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吸引力、嗅觉与免疫系统

 素益 2021-08-27
图片

© Galore Mag

利维坦按:



科学一直在试图对人类情感进行祛魅。从进化、生存、生理、神经科学等多个角度对情感的尝试性解读,其目的无非是想以此理解情感的的复杂性,从而能在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假以时日,如果我们真的能用科学解释所有的情感,听起来也就如同知晓了魔术的真相之后变得索然无味了。

我们有一个新号可关注:
利维坦行星
Leviathan-2018

图片

当感觉来了,你便会知道。被人吸引的感受是身为人类的基础本能。但究竟什么是性吸引?真正将你拽入漩涡的究竟是什么?是ta的眼睛?手腕?还是头发?如果说真正勾起你欲火的,是你情人的血液白细胞表面分布的一群蛋白呢?听起来很性感对吧。

研究人员发现的证据表明,性吸引的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两人之间免疫系统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对于性吸引的来源人们有许多种的解释。有人会说性吸引来源于在生殖适应性方面对异性身材的评估。有许多理论证明女性的臀宽是其生育能力的证明;类似的,男性诸如身高和肌肉等体型因素也可能彰显出他们提供保护的能力。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50298/)

当然,这些解释都过分简化并且过时了,而且也难以解释许多过程中的细节。例如,一个人背部或脖颈肌肤的气味,从演化角度上对繁衍究竟有什么好处?不仅如此,以繁殖目的论来解释性吸引力完全忽略了同性间的性吸引。

所以当体型特征不再能解释性吸引的产生时,答案或许在所见之外。或许性吸引的线索就在我们的嗅觉中。感受气味的独特能力是哺乳类、爬行类动物,以及昆虫共有的。

人类的嗅觉系统在脑中享有独一无二的特权——它和其他感觉系统相比,要更深入大脑的沟壑中。嗅觉的工作囊括了交流、防护,以及,不说你也能猜到——配偶选择。

图片

嗅觉以及边缘系统。© Wikimedia Commons

人类嗅觉系统在脑中享有独一无二的特权——和其他感觉系统相比,它更深入大脑的沟壑中。与视觉、听觉、触觉不同,人类的嗅觉系统不需要通过丘脑(译者注:实际上嗅觉会通过丘脑背内侧核,虽然其通路没有其他感觉系统典型)进行感知信号整合后再传入大脑皮层。嗅觉信号通过一条直接的通路传导进大脑深处的复杂区域: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边缘系统这一结构囊括了从恐惧、记忆到奖励的所有回路。鉴于嗅觉与边缘系统间的密切联系,气味能够唤起人类强烈情感的现象也并不奇怪了。同样地,因为大量的嗅觉信号并不先从有意识的脑区经过,嗅觉更有可能在被意识所忽略的层面对我们造成影响。

你的免疫系统够吸引人吗?

多数人对免疫系统的了解只限于它是一种对抗感染的保护机制。简单来说,免疫系统就是细胞与蛋白齐心协力将体内的病原识别并消灭的防御系统。

免疫系统之所以能够区分异体物质和自身,凭借的是一类复杂的分子“身份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在人体中通常特指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几乎所有的人类细胞都能编码MHC家族中的HLA基因。这类抗原聚集于细胞的表面,被诸如T细胞等免疫细胞不断监视着,保证它们不发生“变异”。 

图片
© Tenor

而随着人类的繁殖,人体内的HLA基因会发生重组。和我们基因组中的大部分基因类似,这类基因重组是导致基因多样性的关键。基因多样性约等于演化适应性。爱了!

德国德累斯顿的一组研究表明,人类已经进化出能根据HLA的组成差异,对潜在配偶的免疫系统相似性进行感应的方式。尽管还存在一定争议,这项于2016年发表的论文作者认为,基于HLA多样性的配偶选择或许能够使其后代更利于抵御感染等疾病。

(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2550)

你能嗅到免疫系统吗?

图片

© Habertürk

一项针对小鼠的实验已经证明了小鼠能够分辨其他不同MHC同类的气味。尽管它们如何辨别MHC的原理还尚不可知,但最有可能的解释是通过嗅觉系统。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31938498000523)

另一组研究则证明了MHC的不同组成对在动物皮肤粘膜上生活的微生物的影响。而有着两组不同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动物,所产生的气味也会有所不同。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BF01014099)

其他的研究还发现,在汗液、唾液,和尿液等体液中能够检测到MHC蛋白的身影。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动物能够通过气味或味道直接感受到对方的MHC。鉴于人类HLA系统的相似程度,我们可以合理的假设,即相似的过程也同样发生在人类身上。

(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23/A:1026487421626)

1995年,一项位于瑞士的研究发表,揭示了基于MHC的配偶倾向:当男性的HLA组成与受试的女性对象差异最明显时,受试者对该男性所穿过T恤的气味打分是最高的。有趣的是,对于处在节育时的女性结果则相反,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pdf/10.1098/rspb.1995.0087)

吸引力与生殖完全无关?

免疫系统吸引论局限在其主要以生殖为目的,这一说法明显忽略了同性间的吸引。如果说免疫系统差异的吸引只取决于HLA多样性以及后代的适应性,那么该理论就无法解释同性恋之间的性吸引。上文德累斯顿的研究就明确排除了同性恋的受试者。

图片

© Joshua McKnight/Pexels

让我们再回到气味吸引论,一项研究发现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相似性取向人群的气味。具体来说,和异性恋男性相比,男性同性恋对于异性恋女性以及其他同性恋男性的气味有着更明显偏好。这项研究展示了特定群体的一些明显偏好,尽管无法与性取向建立联系。

(journals.sagepub.com/doi/full/10.1111/j.1467-9280.2005.01598.x)

抛开性取向不谈,有着HLA差异的任何人被吸引都是完全可能的,这样也就更加削弱了生殖论的信服力。显而易见,对于同性恋科学理解的缺失也对解释性吸引有着不小影响。

人类之间的吸引力无疑是多方面且复杂的。促使人们想要与渴望的动力也可能是清浊同流、不同因素混合的。研究几乎已经证明了人类(以及其他的哺乳动物)能够分辨出HLA与MHC组成与他们有差异的同类,并对其表现出明显的偏好。

(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the-illusion-of-genetic-romance/)

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不少交友相亲软件冒了出来——它们主打通过基因组成进行配偶匹配的噱头。只不过,这类证据还不足以说明仅靠基因就能够决定两人是否情投意合、长相厮守。

在最后,对于HLA差异性的研究不仅发人深省,同时也进一步阐明我们如何产生吸引的过程。然而,只靠这一点并无法解释性吸引的复杂全貌。随着更深、更全面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或许能够发现HLA多样性在性吸引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Jesse Smith

译/以实马利

校对/兔子的凌波微步

原文/elemental.medium.com/how-your-immune-system-makes-you-sexually-attractive-d5aa8337ab8c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以实马利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