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胡说 | 手机,正在悄悄淘汰着县城和农村的00后

 新用户9088aVaL 2021-08-26

独立思考,终身学习

中文互联网的一大奇观,是父母和年轻人在“玩手机”这一问题上的冲撞。

在年轻人心中,最坏的互联网公司是阿里。马云的那句“996是福报”和阿里的“破冰文化”,让阿里成为剥削年轻人的反面典型。

在父母心中,最坏的互联网公司绝对是腾讯。任何教育新政出台后,都会有大量父母评论道:“怎么还不禁止手机游戏?玩手机害了多少孩子!”

年轻人很苦闷,一肚子委屈。一代有一代的娱乐方式。摇滚、录像厅、游戏厅、mp3、mp4、电脑,都没有毁掉同时代的年轻人,凭什么00后就不能玩手机?凭什么说“手机毁了00后”?

父母和老师更焦虑。不少父母看见孩子在玩手机,就想直接夺过来,甚至恨不得一锤砸烂。

在我的小胡说交流群内,有父母吐槽道:孩子一玩手机,就跟失了魂儿一样,叫他吃饭他不动,叫他睡觉他不理,一夺手机就成仇人,根本管不住。

观念冲撞之下,年轻人和父母两军对垒。一有学校发布“手机新规”,规定“带手机入校园一律砸烂水泡”,二者就针锋相对。反对的多数是年轻人,理由是“砸手机侵犯财产权”。支持的多数是父母和老师,理由是“校园是学习的净土,容不得玩手机”。

试问,在玩手机这件事上,你家孩子跟你吵过吗?

上个月,正值酷暑,我回了一次老家。我惊讶地发现,无论是村里的孩子,还是县城的孩子,无论是在家吹着空调,还是户外坐车走路,大多数未成年人都在玩手机。

手机,正在悄悄淘汰着县城和村里的00后。




为什么我们要更加重视孩子们的“手机成瘾”,特别是在县城和农村地区?理由有四。

第一,手机已经全面普及。

2019年初,我曾写过一篇《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人生瘫痪》。那个时候,大多数家庭都有智能手机,但孩子大概率没有。孩子想要,父母就会怼回去:“你一个学生,要手机干什么?”

没想到的是,疫情突如其来,网课风起云涌,孩子们都有正大光明的理由买手机、用手机。我们要用手机上网课,看钉钉群,查收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上传作业照片、下载答案,有的还要求视频直播上自习课。

一出门,还得用手机扫健康码。这样一来,传统的物理隔离法,即绝对不让孩子碰手机,已经近乎失效。中小学生手机成瘾的概率,直线上升。

第二,手机功能空前强大。

我至今忘不了十五年前,网速有多慢。上小学时,我左等右盼,终于到了周五晚上,可以正大光明玩两个小时的红警。结果,这两个小时,全花在了下载这个不到300Mb的游戏上,一局也没玩成。

现在不一样了,家家有WiFi,4G全覆盖,部分城区还有5G。手机性能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流畅,内存空间也越来越大。如今的苹果手机,性能可能已经强于多年前的台式电脑。

与电脑不同的是,手机格外便携轻巧。我用电脑码字,端坐敲键盘很辛苦。但要是躺在床上聊微信、看视频,我能一躺一整天,从睁眼到闭眼。

硬件强大,网速给力,轻巧便携,带来的是APP的全面繁荣。琳琅满目的手机游戏,短视频软件一大堆,b站视频千千万,你根本玩不完,看不够。

现在,手机=小灵通+相机+游戏机+mp3+mp4+电子钱包。

换言之,60、70、80、90后所经历过的所有诱惑,都集成在这个小小的手机上,正在向你不断抛媚眼。





第三,你的对手无比狡猾。

00后使用手机的对手是谁?是那些自媒体(抖音、快手、QQ热点)编辑、手机游戏策划和网络小说写手。

请记住,上面这些人工作的目的,就是想让你沉迷手机,占据你的注意力,尽可能久地看手机、刷视频、读小说,提升流量和数据。要是能让你付费,那就更好了。

他们不关心你多少岁,不关心你考多少分,不关心你挣多少钱。有流量,就对了,否则广告谁来看,这些人的钱从哪里来?

如今,自媒体内容剑走偏锋,骇人听闻,怎么刺激怎么说,标题党屡见不鲜。

爽文成为网络小说的主要类型,女生爱看“霸道总裁爱上我”,男生爱看“最强兵王在都市”,或者“扮猪吃老虎”风格的“修真玄幻”。

更可怕的是,一批最优秀的年轻人,中国最精英的大学生,清北复交浙,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都加入了游戏工作室。让画面更精美,让游戏机制更丰富,让战斗更刺激,让你沉迷于虚拟世界,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有一说一,游戏设计的主要客户群体是成年人,不是未成年人,因为成年人有钱充值,更有消费能力。但是,很多时候,防沉迷系统形同空设。比如,有的孩子会输入父母的身份证号通过认证,有的孩子干脆直接拿父母的手机打游戏。



第四,00后比90后更孤独。

我上小学时,一放学回家,院内经常有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一到饭点,各家父母就开始喊:“XXX,别玩了,快上来吃饭吧!”

至于再上一代,“做游戏”的内容就更丰富了。上树掏鸟窝、吃槐花、摘野果,下河抓泥鳅、螃蟹、小鱼。撒丫子满村跑,开学发现大家的皮肤都变黑了。

00后,就惨了。上学有考试,放学有辅导班,到家没有兄弟姐妹,作业还特别多。小伙伴们不在一起住,平时根本聚不起来,邻里之间串门也少了。有的父母都挺忙,根本照顾不过来。

怎么办?只能在网上聊聊天,一起开黑打打游戏。不信,你回农村看看,没几个孩子还下地“做游戏”,只会聚在某家的沙发上,吹着空调打游戏。

综上所述,00后面临的由手机带来的诱惑,远远强于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年轻人所经历过的。





敌人很狡猾,现实很残酷,危害很严重。

一是身体。背驼了,腰弯了,颈椎开始疼了,视力下降了,睡眠更差了。

二是心态。网络热点天天有,明星八卦时时新,长短视频引人迷,王者荣耀真好玩。不知不觉,你就变会浮躁,很难沉下心来,去读书、上课和做题了。

三是三观。三观不正,纵是清北毕业也是祸害。典型如饭圈,个别流量明星的脑残粉一次次突破公众的底线,这其中就有很多未成年人。特别是QQ看点,这个00后最爱看的自媒体平台,其内容质量和百度的百家号有一拼,小朋友们经常看,很容易被带歪。

只看立场的异同,忽视证据和逻辑是否靠谱,已经成为自媒体时代的一大弊病。年轻人过早沉溺于此,且以此为师,可能会被一些小团体煽动、利用,性格走向偏激,三观少了几分包容和理解。

四是错觉,一种被满足的错觉,精神上的幻想。抖音这么好看,游戏这么好玩,刷题这么辛苦,我干嘛还要努力呢?天天躺着玩手机,不舒服吗?

虚拟世界多好啊!有漂亮小姐姐,有身材好的小哥哥,有游戏大神在直播,网络小说里更是有千般爽,为什么还要放下手机去学习呢?

以上四点,存在于全年龄段,并不只存在00后身上。君不见,每年都有大量清北名校学子,因为沉溺手机和游戏,挂科太多,被学校劝退。

成年人的自制力总体上更强,更有辨别力和控制力,不会真的以手机为家。

而00后,如果无人引导,无人劝诫,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酿成大祸。





最重要的问题来了,该咋办呢?

没收手机,不让孩子碰,恐怕不行。一来,现实确实需要,比如打卡、交作业和扫健康码。二来,你不让他用,他会去蹭同学的手机,会更加叛逆和痴迷

我的建议有四:

第一,通读本文,消除对抗。

00后的弟弟妹妹啊,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父母担心、焦虑、管制你们用手机”,就是思想陈旧古板,不与时俱进。

新生事物,不一定是创新,更不一定代表适合所有人。如今,手机=小灵通+相机+游戏机+mp3+mp4+电子钱包,功能逆天强大,怎能不小心、不警惕?

消除对抗心理,认真和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坦陈自己对手机的利用计划,尽可能不让使用手机干扰到自己正常的生活,才能让父母真正放心,放心地把手机交给你。

否则,你说我浮躁、不专心学习,我说你死板落后、不与时俱进,两代人吵一年也不会有结果,只会白白加重叛逆和对立。

第二,分解和转移功能,让手机回归通讯属性。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一起“分解”手机中的娱乐功能。

比如,孩子爱看剧,那就一起在电视上看。全家人一起看几十寸的大电视,不比你在被窝里看几英寸的手机屏幕舒服多了?

比如,孩子爱玩游戏,可以考虑一起玩。讲真,王者荣耀的游戏趣味度和深度,远远不如一些单机游戏、电视游戏。如果暂时无法戒掉游戏,就先远离手机游戏,父子一起打大型单机游戏,趁机拉近感情,也能防止孩子偷玩。

很多时候,孩子打游戏,不是因为游戏好玩,而是玩游戏可以社交。对症下药,就简单了。你出资,让孩子和小伙伴们出去玩,游乐场也好,体育场更佳。让孩子意识到,除了一起打游戏,还有无数种社交方式。

又比如,孩子爱看短视频,经常刷抖音。哎,短视频也就能图个乐子,真正令人念念不忘的,还得是经典电影。多看看大师的导演作品,怎会沉溺于十八流编剧写的尴尬台词呢?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能读纸质书,不看电子书。

能看报纸杂志,不看QQ看点和各种“震惊”“突发”“刚刚”“爆料”和“八卦”。

能出门多运动,绝对不瘫在沙发上刷手机。

多出门旅游见世面,现实中的美景风光远比几秒钟的短视频更精彩。

第三,父母以身作则,共同遵守规矩。

有的父母很棒,从来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刷抖音。以身作则,父母即榜样,值得肯定和赞扬。

更难能可贵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如何正确辨别和利用互联网内容,如何看透网络营销的本质。

比如,看到有意义的纪录片、演讲,和孩子一起分享。
比如,读到精彩的文章(如“小胡说”),发给孩子,听听孩子的读后感。
比如,看到谣言,就借此机会教育孩子,如何分辨一则消息的可靠性。
比如,多用微信视频和老人通话,以鼓励孩子给长辈打电话
比如,自己上床后不再看手机,以此带动孩子不睡前玩手机。

一块沃土,如果不想让其长出杂草,就先在上面种满庄稼。

对父母来说,不要只看到00后的世界杂草丛生。

要先想想,你之前种下了什么。

不要等到杂草丛生,再打农药。因为农药和王者荣耀也许都有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