路。游一处古镇,人类来时的路就会清晰一分。于是,当城市雨后春笋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压迫心灵的时候,古镇,成为心灵的归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