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莒南县团林镇的李家桑园村,曾经出过一位“末代进士”

 海曲上人 2021-08-29

在临沂范围内,莒南县的团林镇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方。这里之所以广为人知,主要在于地理位置特殊——它是临沂市距离大海最近之处。

除了具有地理上的意义之外,团林镇的历史底蕴也很深厚,其辖区的很多村庄,都曾出过有名的人物,比如李家桑园村。

李家桑园村位于团林镇驻地东北约四公里处,这其周边,还有高家桑园、徐家桑园等同样带有“桑园”后缀的村庄。根据《莒南县地名志》的记载,明代之前,此处就有先民居住,后来由于历史变迁,原来的居民徙绝,只留下一片桑园的遗迹。洪武年间,新一波移民迁到这里建村时,就以“桑园”作为地名的后缀。

莒南县团林镇的李家桑园村,曾经出过一位“末代进士”

其中,李家桑园村的李姓根据族谱记载,是先从海州属海东当芦村迁来。他们落户之后,逐渐繁衍壮大。李家桑园也成为方圆十数里范围内一个比较大的村庄。

在过去,一个家族想要出人头地,通过参加可考取得功名,堪称是最有效的方式。而李家桑园村的李姓,应该也很早就往这个方向努力,但前期的成绩并不突出。一直到了清朝末年,长期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李家桑园成功考取了一位进士。这位进士叫做李凤书,字管圃。

根据《重修莒志》和《莒南县志》的记载,李凤书属于一位大器晚成的人才。他生于1865年,18岁就补邑博士(相当于生员),但在1903年(光绪癸卯科)方考中举人,而等到1904年甲辰恩科考中进士时,按照虚岁计算,他已经年届不惑了。

莒南县团林镇的李家桑园村,曾经出过一位“末代进士”

值得一提的是,1904年的甲辰恩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此后清廷实行改革,废除科举制度),能赶着末班车成为进士,说明李凤书不仅有学识功底,而且运气也不错。

不过,可惜的是,李凤书考中进士的时候,已经身患疾病。因此,他虽然曾被任命为外省的知县,但并没有前去上任。到了1906年,也就是他考中进士两年之后,李凤书就去世了。

虽然在仕途上没有来得及有一番作为,但李凤书仍凭借着文化上的成就得以青史留名。根据《莒南县志》的记载,他早在1896年就曾经亲谒沂州府知府丁立钧,并上书七千言,从内治、外治、足兵、足食等方面陈述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而在故乡居住期间,他也曾有兴办义学和设置义仓之举,还撰有著作《易诗萃说》、《读史考遗 》等。总的来说,这也是莒南县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