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发布丨禁止烧纸成地方殡葬改革必选项 专家:用“家祭”提升家道文化教育

 我的大脑袋 2021-08-26

2021年8月22日,山东省日照市长青园陵园门口,洁白的菊花成为人们文明祭扫的首选。

近年来,每至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各地都会大力倡导文明祭扫,公众也在逐渐转变理念。对于此次《草案》提出“禁止烧纸”,部分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文明祭扫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反对,认为祭扫时焚烧纸币是人们寄托哀思的一种民俗文化,并非封建迷信。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荣誉院长孙树仁表示,《草案》中“禁止烧纸”确有其好处,烧纸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

“正如《礼记》所说,'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时易世变,'烧纸’这种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变成一种不文明的祭扫方式,其风当移,其俗当改,才能与时俱进。” 孙树仁说。

孙树仁表示,在传统观念里,“烧纸”是人们表达对先辈缅怀、哀思的载体和仪式,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化的习俗。尤其是当人们还未养成新的表达缅怀情感的习惯时,这一规定必然会引起热议。

孙树仁说,人们担心“禁止烧纸”会削弱殡葬的教化功能,导致传统孝道文化所需要的仪式感与载体缺失。但《草案》在“禁止烧纸”的同时,也倡导文明、低碳、安全祭扫,推广集体共祭、敬献鲜花、网上祭奠等祭扫方式。“《草案》是一个有破有立的制度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除了《草案》提及的文明祭扫方式,孙树仁还提倡“家祭”。“一家人聚在一起,瞻仰先人遗容,怀念先人的恩德,教育子孙尊重生命,爱戴先人,慎终追远。'家祭’能将祭扫活动提升为一种优秀家道文化教育和生命文化教育。”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发布了“禁止烧纸”的规定,北京、黑龙江、广西、辽宁等地的殡葬管理条例或办法中均有类似规定。摒弃传统陋习,禁止烧纸祭祀,正成为地方殡葬改革的必选项。

孙树仁指出,在一些地方,“禁止烧纸”已经形成共识,也收到了很好的环保与推进文明祭扫的效果。在“禁止烧纸”推行过程中,面对民声民意,政策制定者要积极引导、耐心解释,并提出更多的替代性的文明缅怀方式,帮助公众接受新规,“相信新的文明祭扫方式会日益形成新的风俗。”

目前,《草案》还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