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着急,让孩子慢慢成长

 安蓝2021 2021-08-29
 
别着急,让孩子慢慢成长
        
 文/侯燕新
                
近日,一则新闻受到关注:在去年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场,某大学校园门口,有一位家长领着一名约摸三四岁的小孩现身此处,有记者上前问知,原来是这位家长“精心”安排特地让孩子来“感受”这里的紧张氛围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而“拔苗式”育儿已成当今家庭教育中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是家长望子成龙的功利心在作祟。如今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这一良好的愿望本无可厚非,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快节奏造成人们的焦虑烦躁心理,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家庭里到处弥漫。
 
于是乎,便出现了当前教育的种种怪现状: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孩子年满六周岁方可入读小学,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学低龄化在城市中较为普遍,不少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可以早点上学。

还有很多家长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不顾科学规律强制孩子学习,各种培训填满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园里就进行了数学运算、汉字识字和英文单词等教学内容。殊不知,这些盲目超前教育的做法,与拔苗助长故事里那个愚昧无知的农夫毫无二致,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也是家长群体中的“过来人”,在此跟家长朋友们说说我的体会:
 
(一)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都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地要求孩子如何优秀、如何完美。对孩子的期望值应控制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既不宜高出他的能力太多、也不能低于他的能力。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
要虚心倾听和理解孩子,让孩子选择,护航他们心中的坚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梦想。给孩子时间,相信他们内在的力量,保持成长的自然节奏,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和思考。
    
(三)帮助孩子分阶段实现目标。
对于目标,父母可以视孩子的能力,分阶段来逐步实现,对每个阶段目标的完成不妨给他一定的鼓励。相信这样,比一开始就制定高目标的做法更易让孩子有成就感,也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去实现目标。
         
诚然,今天的家长都对教育有一种目标设定。他们大多更为追求“快”、“多”和“有用”,在信息泛滥的全媒体时代,诸如“静为躁君”“宁静致远”“静以修身”这样的智慧似乎被淡忘了,一味地追求与索取,到头来所收获的物质、金钱,却是无趣的。因此,如何把节奏慢下来,把心安顿好,获得内在的从容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客观上从不存在一个没有烦恼、挑战、困顿的世界,但唯有内在的顿悟才能让人安静下来,看到诗和远方。
 
社会各界呼吁高喊“减负”很多年,但学生的书包依然沉重;一般来说,小学生下午三点钟就放学,家长们接上孩子后再匆忙赶往自己认为有用的课外辅导班。唉!家长们的这种“功利”还是蛮可怕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项长远之计,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耐心地伴随着孩子一起度过孩提时光和青葱岁月,拔苗助长会让禾苗枯萎死亡,着急就是对孩子“拔苗助长”。为此,我要大声疾呼:别着急,让孩子慢慢成长!
 
【作者简介:侯燕新,男,196712月出生,祖籍江苏靖江,江苏省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语文教师,现定居扬州邗上,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䢴江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地带签约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