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为什么林黛玉得知晴雯死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半瓣花上阅乾坤 2021-08-29

很正常啊!因为林黛玉的眼泪只为贾宝玉而流。

林黛玉之所以在得知晴雯死了之后没有什么反应,是因为亲疏有别。林黛玉一生中流过很多眼泪,除了五(六)岁之前为家人(贾敏)之死而流,余下的时光中,她的眼泪就只为贾宝玉而流了。

林黛玉是谁?绛珠仙草化身啊!她为什么会来到人间?报答贾宝玉的甘露之恩啊!

怎样报答甘露之恩,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啊!

所以,如果你足够仔细,就可以看到,《红楼梦》中尽管林妹妹哭过很多次,但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眼泪都是为贾宝玉而流。

尽管有些人看《红楼梦》会觉得林黛玉小性子什么的,但如果你认真分析的话,林黛玉几乎所有的小性子都是因为贾宝玉。不是因为什么“金锁”,就是因为什么“金麒麟”,再就是因为贾宝玉脖子上挂的那块玉。总而言之,林黛玉是痴情、深情、至情的,却不是对谁都有情的。

黛玉“情情”,也就是说她只对对她有情的人有情,而对她无情或者与她无关的人,她没有那么“自作多情”。

宝玉“情不情”,也就是说不管别人对他有没有情,他都对人家有情。

你想啊,林黛玉一个娇滴滴的大家小姐,怎么可能像杜甫一样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操?

即使是出生于地陷之日,有心“补地”的薛宝钗,在听到金钏儿的死讯后,不也照样没有什么感情上的表示么?

原因是什么?

一则阶级不同,古代的奴才就像牲口一样,是属于贵族的财产。假如王夫人说哎呀我丢了一件衣服,这件衣服是我结婚时候老爷送给我的定礼,薛宝钗知道了会怎么说?她会不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姨娘你那么有钱,再买一件就是了。或者干脆把自己家里相仿的衣服料子拿来,说姨娘你再做一件吧。再者,人死不能复生,宝钗深知此理,怎么会责备王夫人,让生者不痛快呢?就像孔子说的,“成事不说”。已经成为定局的事情,就不要再反复说了。宝钗理智得很。

二则亲疏关系不同。林黛玉之于晴雯,就像宝钗之于金钏,只有主人才会对失去的人或物倍感痛心,旁人如何轮得上说三道四?宝玉之所以为晴雯之死而恸哭,是因为晴雯对他而言很重要;王夫人之所以为金钏之死伤心,是因为金钏曾经尽心服侍她好多年。别人失去了东西已经够伤心的了,你一个外人为什么要再说一些让他伤心的话呢?何况,晴雯之于宝玉,黛玉肯定更关心的是宝玉,所以当宝玉说要不把《芙蓉女儿诔》中的那句“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改为“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垄中,丫鬟薄命”的时候,黛玉说,他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况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亲疏有别,这也是儒家和墨家的不同之处,对于钗黛,她们只是做出了她们的正常反应而已,何必厚此薄彼呢?


虽然《红楼梦》没有明写晴雯死后黛玉的反应,却写出了晴雯之死带给黛玉的恐惧。

“晴为黛影”,晴雯不仅体态、性格与黛玉像,连结局也与黛玉十分相似。

晴雯至死清白,乃是因王夫人冤枉而死。

黛玉呢?恐怕也有这样的征兆,毕竟王夫人心目中的晴雯和黛玉长得很像,而晴雯给王夫人的印象可是相当不好的。

我们有理由推断,虽然明着不说,王夫人对黛玉可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

毕竟,她看重的准儿媳是薛宝钗。

晴雯死后,宝玉为她写了《芙蓉女儿诔》,正当宝玉祭奠完毕晴雯的时候,看到花影中有一个人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黛玉。

于是二人商议这篇文章的好处,结果商量着商量着,就把“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改成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这话忡然变色,心中虽有无限的狐疑乱拟,外面却不肯露出......

黛玉是何等敏感的人!本来茜纱窗就是她的窗,现在又当着她的面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不由得让她想到自己的命运。因为她本来就是那多愁多病的人啊!

她早知道自己命不长的,甚至在宝玉“诉肺腑”那段,她的内心也说:“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所以,晴雯之死,竟然寓意着黛玉之死,《芙蓉女儿诔》非为晴雯,实为黛玉也(脂砚斋亦有此语)。

细思恐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