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亦解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论语》第十七篇第二十六章: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已到了四十还被众人所厌恶,他这一辈子也就算完了。” 【悟读】 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此联为清代名士阮元题于沈阳故宫衍庆宫的摘句联。”上联说,水性情澹泊,堪为我益友;下联说,竹子最懂得虚心,诚是我良师。联语形象生动,极富哲理。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佛道儒三家融通,智慧的人生也是一个三教融通的过程。儒家讲生命的高度,主张入世,重视责任;道家讲生命的长度,主张出世,强调无为,重视修心;佛家讲生命的两端,重视来世,强调空性,本自具足。 四十之后须不惑。本章或说乃夫子勉人及时迁善改过。四十乃成德之年,至是而犹见恶于人,则无望有善行矣,此语当是为有为而发。 古人寿命较短,“人生七十古来稀”,王国维五十一岁跳昆明湖,遗书曰,“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岁时,人已步入中年,上有老而下有小,是人生最艰难之际,如果此时尚无法认清自己,那此人一辈子恐怕难以真正认清自己。 夫子把人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几类。生而为人,最难的恐怕不是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而是困而知学。如果困而不学,那就表示此人已经彻底的放弃。一个放弃了自我的人,是无可救药的。 生命贵悟。佛家强调“向内求,向外修”,类同于王阳明的“心上练,事上磨。”须知,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救世主。
|
|
来自: 新用户97560OB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