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总结与分析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8-28

​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总结与分析研究意义: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临床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常因瘙痒难耐,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而西药治疗往往只能缓解患者一时的痛苦,停药后易反复。中医治疗往往有不错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在临床上,陈彤云教授遇到的多是反复就医难愈的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状态,减少复发次数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研究目的:通过收集整理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医案,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用药及组方规律,研究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为继承陈彤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为后人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临床指导。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陈彤云教授在北京中医医院门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处方,共计495张。通过中医传承软件和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用量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不同中药的频次分布、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组成,以及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等。研究结果:共收集处方495张,涉及中药156味,药物总频次7974次,平均每张处方16.11味药,其中高频次(≥100次)中药共21味;单味药频次


前二十位为白鲜皮472 次(95.35%)、海桐皮 458 次(92.53%)、乌梅 440 次(88.89%)、甘草 434 次(87.68%)、地肤子406次(82.02%)、茯苓皮400次(80.81%)、冬瓜皮379次(76.57%)、麻黄366 次(73.94%)、赤小豆 348 次(70.30%)、连翘 338 次(68.28%)、防风 330 次(66.67%)、当归 317 次(64.04%)、黄芪 309 次(62.42%)、白术 303 次(61.21%)、地骨皮 267次(53.94%)、荆芥 263 次(53.13%)、五味子 186 次(37.58%)、苦杏仁 178 次(35.96%)、银柴胡175次(35.35%)、大腹皮164次(33.13%);药物功效频次前五位为利水渗湿药 1648 次(26.50%)、清热药 1256 次(20.19%)、解表药 1063 次(17.09%)、收涩药668次(10.74%)、补虚药563次(9.05%);药性频次为寒2104次(33.94%)、凉429 次(6.92%)、平 1416 次(22.84%)、温 2229 次(35.96%)、热 21 次(0.33%);药物五味频次为辛1974次(22.69%)、苦2678次(30.78%)、甘2953次(33.94%)、咸41次(0.47%)、酸1055次(12.13%);药物归经频次前三位为脾经3160次(39.63%)、肺经3079次(38.61%)、肝经2202次(13.91%)。


核心药物组成共4组:白鲜皮、海桐皮、地肤子、生甘草、乌梅、麻黄;白鲜皮、海桐皮、生甘草、乌梅、地肤子、茯苓皮;白鲜皮、海桐皮、乌梅、生甘草、茯苓皮、冬瓜皮;白鲜皮、生甘草、乌梅、海桐皮、地肤子、防风。从中分离出2010年1月——2015年12月处方共257张,涉及中药116味,药物总频次4084次,平均每张处方15.89味药,单味药频次前十六位为白鲜皮245 次(95.33%)、海桐皮 237 次(92.22%)、甘草 232 次(90.27%)、乌梅 227 次(88.33%)、地肤子197次(76.65%)、防风197次(76.65%)、茯苓皮196次(76.26%)、当归179次(69.65%)、荆芥 178 次(69.26%)、黄芪 178 次(69.26%)、冬瓜皮 176 次(68.48%)、白术170次(66.15%)、麻黄149次(57.98%)、连翘138次(53.70%)、赤小豆130次(50.58%)、地骨皮118次(45.91%);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处方共61张,涉及中药71味,药物总频次972次,平均每张处方15.93味药,单味药频次


前十六位为白鲜皮 59 次(96.72%)、赤小豆 58 次(95.08%)、麻黄 57 次(93.44%)、地肤子 54 次(88.52%)、乌梅 52 次(85.25%)、茯苓皮 50 次(81.97%)、甘草 50 次(81.97%)、海桐皮 50 次(81.97%)、连翘45次(73.77%)、冬瓜皮44次(72.13%)、地骨皮39次(63.93%)、银柴胡35次(57.38%)、防风 34 次(55.73%)、五味子 34 次(55.73%)、白术 33 次(54.10%)、当归30次(49.18%)。495张处方中,女性患者181名(67.29%),男性患者88名(32.71%);20 岁及以下 24 名(8.92%),20~30 岁 43 名(15.99%),30~40 岁 70 名(26.02%),40~50 岁 68 名(25.28%),50~60 岁 28 名(10.41%),60 岁以上 36 名(13.38%)。


研究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可以较清楚地看出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药经验与规律。陈彤云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与脾、肺、肝三藏相关;治疗上多以利水渗湿、清热解表为法,同时兼顾收敛补虚。


处方主要从多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过敏煎、当归饮子化裁而来,兼有玉屏风散加减。通过比较2019~2020年与2010~2015年间,陈彤云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方可以观察到其处方的变化,发现陈老的处方中银柴胡、五味子的比例较之前有增加,说明其加强了过敏煎的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