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科书式求救”背后一定有家长的影子

 新用户1096clAp 2021-08-28

近日,湖北天门一5岁小女孩因电梯故障被困。尽管十分害怕,但小女孩沉着应对,用电话手机拨打119报警,最终顺利获救。(828日新华社消息)

两天前看过这段央视新闻视频,最让人惊奇的是女孩能够准确报出所困电梯的小区、楼宇、门栋、楼层和最近处的标志物。女孩回应119的那一声“好嘞”,显示她并不惊恐慌张。有观众疑惑,“这就像一场有人导演的上了保险的演习。”还有人说,“这孩子似乎不是第一次经历过类似的险境。”

总之,说这是“教科书式求救”,此言不虚。

观看这段新闻时,身边正好有一客居的5岁女孩,我模拟类似情境对她进行测试,对短期居住的我们家住址,她尚不能准确表述,但她知道此时应该打119110等电话。问她怎么知道这些电话的,她说是爸妈和爷爷告诉的。由此得知,“教科书式求救”背后,一定有家长对孩子如何应对意外风险的未雨绸缪和耳濡目染的影子。

随大人逛过超市,在自动结帐处,小女孩将选购物品一样样扫码,这背后有妈妈的影子;每次进门脱下鞋袜,并摆放整齐,“自己的事自己做”是幼儿园老师的影子;认出儿童游乐场所和设施处“此处危险,请勿靠近”等许多警示语,知而止步,这里有外公长年教孩子认识常用字的影子;你戏谑她“不像个小公主”,她怼你“你不像大帅哥”,这里有动画片的影子。

其中,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明显。“小孩子不能吃垃圾食品”“不好好吃饭就要'罚站’”,一个有威严的妈妈即使不在场,如果你有效地立了规矩,就能遥控管束住孩子的言行举止。由于母子间特别的血缘关系,母亲最有资格最有条件充当严格要求孩子的“狠角色”。

相反,孩子如果长期离开父母,轮番在大家族其它长辈们身边,以现在的条件,必定会收获更多的宠爱,他或她则有可能变成让任性、唯我疯长的野草。

在天伦之乐中,我还得到一个测试结果:小孩心中最喜欢的人,肯定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人;小孩心中不喜欢的,一定是对孩子有要求不过分娇宠的人。但能够在孩子成长中真正起作用的,一定是后者,是不懂敬畏的孩子有所敬畏的那个人。

小女孩被困电梯“教科书式求救”,从她在紧急情况下准确报出电梯处所,手上配戴电话手机,对119信赖的天真,十有八九是特别用心的家长给孩子储备了绝处求生的“锦囊”。

同理,社会给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文化薰陶、教育浸润、和价值引领,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们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