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红楼: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薛宝钗

 葳蕤生辉 2021-08-27

毛主席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牡丹不但是花之富贵者,而且还是花之坚强者。不畏强暴就是要面对各种困难都有一颗坚韧的心。拥有一颗坚韧的心就会百折不挠地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薛宝钗在抽花签的时候,抽到“艳冠群芳”的牡丹花签。芹卿的心目中,薛宝钗就是一个有智慧,又高贵的牡丹花,不仅仅是艳冠群芳,而是统领群芳。

当然精明薛宝钗做事面面俱到,不多说一句话,也不会多插手任何一件事。看似是明哲保身,实则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处世哲学。

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为人处事能够做到如此境界,就是儒家的君子。而且她的花签注释又是,任是无情也有情。牡丹花,妖艳,重重叠叠的花瓣,千姿百态。爱牡丹的人有武则天,隋炀帝,欧阳修,蒲松龄。普通大众怎么不喜欢呢!

然而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富贵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薛宝钗出生贵胄之家,虽然薛家家道中途败落,但是薛宝钗也继承了钟鸣鼎食之家的高贵修养。他们那样的家庭,是礼制高度制约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善于读书的薛宝钗,有很好的学问。

读了很多书的薛宝钗并不是两脚书橱,博学穷书,融会贯通,让学问融入血液,融入日常生活。长久的熏陶,让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都恪守儒家君子的道德规范。

人最怕的不能克制自我,《红楼梦》中,王夫人总是从她开始减少各种开支。在《礼记·乐记》中有:“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后来的朱子也有“古人为学,只是升髙自下,歩歩踏实,渐次解剥,人欲自去,天理自明。”后来演化为“存天理,灭人欲”,是为了实现克己复礼为仁的儒家君子理想。

薛宝钏在七八岁之前也是携玉,穿华丽的衣服,生活奢华的富贵小姐。后来只因父亲去世,家中一切开支用度,出现了问题。薛蟠又不善于经营家族事业,挥霍的却很多。她为了减少家中的各种开支,减少母亲的辛苦持家的痛苦。她脱去华丽的衣裳,开始穿着半新不旧的衣服,吃穿用度也崇尚简朴,并且努力地做女红,好增补家用。

她的体贴,处处都会为他人着想。为了生活不容易的史湘云出钱在大观园举办螃蟹宴。事事谨慎,为了不让史湘云有失脸面。让史湘云有了做东家的脸面。后来得知,贫穷的邢岫烟当衣服,她又悄悄地赎回来,不让邢岫烟因为邢夫人的刻薄而受窘迫而难堪。更不会让薛家的下人知道,人还未过门,衣服已经过来。很好的保护了薛家未来的女主人脸面。林黛玉在一次作诗时,引用了《西厢记》里面的相关诗句,薛宝钗私下找到林黛玉,开玩笑地说要,审问林黛玉,一语道破林黛玉的问题所在。瞬间让使小性子的林黛玉,不敢刻薄人,后来林黛玉慢慢地朝着薛宝钗的样子发展。并且林黛玉也对她百依百顺,亲切地拿她做亲姐姐。这是何等的高明,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无人比肩。

然而别的不用说,就宝钗提醒林黛玉偷看禁书《西厢记》这一点,现实中很少有人会如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她人不知何处之错,这是何等的人物。很多人都会闭口不谈,或者含糊其辞,或者视而不见,或者等着看她悲惨的下场。林黛玉偷看禁书,会误入才子佳人的情劫之中。

薛宝钗不断对和她同阶层的人,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提携。但是她对待香菱也是百般的呵护。让命苦的香菱,因她才进入大观园,才有机会向林黛玉学写诗。没有她的大度,香菱始终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我们不得不赞美薛宝钗,她就是一朵奇葩,不落入俗套,心中有苦亦是化喜怒哀乐之未发。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是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进退有度,不失大家分寸。做人要是做到薛宝钗一样的人,就是儒家的君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