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荷花王子”的兴村之路,从打工仔到村支部书记的完美逆袭

 农家科技杂志 2021-08-26

记者 蹇佳伶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陈佳

何波采摘太空莲蓬

绕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合川区三庙镇戴花村,初见何波,记者有些许惊讶,这个相貌俊秀、身材纤瘦的年轻小伙子竟是干农业的,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莲子味甘、性平,具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之功效。我们是引进的江西太空莲,蓬大花多,莲子颗粒大、品质优……”何波带着记者一行人前去基地参观,介绍起莲子来很是专业。池塘里莲花的残枝随风微微摇曳,为了使莲田保持清洁,让莲藕顺利抽芽生长,近段时间工人轮班开着旋耕机在莲田里来回折返清理残荷。

2015 年,何波回乡创业,成立了重庆响水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 300 亩,带动周围村民种植太空莲销售莲子实现增收。6 年来,何波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 60 余人,村民年人均增收 6000 余元 , 让当地村民鼓起了腰包,带领乡亲走上了致富路。他被村里人亲切地称呼为“荷花王子”,家乡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入选 2020 年度重庆市“百名新型职业农民”。

赤子之心

引进种植太空莲

戴花村荷花盛开

何波小时命运多舛,生下来就被双亲遗弃,和养父相依为命,由养父带着来到合川区三庙镇戴花村。早年他孤身一人前往沿海城市打拼,历经风雨后还是决定回到故乡重庆发展。2013 年,何波和朋友共同创立了一家文化传媒工作室,主要承接广告制作、活动策划等项目。“你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农业,是怎么想到投身于这个行业的呢?”记者问道。“恰恰是因为我有做广告的工作经历,机缘巧合下接触过农业这一块,以前也帮农业企业做过赏花节、采摘节这类项目。”何波解释说,“2015 年的时候父亲意外患病,不得不停办重庆的公司返回家乡照顾他。待在戴花村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这儿水源优质,大块土地面积多,很适合发展农业。当然,也希望家乡能够变好,说干就干了呗!”

说干就干,谈何容易。何波并非农业科班出身,一开始返乡创业,因他年纪轻、身子单薄,饱受旁人质疑,都认为他不是干农活的料。但一定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信念支撑着何波,他不断在农业网上大量搜集资料,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察之后决定种植——太空莲。

“你可别小看了太空莲,盛开时可供游客观赏,花期过后结出的新鲜莲子很嫩,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经过精加工包装销售。”何波笑容满面地给记者介绍道。在确立创业项目后,2015 年 11 月正式创立重庆响水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规模化地种植优质太空莲,经营莲子的批量售卖。

“种植太空莲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记者问道。“最头疼的是戴花村大量的土地因为没人耕种一度撂荒需要重新开垦,地里的野生植物矮的像棉絮一样厚厚地覆盖着地表,高的植物甚至超过我自己的身高,仅土地开荒一项就花费了近 7 万元。引进的优质太空莲藕芽一株 1.5 元,一亩地需300 ~ 400 株,购苗费加上土地流转费就把自己的存款给用的差不多了。”何波回答道。

太空莲种下的第一年夏天荷花陆续开放的时候,何波举办了首次荷花节。为了给荷花节造势,何波利用合川当地媒体平台推广以及朋友圈的广泛宣传。此外,他还争取到了合川区政府和农业农村委的大力支持。那年,戴花村的荷花成为当季的一大乡村旅游亮点,不仅吸引了合川当地的游客,就连四川的游客也慕名而来。第一年百亩莲田的莲子产量有 20 吨左右,以现采摘的莲蓬 3 元 / 朵、干莲子 28 元 / 千克的价格进行销售,年产值高达 40 余万元,创业首战告捷。

何波给村民讲解发展太空莲产业的好处

产业转型

集体经济开拓者

第一年的突破给何波带来了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不小的压力。戴花村的荷花火了,但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都比较低。“以前戴花村的桥还没修通,进村的路只有一条,车流从荷花池堵到了镇上,一天需要接待几千人。游客的餐饮和消费就成了问题,想了想还得延伸发展荷花的产业链。”何波说道。2017 年何波积极申请政府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宽道路、修建停车位、厕所等,公共设施逐步得到完善。游客大量来访带动了当地土特产的售卖,何波因势利导鼓励村民饲养土鸡、土鸭等禽类,满足游客对土特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实现农户有效增收。此外,他还和村民协商一起开办季节性农家乐,轮番接待前来观赏荷花、采摘莲子的游客。2017 年仅是餐饮这部分收益就有10 万元,此举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纷纷称赞。

 合川区农广校工作人员正在基地考察

继太空莲的成功种植后,何波试图扩大采摘种类,尝试种植葡萄、金银花等,由于气候环境不适宜及缺乏相关种植经验,这些都以失败告终。农业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何波清楚地意识到,想要家乡真正富裕起来,必须因地制宜专注发展优势产业。为做精做优太空莲,他购置新设备,包括莲子剥壳机、半自动大棚,精心管理栽培荷花,还注册了“戴花山莲子”商标,努力将其打造成本地特色品牌。为实现三庙镇戴花村产业振兴,何波积极创新思路,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协助村委会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撂荒的土地种植“短、平、快”的丝瓜、南瓜等精品蔬菜。

“我是负责蔬菜种植技术这一块的,2018 年的时候皱皮丝瓜种植了 60 亩地,年销售额就高达 20万元,实现纯利润 4 余万元。实实在在看到了收益,大家都很放心跟着何波一起干!”来自戴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鞠勇说道。

何波以 300 亩太空莲为依托,种植精品蔬菜600 余亩,建设精品农产品采摘园,在全村开展“三变改革”:让村里的自然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目前,戴花村已有 5 户贫困户以土地参股,每年固定分红 500 元。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戴花村百亩莲田形成集农业种植、特色效益农产品包装与推广、乡村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闭合产业链。如今戴花村正在加快建设农家乐接待中心,进一步完善规模化、专业化的接待服务设施。2020 年百亩莲田的年产值提升到 60 万元左右,与最初相比翻了一番。尤其在每年春夏时节,荷花节吸引了高达 10 万人次的火爆客流量,促进了三庙镇的乡村旅游业发展。

游客在荷花丛中游玩

心无旁骛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返乡创业期间,何波多次参加合川区农广校开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不断丰富知识,汲取农业产业发展经验。他深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太空莲产业得以发展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引领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同时他也不忘带着村民一起迈向致富之路。他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村民们和村委会的认可,被村委会吸收为村委员,被选举为村支部书记。这些年,他带动农村闲散劳动力 60 余人就业,帮助 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帮扶困难家庭儿童100 余名。

“家乡是我的福地,早些年在外地虽然也能挣上钱,可是一直没有归属感。如今返乡创业,看着家乡越变越好,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好,此时此地我才体会到满足感和幸福感。现在,我的心思更多是放在村里的发展上,未来会引进新品种,购置智能大棚,逐步扩展农业园规模。戴花村是一个整体,只有先让一个地方富起来才能辐射周边的贫困地区。”何波感慨地跟记者说道,他平日里积极地跟老百姓交流谈心,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引导更多的有识之士返乡创业。目前,戴花村已入驻 5 家农业企业,规模化种植蔬菜、瓜果、菇类,还有正在建设的养猪场。

太空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民就业

只有产业才能带动经济发展,戴花村曾经交通不便、土地荒置、村里楼房破旧。几年来,何波发扬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苦干、实干、巧干精神,带动周边上百人就业。2019 年,戴花村实现了整村脱贫,被评选为“重庆市美丽宜居村庄”“创新创业示范山村”。日子是打拼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何波带领着戴花村的村民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在希望之野上。

(本文刊登于《农家科技》2021年第3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