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芩——治疗痢疾、痤疮、高血压、清热的一味良药

 中医陈孝和 2021-08-26

正式开始今天的节目之前,先来看两个故事。

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记载了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那是在他20岁左右的时候,由于科举学习,日夜苦读,患了感冒,当然并没有太在意。

后来病情加重,逐渐的皮肤灼热得如同火烧火燎,也就是发高烧,咳嗽不止,痰涎增多。

病情一直拖到夏天,更是烦热口渴,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他给自己开了不少药方,终是“医不自治”,一连几个月过去了,还是不见好。

李时珍的父亲呢,也是位名医。他听说自己的儿子病了,长时间也没治好,就前去诊治。

一番望闻问切下来,李父说道:“吾儿可曾记得4年前带你去为柳知府治病?那柳知府患何症?”

“遍身火烧,烦躁引饮,白日加剧,此乃肺热之症也。”

“为父给他开了何药?”

“单味黄芩煎汤,以泻肺经气热之邪。”

说到这里,李时珍恍然大悟:“啊,为儿患的正是肺热之症也。”于是,李时珍用黄芩一两,加水半升,煎汤,一次服下。很快,全身热度消退,咳止痰尽。

第二个故事。

《增广贤文》里提到一句谚语:“黄芩无假,阿魏无真”黄芩和阿魏都是中药材的名字,因为黄芩遍地都是,非常普遍,所以在药材行里黄芩不会买到假货,造假无利可图。阿魏过去需要进口,当时国内是不出产的,所以假货就很多。

现在新疆地区出产阿魏,但是产量不高,导致市面上假货还是非常多,纯正的阿魏现在市价每斤不低于一千元。

在第一个故事中,李时珍当时得的病,基本上就是现代医学上的大叶性肺炎,属于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黄芩在这里发挥的是清热和抑菌的作用。

今天重点讲的就是黄芩的药理和临床应用。正式进入主题。

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这四味药,都是中医上常用的苦寒清热药。一般呢,大黄作为泻下剂使用,黄芩清上焦肺部实热,黄连清心火和脾胃实热,黄柏清下焦肾膀胱实热。

今天先讲黄芩。

关于黄芩的功效和临床应用,大概分成三个方面:清热、抑菌、降血压。

先来看清热。清热的前提是体内有热,也就是俗称的发烧。

为什么会发烧?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其实发烧是人体的一个保护性机制,当发烧时体温升高,侵入人体的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就是人体通过提高温度方式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活性,同时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那么免疫系统与外来病原体战斗这个过程也会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同时呢,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人会感觉难受、浑身无力、头痛这些症状。

拿感冒来说,现在已经搞清楚了,就是病毒入侵上呼吸道导致的感染。

那么感冒一开始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服用桂枝汤,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第一时间压制病毒的活性,这样病毒就不会繁殖造成感染,但往往这一步大家不重视,一般等感冒症状明显了之后才想到用药。

那么接下来就是发烧、痰多,痰还是白痰,流清鼻涕,这个时候就应该用小青龙汤来止咳化痰,提高免疫力,缓解症状。一天体力差身体偏虚的患者,感冒首选方剂就是小青龙汤。

再发展下来,有些患者会发高烧,同时有合并细菌感染的迹象。

一般这种情况主要是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症状会有流黄鼻涕,鼻塞严重,同时有黄痰,怕冷打寒战,这个时候应该选用小柴胡汤来清热,小柴胡汤中清热用到的是黄芩和柴胡,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黄芩。

那么有些体力好的患者,发热并不突出,痰也不怎么多,就是以咳喘为主,可以选用麻黄汤。

那么感冒很常见,也无大碍,现在大家工作也很忙,没时间专门抓药煎服,这种情况就可以选用黄芩来清热退烧,缓解发烧带来的不舒服,可以选用单味黄芩一次10-20克煎服,退烧的效果很快,缺点就是仅仅能退烧,没有止咳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小孩子的感冒发烧,退烧的效果非常明显。之前还坐诊的时候,一般碰到这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都是首选用黄芩来退烧,一般一两天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完全不需要输液打针,这里建议家里常备点儿黄芩,再发烧的时候,可以拿来用。一般小孩子一次用量四五克就够了。

这是黄芩的第一个用处——清热。这里的热是实实在在的发热,有些情况呢,是自己感觉发热,比如劳累过度或者忧思过度有内伤发热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虚热。这种情况一般是自觉发热,但是体温并不是真的升高,就不适合黄芩。

黄芩的第二个用处是抑菌,能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来使用。对多种致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这一点最直接的用处就是能够治疗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

关于黄芩抑菌和杀菌的作用,中医是有明确的认识。从最早的伤寒论开始就应用黄芩的这一特点。

比如四个泻心汤中都有黄芩,治疗腹泻的葛根芩连汤、黄芩汤,这几个方剂主要应用的就是黄芩抑菌的作用。

现在夏天马上来了,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很多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之后,会有拉肚子的情况,大便有黏液,黏糊糊的,里急后重,感觉拉不干净,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单味的黄芩来杀菌止痢。可以用20克黄芩煮水然后口服,简单实用。

黄芩止痢,不适合哪些情况或者是人群来使用呢,那就是慢性腹泻,经常大便不成形的,这属于脾湿和脾虚导致的,类似慢性结肠炎,这种情况不是细菌感染腹泻,属于胃肠道蠕动异常造成的腹泻就不适合用黄芩。

单味黄芩只适合急性胃肠炎,也就是平时大便不腹泻,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腹泻。

黄芩抑菌的第二个应用就是可以治疗皮肤疾病,最典型的就是痤疮。特别是那种脓包型和囊肿型的痤疮,就是长很大包能挤出脓血,皮肤有瘢痕,疙疙瘩瘩的,这种痤疮一般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感染导致的。

中医上把这种痤疮称为肺经湿热,用黄芩清热解毒,那么这里的解毒实际上就是杀菌。

用法儿是用100克清洗干净的黄芩加500毫升的75%医用酒精浸泡一周后涂抹患处,一般用20天到60天,痤疮就恢复的差不多,跟氯霉素、红霉素这些抗生素相比,效果更好、见效更快。

黄芩抑菌的第三个应用就是可以用于口腔清洁。

经常牙龈出血的、上火牙痛的、牙龈肿的、起口疮的、口腔溃疡的,可以用黄芩水煎液漱口。

这个一般用于治疗牙龈出血,特别是那种火气很旺,经常吃高热量食物的患者,既能清热又能抑制口腔细菌,一举两得。

用50克黄芩,用1000毫升的水煎40分钟,之后放到冰箱里备用,用法儿很简单,就是饭后漱口,对于牙龈经常出血的,见效很快,一般一周之内就能止血。

黄芩的第三个功效就是降血压。上期的节目讲过,中医上是没有高血压这个病名的,但是不代表中医对高血压没有认识。具体的可以再听一下上期节目。

那么黄芩用于治疗高血压,也是现代医学的发明。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前苏联首先发现黄芩浸膏有降血压的作用。那个年代咱们是全盘学习苏联的经验,医学上也是,国内也逐渐开始把黄芩作为降压药使用。

后来随着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高血压的方剂,其中降压效果最好、见效最快的就是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的三黄泻心汤。

三黄泻心汤这个方剂之前讲过,它主要针对的那种早期高血压和植物神经性的高血压,具体就是病程不长、不怎么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是病程长的顽固性高血压,效果就比较差了。

对于早期高血压和那种受情绪影响波动的高血压患者,比如火气很旺,动不动就火冒三丈的短期高血压患者,就可以选用黄芩浸膏来作为治疗手段。

具体用法儿就是用100克黄芩,浸泡在一斤白酒中,浸泡半个月之后,每天喝10毫升左右,然后坚持喝几个月,血压就能慢慢降下来。

这个是比较省事儿做法。当然有些听友会问,我平时不喝酒,用黄芩水煎口服可不可以呢,当然是可以的,缺点就是黄芩很苦,很难坚持下来。

总结来看,黄芩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的一味药,怎么说它也是一味苦寒药,中医的观点是苦寒败火之药不宜久服,但是病理情况下该用还是要用。黄芩最后还需要说的一点就是有些过敏体质的患者,服黄芩之后可能会有皮肤过敏、起水泡的症状,这种情况也不适合继续服。

黄芩是一味无毒的中药,能够长期服用。

前几天的时候,一味听友跟我咨询,他的家人服了一个方剂之后,出现了急性肝损伤,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的很快,他问我到底是方中那味药引起的肝损伤。

把方剂发给我一看,这个方剂居然有三十一味药,一个如此的复杂的方剂,药物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反应,产生什么样的毒性成分,这个是完全不可控的,也很难检测出来。所以如果各位再看中医的时候,给你开的也是这种二三十味药的大方剂,就干脆不要服用。

关于黄芩先讲到这里,下期节目,再讲一下黄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