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节气养生—处暑

 严医生j117ka14 2021-08-28
图片
处暑过
暑气止
处 暑

2021年8月23日
农历七月十六
处 暑


“处”含有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意味着炎热暑天结束了,暑气至此而止,旷达的初秋华丽登场,民间说“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立秋”只是概念上的秋至,而真正气象上的秋天是要等到处暑之后。一个“处”字,藏着修身治事的深刻内涵,解开“处暑”的本义,能帮助我们将“多事之秋”变成平顺祥和的金秋。

在北方,“一场秋雨一层凉”,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受到明显的降温;而在南方,“立秋处暑正当暑”,天气闷热“秋老虎”蠢蠢欲动。在这个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人们要及时做好养生的措施,从而让身体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更不容易诱发疾病。

图片



图片
处暑—饮食养生

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预防“秋燥”,如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处暑养生忌吃苦味食物。“肺病禁苦”一说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就有所记载,而且《黄帝内经·素问》中也提到“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在五味之中,苦味属于燥,而苦燥对津液元气的伤害很大。因此处暑养生要少食苦瓜、羊肉、杏、野蒜等苦燥之物,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图片


图片
处暑—起居养生

俗语有曰:“春困秋乏”,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乏力,神疲懒言。人的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身体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这叫做“秋乏”。秋乏是补偿盛夏季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是机体自我恢复的保护性措施,是体内取得阴阳平衡的一种过渡生理现象。

此时人们应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午睡也是处暑时的养生之道,利于缓解“秋乏”。

另外,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着凉,也不要热伤风。处暑后,晚上微凉,睡觉最好不要再开空调、风扇,也不要在窗户底下睡觉,尤其注意一定要遮住肚子,预防着凉,以免邪气入侵

图片


图片
处暑—运动养生

处暑养生重在养阴护阳气,此时气温日渐凉爽,正是出行游玩的好时节。可选择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等轻松平缓的项目、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除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

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以“不累”、“微汗”为标准,根据自己的体力循序渐进,逐渐增强,调动全身的机能和振奋人体的阳气,有助于在季节变化时的自我调节,以避免季节变化对身体的冲击。另外,运动过于激烈还容易伤筋伤脾而损伤阳气,反而不能起到运动保健的效果。

对于经常待在室内的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办公间隙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


图片
处暑—情志养生

处暑时自然界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人们易触景生情而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保持安静”,注意收敛神志,使神志安宁、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

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以唱歌、听音乐等方法排解一下忧郁的情绪,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图片

图片

一阵阵秋风令人神清气爽
一片片落叶织成斑斓画卷
秋日的大美景色
正在大地上悄然出现
此时不妨静一静,停一停
在明媚的秋光中
感悟多彩生活,观赏最美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