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漱溟对北京大学儒释道课程设置的提议

 经史博物馆 2021-08-26

《梁漱溟往来书札手迹》一书中,有一封梁漱溟任教北京大学时写给系主任陈百年的一封信。内容如下:


前与胡适之先生论及本门科目详略不当,胡君谓可在教授会提议。今拟提议如下:

一本门第二、三学年必修科目之中国哲学现在分作道家哲学与宋明哲学二种,拟改为孔家哲学、道家哲学、佛家哲学三种。其时间平均之分配。

其理由因宋明学不能代表孔学而中国哲学中无不讲孔学之理。故改宋明学为孔家哲学。

又因中国哲学中不能不讲佛家学,而现在印度哲学一科但列为第三年级选修科目之一,非其所任。故应添佛家哲学一种于二三年必修科中。

 以上提议之件请   开本门教授会议公决为望

此上  百年先生 制

漱冥 顿首


此信中涉及胡适、陈百年、教授会议,均对当时北大情况有所涉及。而主要内容与中国哲学门要开设哪些课有关。

当时的情况是:“本门第二、三学年必修科目之中国哲学现在分作道家哲学与宋明哲学二种”,这显然是很有局限的。自魏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便逐步形成儒释道三家并重的特点,所以梁漱溟的建议是:“拟改为孔学哲学、道家哲学、佛家哲学三种。其时间平均之分配。”

在儒学方面,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人物的宋明理学,在民国初期仍被视为儒学的主流。梁漱溟也颇受宋明理学影响,但他认为宋明理学不能代表儒学。讲儒学不仅必须讲孔子、孟子等人的思想,而且梁漱溟以孔学的说法代替儒学

在道家方面。道家与儒家一样,是中国本土产生的重要学问,不仅为中国文化的一大主流,而且对中国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最主流地位的是儒家。所以梁漱溟的建议中,道家哲学仍旧是必修课,与孔家哲学并列,但居于其后。

在佛学方面。佛学也成称之为“释学”,由释迦牟尼开创。佛学与儒学、道学不同,其源头不是中国本土,而是外来学问。这可能是原本没有开设佛学哲学课的原因所在。但佛学传到中国后,逐步中国化,而且与儒家、道家并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上层社会还是民间百姓,佛家之影响都是相当深远。老百姓遇到难以过去的坎时,常会默念观音菩萨保佑。这自然不是佛学,而是佛教对于民间的影响。然而,佛学与佛教往往相伴而行,三千大千世界,影响广阔而深远。因此,梁漱溟建议设立佛家哲学课,而且与前两种在时间上平均分配。

北京大学红楼旧址

北京大学的中国哲学门,原有印度哲学选修课,由梁漱溟讲解。将印度哲学放在中国哲学门中讲解,估计就是因为其中的佛家对中国影响巨大。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印度哲学中除了佛家外,还有其它很多,而那些对中国影响不大。不过,设置印度哲学课是当时的真实情况,反映出当时的一个特点。

胡适与北大的关系,是众人皆知的。他与梁漱溟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据说当年二人像打擂台一样,在不同的教室阐述自己的观点,各自招来很多听众,很是热闹。二人也有相通之处,比如在“本门科目详略不当”处,二人的基本看法是相同的。

陈百年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梁漱溟曾写过:“陈先生是昔年我在北大任讲席时的文科哲学系主任,很相熟。他当时主讲心理学。……离北大后仍时有把晤,地点似在重庆了。”

这封信中提到的“教授会议”,是蔡元培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蔡元培最早提出并实践“教授治校”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教授会议公决”是“教授治校”的最重要体现。

“北京大学哲学门”成立于1914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哲学教学研究机构,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梁漱溟是在191712月到北京大学任教的,1918年开始讲佛教哲学。由此可以判断此信的撰写时间应为1918年,而非19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