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点庆阳丨大环县(付兴奎)

 乐开xin 2021-08-27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

付兴奎,本土作家,长期致力于陇东乡土散文创作。在《四川文学》《华夏散文》《中国西部散文选刊》《雪莲》等刊物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著有《城乡纪事》《吾乡吾土》《流年》《纸上的村庄》散文集多部,曾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

图片


图片

大 环 县

山一高,天就被推远了,人一稀,路自然就伸长了许多。环县的大超过了很多人有限的想象,也超出了造物主的耐心。于是,那些本该独立的小山头被整合成眼前的大山。封山禁牧,把山坡上那些喜欢自在随行的羊只,全都圈在了新建的大羊场,也把发家致富的钱揣进了养殖户的口袋。老八说,买羊羔的钱是政府给的,青贮的饲草也是公家帮忙打的包,建羊舍的钱早都到手了,就是腾不出来时间。山后不像前塬,庄稼汉手里的活比羊毛还多,都说只要把羊毛剪下来就可以卖钱了。可有的时候,因为意想不到的灾害,你忙忙碌碌一料子,连一毛钱的收入都没有。
环县缺水,我从宋朝的奏章里就知道了。二十多年前,几个人结伴写报告文学,课题是牵着黄河走环县。环县北部成群的牛羊和鸟雀不顾一切追着军用送水车抢水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一片透明塑料纸,被一只饥渴的山羊当成泉水而殉命沟底的故事,更让我们揪心了好长时间。而今,黄河水早已引到环县了,人畜饮水的问题是解决了。但该干的时候还干,该旱的时候还旱。天上的雨一少,河里和窖里的水就会跟着少,与水有关的生物们也得跟上受症。山梁上本来就不茂盛的草说黄就黄了,路边上长了多年的树,坡地里即将收获的玉米和高粱,河道里种的蔬菜,突然就没了精神。正常年份的荞麦,应该是扬花和结籽的时节,满山满洼的荞麦花就像一面大大的地毯。现在倒好,个子没有长,花也没有开,不到指尖大的叶子,也是有今没明的。平日里逍遥自在的狗,早就没有了平时威武的样子,窝在墙角里像个死狗。没有水,树上的鸟叫和蝉声也打了折扣,呜哩呜啦像得了热感冒。路上的浮土厚得下不去脚,空荡荡的山沟里不见一丝凉风。雨不来,云也不来,盼雨的人只剩下绝望的份儿。圈里的牛羊渴得咽不下去草料,心情郁闷的放羊人只好跑到山顶上去喊道情。
干就干吧,天再干也不影响环县人的热情的性格。前脚还没有跨过门槛,后脚西瓜就端上来了。端西瓜不是为了省水,而是环县人待客的诚意。西瓜是庄稼人用水浇出来的,是干旱时期最珍贵的东西。满盘子满碗端来的还有热蒸馍,谷米汤,黄花菜,还有一大碗自家产的土蜂糖。支书告诉我们,环县人好客,不是因为稀罕人少,而是懂得感恩。眼前的门楼子,窑面子,水窖和集流场,哪个不是帮扶工作队的同志通知帮忙置办的。人家帮你,是人家的情分;你如果不懂得感恩,那是你没良心。
去年腊月,我去南湫洪涝池入户,见两位老人在寒风中碾场。我问他们,天冷成这样,怎么不在热炕上躺着。他说,不缺胳膊不缺腿,躺到炕上咋过日子。我故意问,村里发的低保不够维持生活吗。他说,低保是低保,干活是干活。庄稼人天世下就是干活的,国家养不了你一辈子,吃低保的日子不是个常法。
都说,老天爷最公平,但在下雨这个问题上一点都看不出来。四月里下过的雨,八月底了还不见来。瓦片云,勾勾云,没有一朵是下雨的云。四级风,五级风,没有一丝带水汽的风。眼看着乌云聚集,一场大雨就要来了,结果让风轻轻那么一吹,一下子连气儿都没有了。烧香敬神唱大戏不成,人工降雨也不成,老天爷真的和环县人飙上了。天上没有雨,咱就在地下拋,活人总不能叫尿憋死。送上门的小电井,义务提供服务的技术员,只要地底下还有一汪汪水,我们就一定能把它从干土梁梁上打出来。
外地的牲口贩子见环县受了灾,趁火打劫想弄点便宜羊发财,谁知,政府里早就把口子给堵上了。《羊十条》是扶贫干部的军令状,也是养殖农民的护身符。有了政府的收购保底价,再傻的人也不会干卖羊的傻事了。环县没有雨,庆城、镇原有,县北没有雨,县南有。本地的草是草,外地的草也是草,流转来的土地上种出的草也能喂羊。打电井,开水窖,天把咱亏了,咱不能把牲口给亏了。下雨是迟早的事,养羊才是个长久的事业,咱不能因为暂时的干旱,把自己多年的付出和辛苦给毁了。
都说环县人个子高心大,能背住大闸,这话一点都不假。天干地旱,挡不住养牛养羊。天热地燥,不影响他们享受生活。羊汤,羊肉,荞剁面,该吃吃,该喝喝,天塌不下来,地也陷不进去,吃舒服了耍高兴了,才有力气干活。
白天热,咱就晚上出来散步。文昌阁登高,不是为了看落日和晚霞,而是为了分享满城的灯火。环江边上的景致比城区里热闹,自乐班的秦腔,百姓舞台的夜场,绾着红绸子的长杆唢呐。说是业余的,但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是行家的功夫。坐下来随便听上一段,你再也不想起来。都说娃娃爱娃娃,老婆爱棉花,这话一点不假。上了年龄的环县人,最爱的还是在白布亮子上看皮影戏。挑线绳子动,他们的脚手跟着动,剧中人哭,他们跟上抹眼泪。后台演麻簧,前台跟上齐声合唱。热闹看了,门道也摸着了,这样的享受才叫舒坦。
烧烤街是热情的火炉,激荡着县城的夜晚。腰子肚子是烤,排骨脆骨也是烤;白酒啤酒是喝,大窑露露也是喝;年轻人没有钱但不在乎钱,关键是要吃得开心,喝得爽快。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但感情最终还是抵不住酒精。有人三十六计,跑为上策。有人醉眼迷离,仍然不肯罢休。有人爬在桌子上拉涎水,有人头枕在椅子上说梦话。在酒摊子上,那些陈谷子烂麻子的旧事,根本就不是什么事。那些想破了脑袋也过不去的难怅,在酒精面前充其量就是一个泡泡。
眼睛一眨,天就亮了。昨夜酒喝过了头,差点把白天的正事给忘了。有朋友要上咱山城堡参观大战遗址和县上的羊孵化基地,顺便还想领略一下东老爷山上的风光。来就来木,卖面的还怕你吃八碗,咱环县可是打过大仗见识过大人物的大地方。

>>>>>>>>>>

朗诵者

张薇筠

图片

张薇筠,庆阳广播电视台影视制作部主任,主任编辑,纪录片导演,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发布丨马瑶

审核丨郝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