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与生石膏、白薇同用可治疗高热不退

 中医知识圈 2021-08-26

小柴胡汤为和解之剂,又是清热之剂,为临床常用,小柴胡汤与生石膏、白薇同用可治疗高热不退,服药后可见明显小汗出即可退热,生石膏、白薇可使营卫气血皆清,生石膏30g-60g-90g-120g-240g,白薇10g,与小柴胡汤同用,对多种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不退,有良好的退热功效。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出处:《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伤寒论》96条是小柴胡汤的正治,97条是揭示了小柴胡汤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小柴胡汤,进一步说明了徐灵苔说的:小柴胡汤的妙用在人参。

案例:

爱人生小孩后,晚上开始恶寒,发烧,体温39.6度,头痛,主管医师建议用抗生素,我说看看先吧,给我1天时间,用点中药看看先,早上起来看了舌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用了小柴胡汤加石膏:

北柴胡120g,党参45g,清半夏30g,黄芩45g,生姜45g,甘草45g,大枣20g,石膏90g,水8碗,煮成6碗,去渣,再煎成3碗,分三次服,服用后晚上体温缓慢下降,服用后下降到38.3,精神状态良好,到晚上9点体温37.6,继续观察。

第二天爱人体温恢复正常。

伤寒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小柴胡汤原方剂量加石膏,按照原方煎煮方法,中病即止。

小柴胡汤治疗少阳往来寒热,我的经验是柴胡的量要大,我在我爱人的病历上面按照原方剂量来用,当时主管医师不给开那么大剂量,我就叫她开了三剂,我把三剂一起煮了,当时因为时间比较紧急,需要马上退烧,在平时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剂量。

近人章次公用大剂量(30~60克)柴胡治热病,谓其“退热通便,稳当无比”。

名老中医裘沛然也说:“就以柴胡一药而言,通过学习,深知从前所谓'柴胡劫肝阴’其说之非,一般医家多以头目眩晕为肝阳上亢,柴胡劫肝阴,故为禁药,然在大论中以小柴胡主治口苦咽干目眩,所谓目眩,即今之头目眩晕,仲景却以柴胡为首选药。

柴胡用量不同,则各有攻专,小剂量长于升散,一般剂量用以疏肝,大剂量则重在清热。

柴胡有推陈致新的作用。

推:

《說文》排也。

《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这里指的排出之意。

陈: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这里可以引申为邪气,阴气。

致:说文:部曰。詣,候至也。送詣者,送而必至其処也,可以理解为使达到。

新:康熙字典:初也,初始,没有用过,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可以引申为正气,阳气。

柴胡:为什么会有排除旧的,生出新的来呢?(大黄的推陈出新的作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

我的理解:柴胡之治心腹,去胃肠中结气,通过中,和的作用来实现的,少阳为枢,半表半里,正与阳,邪与阴相互交争,柴胡通过枢的作用沟通正与邪,阳与阴,柴胡作为枢,体现了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执两用中”,就是坚持“中”,戒其“过”,勉其“不及”。

青蒿一药,人们多以为其为退虚热之品而用之,其实本品既可退虚热又能退表热,解热之力宏而不发汗,为临证不可多得解热之佳品。亦可用于多种发热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常用量为3~10g,临床应用可不拘证型,10 ~40g加入应证方药中,年老体弱多汗者不超过15g。

现代临床证实青蒿有解表透邪,清热降火,凉血解毒,化湿利胆,透络消肿等功能,故应用广泛。因其退热范围广,解热迅速,作用持久,治疗彻底,对多种发热性疾病有特殊的退热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