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对此人无礼,结果错失统一机会,天下三分

 D4书配不上魅魔 2021-08-28

“昔齐桓公矜于葵丘,而九国叛,曹公不礼张松,而天下分,一失豪厘,其差远矣!”

——南朝·裴子野

这段话讲的是,春秋霸主齐桓公在葵丘之盟时声威达到巅峰,尽管他按照礼节跪拜、接受了周天子赐予的胙肉,也无可避免地流露出了傲色,结果引起了9个与会诸侯国的不满,他们不再听命于齐桓公;而曹操当初对张松无礼,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机会,最终三国鼎立。

电视剧里的曹操

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用现代的说法,可称之为“蝴蝶效应”。

熟悉三国的同学对张松不会陌生,张松只是刘璋麾下的益州别驾,算不上什么大人物,但此人一怒,却彻底改变了天下格局和历史进程。

演义里的张松

我们先看看《三国演义》里关于张松的情节。

小说第60回“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讲到,刘璋得知汉中的仇家张鲁要发兵来攻,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张松自告奋勇,说他愿意去一趟许都,说服曹操出兵夺取汉中,那样的话,张鲁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攻蜀。刘璋大喜,给曹操准备了不少礼物。

然而,张松这次出访相当不顺,事儿没谈成不说,还挨了揍。

曹操击败了马超之后,志得意满,天天大摆酒宴,根本不把刘璋的使者当回事。张松等了三天,又花钱打点曹操的侍从,才被接见。

张松生得身材矮小,相貌不甚雅观,曹操一见就有点反感。两人谈话更是不投机,曹操想摆摆谱,张松却一点也不顺着他说,气得曹丞相拂袖而去。

演义里还讲到杨修和张松较劲,结果发现张松能言善辩,有过目不忘之才,于是杨修对曹操说,此人不是等闲之辈。曹操同意再见见张松,不过地点改在校场,要让他见识一下军威。不料张松看了曹操5万大军的阅兵式,并没有被吓到,又和曹操唇枪舌剑一番。

张松甚至揭曹操的疮疤,嘲讽他“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还得了,曹操勃然大怒,出于礼节不能杀使者,就命人将张松一顿乱棍打走了。

在演义里,张松就这样和曹操结下了梁子。

史书里的记载

史书对张松的记载不多,《三国志》没有给他单独立传,只有一些零散的资料。

《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征荆州时,刘璋深感恐惧,前后派了两个使者向曹操示好,第二个使者别驾从事张肃就是张松的哥哥。大概张肃对曹操的态度比较谦恭,被曹操表为广汉太守。

张松出使许都是建安十六年,当时曹操出兵关中,将马超赶到凉州,又乘胜进军汉中。张松在刘璋那里不得志,有心投靠曹丞相。其兄张肃原本还是他的部下,见了曹操一面就成了广汉太守。虽说曹操赠予的官职很多只是荣誉称号,但毕竟是假借汉献帝的名义发布的,极具诱惑力。

张松好容易等到面见曹操的机会,却碰了个钉子,被怠慢了。

关于两人会面的情形,《三国志》并未提及,只在《刘璋传》里一句话带过,“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

“不复存录”就是没有任用,可见演义中说张松冒犯曹操,还被打了棍子等等,肯定是设想的情节。曹操只是没有把张松的来访当回事,也没给他封官而已。张松很生气,所以恨上了曹操。

转向刘备

我们知道,法正是刘备的命中贵人,给刘备送上了益州。而这件事最初的谋主是张松。

张松气呼呼地回去之后,决定转投刘备。

《三国志》记载,法正和张松关系密切,两人都很有才干,却不被刘璋重用。他们私底下长吁短叹,认为跟着刘璋混没前途。张松出使许都回来,就劝刘璋与曹操绝交,联刘抗曹。

《法正传》记载,刘璋问让谁去见刘备,“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也就是说。张松提议让法正去,法正起初不想去,推辞不过才去了。法正何等聪明,知道那样做对刘璋而言就是“引狼入室”,毕竟他还在给刘璋干活,一开始不好意思那么做。

不过法正见了刘备之后,被其折服,回去就告诉张松,刘备雄才大略,果然不是池中物。于是两人达成一致,决定拥戴刘备。

请来刘备之后,刘璋出钱出人,让刘备去打张鲁。还没开始打,那边曹操亲率大军收拾孙权去了(建安十八年),东吴告急。刘备派人告诉刘璋,要去帮孙权一把。刘璋虽然不乐意,还是给了刘备四千人马。这时候张松急了。

《三国志》记载,“张松书与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松兄广汉太守肃,惧祸逮己,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嫌隙始构矣。’

张松认为,这时候还管他什么孙权和张鲁,应该趁机杀个回马枪,出其不意夺取成都。这就是他写给刘备和法正的信里说的“大事”。可是这事儿被他哥哥张肃知道了,唯恐出事之后自己受牵连,赶紧给刘璋打了小报告。于是,张松被刘璋杀了。

接下来的事不用多说,刘备最终还是夺取了益州,实现了诸葛亮的战略构想。如果张松没死,刘备给他的礼遇不会亚于法正。

结语:

俗话说,人怕敬,鬼怕送。如果曹操礼敬张松,张松就会设法让曹操得到巴蜀,哪还能轮到刘备。那样的话,曹操生前就有可能一统天下。所以晋代史学家习凿齿说,曹操因一时的骄矜而错失取得巴蜀的机会,“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

参考文献:《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