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最好的礼物:培养孩子的情感弹性(上)

 昵称535749 2021-08-27

神译局14小时前

关注
情感弹性是一剂良药。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底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孩子难免会焦虑、自卑、有压力。培养孩子的情感弹性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在这里,本文讲述了6种培养孩子情感弹性的方法:赞美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的作品、接纳所有的情绪、温柔对待犯错的自己、设定健康的边界、与孩子交流情感感受以及全程要放轻松。本文译自NickWignall,原文标题“How to Raise Emotionally Resilient Kids”,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

有效管控情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将情绪管理困难的原因归结为:大多数人在孩童时期就从未系统学习过情绪管理,甚至不清楚情绪的本质、无法捕捉情绪的变化,更加不知道如何管理情绪让自己身心健康。

因此,从根本来说,情绪管理是一个教育问题。

就好比如,每天读一点书能对孩子的学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样。从小,家长和老师就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管理教育,帮助孩子成为情商高、适应力强的情绪管理达人。

幸运的是,您不必花钱去接受心理学家培训即可为您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教育。下面有5个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供你使用。

1. 赞美孩子的行为

大多数时候,当我下班回到家时,我女儿手里拿着图满五颜六色的画纸冲到我跟前激动地说:“爸爸,快看我画了什么!”

通常,我都是这样回答的:

  • 哇,我亲爱的宝贝,你画的可真漂亮!
  • 天哪,宝贝,你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

像这样的反应是很自然的。作为父母而言,我们喜欢孩子们富有创造力并做他们真正喜欢的事情。当然,更加希望他们因此对自己充满自信!所以夸奖孩子、称赞他们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反射,是在告诉孩子,他们真的很优秀。

糟糕的是,尽管我的初衷是好的,但赞美孩子或夸奖她们的作品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你一定想问为什么?

赞美是一种表扬,或者像心理学家喜欢说的,是一种激励。当一个特定的行为发生后,会得到一个令人愉快的奖励时,这个奖励会加强之前的行为。例如,在狗狗服从命令时奖励它们一顿好吃的,它们将来更有可能服从命令。

同样的,如果你称赞孩子的艺术作品或夸奖他们未来可能会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以后会更可能继续这么做。

哦,等一下,意识到问题了吗?

当我称赞女儿未来有潜力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时,我并不是在表扬她所做的具体行为,而是在表扬她们未来会成为谁——一些她们实际上无法直接控制的东西。同样地,当我赞美他们作品的优秀时,我也并不是在赞美她的所作所为,而是在赞美他们艺术作品的价值——同样,这些也不是他们可以直接控制的东西。

换句话说,当我称赞孩子或夸奖她们的作品时,实际上是在夸赞她们根本无法控制的东西。当孩子们长大后会发现,他们内心所相信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这恰恰是我们作为父母努力应该阻止的事情,阻止未来这一切事情的发生,防止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当你表扬孩子的作品或未来可能会成为谁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训练他们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容易导致自己不快乐、陷入情绪矛盾之中。

而更好的做法应该是表扬孩子的行为做法,因为这才是自己能掌控的行为。

例如,当你的孩子跑着向你展示他们最新的创作作品时,不要马上给与赞扬,试试这么回答:“哇……这看起来好有趣!能告诉我怎么回事儿吗?”

然后,一旦他们开始描述自己在创造事物过程中所作所为时,你就可以赞扬他们的做法:

  • 哇塞,你竟然还会明暗交替搭配!在这里使用明亮的颜色,在那里使用深色的颜色,这很酷。
  • 天哪,看来你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
  • 你是如何决定在这里画这个形状的?
  • 能跟我分享一下,你认为这幅画最有趣的部分是什么嘛?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努力思考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总的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加强孩子对事物的管控力。他们无法控制别人是否认为他们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他们可以控制,或者至少学会控制自己努力工作的能力。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艺术作品是否被他人评价为“好”,但他们可以控制自己是否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后变得自信、自信、果断。最好的帮助孩子的方式就是告诉他们,只有自身的所作所为才会成就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观点、看法或者评价。所以,在选择赞美孩子时,一定要深思熟虑,要有创意。

记忆这个方法很简单:避免赞美名词,比如你的孩子会是谁或他们的作品。相反,应该赞美动词,比如他们采取的行动和行为。

2.学会接纳情绪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接触过很多类型的人,见过多种多样的情感困扰。比如极容易愤怒生气的80岁高龄老人、患有抑郁症的 19 岁青少年、患上惶恐症的母亲、有失眠症的父亲、一家身为公司CEO却还自卑的人、有完美主义的小学老师、缺乏自信的运动员、其他患有各种各样问题的心理治疗师等。每个人都有情绪挣扎和情感矛盾纠结的时候,但患有严重和慢性情绪障碍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通问题:

他们不仅感觉不好,而且还因为情绪不好而感到难过。比如说:抑郁症患者经常感到难过悲伤,但令他们感到悲伤的原因是对于情绪十分敏感;患有恐慌症的人通常会非常焦虑。但他们恐慌发作的原因是对焦虑感到焦虑。自卑的人不只是对自我评价很糟糕,他们会埋怨自己自卑,这只会带来恶性循环。

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情绪糟糕不是问题所在,而是经常自我批评、埋怨自己导致更极端的坏情绪。

作为父母,我想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避免这种情况。但如果真的不想让这一切糟糕的事情发生,我们必须教给他们管控情绪。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只会自我批评呢?如何让孩子们的情绪变得更有弹性?诀窍就是要让他们接受情绪。好,说了这么多,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接受情绪意味着你承认它的存在并表达出这种情绪,无论多么痛苦,你都可以感受到它。

例如,假设您的孩子在做了一场噩梦后醒来,泪流满面地跑进您的房间,说他们有多害怕。对此情况的常见反应是说一些类似的话,比如“没关系,宝贝,世上没有怪物这回事。 你不需要害怕。”虽然这听起来不错且令人欣慰,但它实际上使您孩子的情绪无效。当你告诉他世界上没有怪物,告诉他不应该为此而感到害怕时,这意味着感到害怕在某种程度上是错误或不好的。显然,这可能不是您想表达的本意。但这往往是孩子们所理解的事情。

另一方面,你可以说这样的话来更加安抚他们的情绪:哦,是的,恶梦可能非常可怕。有时我也会做恶梦,也会被吓醒。你现在害怕没关系,但请记住,梦只是你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尽管它们很吓人,但实际上并不危险······

在你开始安慰你的孩子之前,记得让他们知道,不管他们感觉如何,都是正常的。因为你这样告诉他们的次数越多,他们就越有可能像这样告诉自己。提高弹性情绪的关键是接纳你的情绪,而不是逃避它们。

3.犯了错,要温柔对待自己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在自己犯错时,消极对待。每次犯错后,更多的是会批评自己、放大自己的错误、贬低过往的成就和优势;总是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并为自己没有变得更好、更聪明、更善良而自责。换句话说,我们往往对自己很苛刻——比我们对别人更苛刻、更挑剔!

虽然这种消极的自我对话大多是内在的言语和思维,但我们将其表现出来的频率比我们意识到的要高。当我们这么做时,猜猜谁能看到?是的,没错,是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小孩子长时间接受这种“熏陶”,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会接受它们并效仿它们。

  • 在高速公路上走错了出口,听到妈妈低声咕哝“我真是个白痴”后,小乔伊在自己画画出错时小声嘀咕“我真是个白痴”。
  • 在听到爸爸大声抱怨“我永远不会解决这该死的事情”之后,小莫莉在自己投篮投不进时,大发脾气:“我永远无法像爸爸一样扔球。”

当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有这种行为。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这种消极行为的发生,但应该更加注意这一点,尽量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显然,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发展成像我们一样情绪过于激动,过于对自己严厉。如果一开始我们不在孩子面前示范那些消极的行为,是可以避免的。但如果能向他们展示一个更积极的行为,那就更好了。如果我们能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学会友好地、富有同情心地同自己说话,尤其是在自己犯了错误或者遭遇挫折之后,那就更好了。

这是几周前,发生在我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例子:

当时,我女儿和我一起正在烤一些燕麦烤饼,我突然想起我本来打算把它们放在烤箱里再烤几分钟,但现在已经快过去五分钟了。当着女儿的面,我脱口而出:“啊……shit,我忘记要烤饼了,他们会糊的。”就在这之后,我的大女儿鹦鹉学舌也说着:“啊,shit。 现在他们已经不能吃了。”

我更希望当时说的是更温和的话。例如,可以说,“哎呀,烤饼放得太久了。他们可能有点烧焦了,不过没关系,你们知道妈妈还是喜欢脆的。” 听出这两种说法的不同了吗?

这种情况就是十分消极的例子。虽然这个例子并没有那么极端,但是小事往往会变成大事。换句话说,从预测烤饼会被烧糊开始,很容易就慢慢成演变成预测你会考试不及格、没有人喜欢你,或者你不擅长完成工作。

所以,只要有可能,尽量注意不要讲一些消极的话。与其用粗暴语言表达你的烦闷情绪,不如试着用更温和、更富有同情心的话语讲出来,这能为孩子做榜样。

对痛苦和困难的情绪最好的防御方法之一就是养成富有同情心的自我对话习惯。作为父母,亲身示范、以身作则是将这种自我同情的习惯教给孩子的最好方法。

情绪管理影响心情、心理以及健康,正确引导孩子管理情绪,利己利他。

译者:Araon_

相关阅读:父母最好的礼物:培养孩子的情感弹性(下)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