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1573

 随缘522 2021-08-29
兴阳法
(一)“兴阳法”的重点提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1.现今医院接诊的病患多为热性病证,而虚寒性病证患者多去中医医馆寻求治疗;
2.现今临床治疗的大环境,用寒凉药的胆子比用温热药的胆子大,认为寒凉药保险,温热药危险;
3.人体本身阴阳就有主次之分,阳主阴从;
4.疼痛即为不通的表现,不通即阳气不通。寒则凝,热则化,凝则不通。故治疗上以行气、活血而通阳。
(二)关于“兴阳法”
阳者无形,不曰“补”;阳者本热,不曰“温”。“阳”者是在阴的基础上产生的功能,故应用“振奋”、“兴”、“扶”等。无形之阳宜“兴”;半无形,半有形之阴宜“滋”;有形之物质宜“补”,如补血等。
(三)“兴阳法”举例
1.冠心病危症
“心痛”者均归因于心阳虚,分为心阳不振和心阳衰微两种。对于心阳衰微之危症者,治疗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步骤一:振奋心阳
“四逆辈”方药解决心阳衰微的首要问题,如通脉四逆汤——附子三钱(生制各半)、干姜三钱、炙甘草二钱、葱白九根;
②步骤二:宣通心阳、行气散结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解决胸痹问题;
③步骤三: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效灵活络汤等解决心脉瘀滞问题。
(重点:白酒必须作引子,其性热,兴阳气,如仙方活命饮中以白酒做饮;心阳衰微时要首先兴阳,再补阴,首先活血化瘀无济于事,因活血药走血分,作用慢。)
2.肾萎缩
患者赵某,女,28岁,结婚8年未孕。医院诊断为“右肾动脉狭窄、右肾萎缩、右肾衰竭,肾性高血压”。症见头晕目眩、颜面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白、不欲饮水、脉沉细,血压190/120mmHg。微循环差,故出现颜面苍白、四肢厥冷;肾脏循环差,血供不佳,故出现肾萎缩;微循环差,血液集中于大血管,故血压高。(脉证合参,辨证施治,即使是血压高,也要兴阳。)
治疗(联合方组思想:守法易方,守方易药,联合方组,轮替服用):
(1)步骤一:兴阳通痹
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各两剂,交替轮服;
(2)步骤二:扶肾阳、散寒湿
附子汤(小红参代人参)、白术附子汤交替轮服两轮;
(3)步骤三:兴阳温经、益气养荣
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当归四逆汤轮服调治,服药80余剂,诸症消除,右肾萎缩恢复2/3,右肾功能恢复,有肾动脉狭窄基本恢复,顺产一女。
3.不孕症
(1) 不孕原因:
①生理性妇女肥胖,脂肪过多导致输卵管受压,排卵障碍;
②结核性病理堵塞,结核病灶、输卵管粘连导致排卵障碍;
③月经不调或其他杂病导致不孕,多为肾阳虚。
肾阳虚导致的不孕,临床症见颜面苍白、四肢厥逆、不欲饮水、脉沉细,或乳房发育不良、性欲冷淡,西医检查未子宫发育不全。月经往往量少、色黑、行经迟。
(2)肾阳虚不孕症治疗步骤:
①步骤一:扶元阳
附子汤;
②步骤二: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③步骤三:兴阳
白术附子汤;
④步骤四:巩固疗效
小温经汤
(治疗此类不孕症,单纯活血化瘀必无功而返,因血不能冷活亦不能冷化。)
对于男性肾阳虚性不育,治法与此相似。临床症见颜面苍白、四肢厥逆、不欲饮水、脉沉细、精子稀少、精子成活率低、性欲减退、阳痿、阴囊湿冷。临床常用白术附子汤加花椒3g,服用10-15剂。男子生殖功能与女子生育功能同属于“肾”。
4.慢性前列腺炎
此病即为中医之“劳淋”“膏淋”。现代医学将其归为炎证范畴,治以“消炎”。现代医学诊断为“慢性”的疾病,病程必长,疾病日久伤阳,消炎药多属于寒凉之品,此病应重在提高患者的自身机体功能,而不应该大剂使用寒凉药。
病例:杨某,男,56岁。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半年,尿频、尿痛住院,抗生素治疗不效。临床症见:行动不便,不能下床,形体消瘦,不思饮食,手足厥冷,小便淋漓不尽,小腹及生殖器疼痛难耐,有下坠感,排尿痛势加剧,舌淡苔白,脉沉迟细紧。辨为下焦寒凝血滞。
治疗:
(1)步骤一:
乌头桂枝汤;
(2)步骤二:
白术附子汤:参考——白术15g、附子9g、炙甘草6g、生姜9g、红枣4枚;
(3)步骤三: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4)步骤四:
小温经汤:温经散寒。
(慢性前列腺炎多为下焦虚寒夹有湿气,单纯治湿不行,非温下不可)
5.肠梗阻
患者武某,1957年,自诉平素腹部隐隐作痛、腹痛尚能忍耐,每隔几日腹痛发作一次。刻下突然腹痛难忍,面色苍白,发作十分钟后缓解,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辨为沉寒积滞,并发寒厥。处方以大黄附子汤原方——大黄三钱、附子三钱、细辛一钱。腹痛发作时,急服此方半小时缓解。原方中加入白芍10g,可防止因大黄加强肠蠕动而引起的疼痛。
6.变应性亚败血症
患者马某,男,7岁,1972年就诊。高热11个月,北京301医院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主症为发热。上午38℃,下午39℃。关节疼痛并有结节。前医用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寒凉药无效,后处以小柴胡汤、桂芍知母汤疗效亦不显。后诊其脉,脉虽大,但重按不及;热势虽重,但不欲饮,愁苦慢性病面容。热病病程较短,而此病程较长,实为阴寒。
 
 
 
 
 
 
发斑。热重便硬,有下症者
当归大黄汤
【处方】 当归、生大黄、川黄连、甘草。
【功能主治】 发斑。热重便硬,有下症者。
【各家论述】 此方凉大肠血热。以斑症属血,故加当归;斑症不宜大下,故加甘草。
【摘录】 《伤寒大白》卷四
 
 
 
 
 
 
 
吐血,胸中塞痛
当归大黄汤
【处方】 芍药3两,干姜3两,茯苓3两,桂心3两,当归3两,大黄3两,芒消3两,阿胶2两,甘草2两,人参2两,麻黄1两,干地黄4两,虻虫80个,水蛭80个,大枣20个,桃仁100个。
【功能主治】 吐血,胸中塞痛。
【用法用量】 以水1斗7升,煮取4升,分5服,日3夜2。
【摘录】 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八
 
 
 
 
 
 
 
燥火下血,及吐血、嗽血,大便干结
当归大黄汤
【处方】 当归、大黄、生地、甘草。
【功能主治】 燥火下血,及吐血、嗽血,大便干结。
【摘录】 《伤寒大白》卷二
 
 
 
 
 
湿热性前列腺炎
患者,男,60多岁,前列腺增生,不能自行排尿,常借助导尿排出,导尿后检查发现白细胞(+)。舌质暗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口气较重。
处方:赤小豆30g、败酱草30g、大黄15g、当归20g,水煎服。
服药5剂,可自行排尿,小便后有少许的浑浊物排出。后续服20余剂,诸证悉平。排尿正常,口中异味亦减轻。黄腻舌苔转为正常。
此患属湿热下注、血瘀不通。舌红,苔黄腻,口气重,脉象滑数,此有湿热之邪。湿热之邪,郁积膀胱,令气化失常,血瘀不运,故而无法排尿。故应去清湿热。
赤小豆当归散,出自《金匱要略》,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化瘀。
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
《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
《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上方加败酱草、大黄两药,奏清热、解毒、泻热之效。四药配合,较一般清热利湿之剂,活血化瘀、解毒排脓、清热利湿之效更显。
胡希恕运用赤小豆当归散体会,“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此即一般的痔疮出血。先血后便,也下血,到大便的时候,先下来的是血,血之后才是大便。血在肛门,即痔漏之血,故叫近血。近血者,近于外,近于肛门。这个病不要紧,一般用赤小豆当归散主之,也可以做汤,我也常用,常用赤小豆当归散、当归芍药散这两味方药。痔疮者,总是湿热为患。
 
 
 
 
 
 
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郝某某,女,32岁。
产后受风,双下肢关节疼痛不已,化验血沉、风湿因子为阳性。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予以布洛芬治疗,服后可止痛,然过后仍犯,不除根,故来诊。刻诊:身高中等,虚胖面白,脉弦滑兼数,无力,舌红苔薄。诉产后未注意受了风寒,自此双腿关节疼痛难忍,察双关节怕风不肿,饮食二便尚可。
辩证:血虚受风,郁久化热。
处方:当归补血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生黄芪150g、当归30g、水牛角(先煎)30g、生地60g、丹皮12g、赤芍30g、仙灵脾30g、忍冬藤30g、海风藤30g、石楠藤30g、夜交藤30g、生甘草30g、徐长卿30g。七剂,水煎服,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双腿关节已不痛了,效不更方,继服五剂,痊愈。
该案中当归补血汤补血;犀角、地黄活血凉血;仙灵脾、赤芍扶正通痹;四藤通络祛湿,活血解毒;徐长卿祛风湿、止顽痛之专药也。
黄芪要大量,气行血行,此为四神煎用法;
生地要大量,姜春华老中医善重用此药治热痹。
 
 
 
 
 
 
 
挥汗如雨
临床汗出之证表现较多,且复杂,有虚有实,虚实夹杂,有阳明热盛汗出,有痰郁化火汗出,有阴虚汗出,有阳虚汗出,有血虚兼瘀汗出等,非简单的是自汗阳虚、盗汗阴虚及表虚桂枝证。
(1)动则挥汗如雨
患者,周某,男,34岁。2010年9月7日初诊。
现虽入秋天凉,然仍动则身汗,出汗如雨,每日换衣二三次。觉热,需开电扇。刻诊:身高1.75m左右,面略黑,声音宏亮,脉弦滑有力,舌红胖大,苔白腻,饮食、二便均正常。曾服用屏风散一类中成药,无效。余无他症。
(此病临床常见,大多数为中青年,除了出汗一症,余无他症。有的是头汗如蒸气,有的是全身出汗,大多数是动则汗出如雨,有的是吃饭时头汗如雨。症虽一样,治法用药不同。)
此患者年轻体壮,别无他恙。故从舌脉入手,辨为中焦湿热,逼汗外泄。
处方:龙胆草18g,车前子30g(包),木通12g,黄芩15g,栀子15g,当归15g,生地黄25g,泽泻45g,柴胡12g,生甘草10g,草果6g(打),苍术12g,淡竹叶18g,厚朴10g,滑石30g(包)。5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汗略减。效不更方,上方合白虎汤,七剂,汗止。
(2)虚则挥汗如雨
患者,王某,男,62岁。2009年9月2日初诊。
近期晨练完后身大汗,几乎不敢活动,过去无此种现象。刻诊:自汗,舌淡苔白薄,脉浮大中空,稍疲惫,余无他证。凭脉辨证,气虚耳。阳浮于外,津液外泄,调和营卫,敛阴收汗。
处方:生黄芪60g,防风12g,白术15g,鹿衔草30g,桂枝15g,白芍15g,生龙骨、生牡蛎各45g,山茱萸6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0枚。
5剂,水煎服。嘱晨练先减少运动量,适当服用米粥自养。
1周后复诊:汗出已少许多,已不感到乏力。效不更方,再续3剂,痊愈。以补中益气丸善后。此证亦可用桂枝加附子汤,因考虑到附子要先煎不便,故未用。
(3)动则虚汗淋漓
患者,张某,女,44岁。2010年8月19日初诊。
1月前行人工流产术导致月经至今未来。现症:动则虚汗淋漓,老想哭,控制不住,疲乏无力,不想吃饭,脉浮濡无力,舌暗苔薄白。辨证:人工流产伤了气血,未能复元,气阴两伤,兼有血瘀。方用当归补血汤合玉屏风散加甘麦大枣汤为主加减。
处方:生黄芪60g,当归15g,鹿衔草30g,防风6g,羌活6g,炒白术30g,山药50g,玄参15g,炙甘草30g,浮小麦30g,大枣15枚,鸡内金12g,鸡血藤15g,熟地黄45g,山茱萸4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5剂,水煎服。
嘱咐每剂的大枣一个也不能少,此枣非为一般药方的引子,乃为一主药耳。
8月26日二诊:易哭、多汗好转,特别是想哭已愈,乏困已好多了。脉不濡细,略浮大,舌不暗,偏淡,苔薄白,欲饮食,有香味了,二便正常。
处方:生黄芪60g,鹿含草30g,防风6g,炒白术30g,羌活6g,山药50g,玄参15g,炙甘草30g,浮小麦30g,大枣15枚,鸡血藤15g,熟地黄50g,山茱萸4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仙鹤草50g,干姜15g,菟丝子30g。7剂,水煎服。
9月2日三诊:多汗、易哭、乏困完全好转。要求通经,处桃红四物汤加丹参、鸡血藤。3剂,未再复诊。
此案患者亦是以虚汗淋漓求诊,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滋补药,滋补的过程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胃口,能吃可用大量峻补,不能吃要小量慢补,不可着急。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具体情况而立法处方。
 
 
 
 
 
 
 
 
失眠
(1)组成:地黄180~500g肉桂5~10g
(2)主治:顽固性失眠。
(3)煎服法:取地黄180~500g,无需浸泡,直接加凉水,水漫药物约两横指,中火煎煮。水沸约10分钟后,加入肉桂5~10g,再煎10分钟,关火,沏药;如此反复两次,将两次药液混合。晚上临睡前半小时顿服尽。
(4)注意事项:
①地黄生、熟分用:失眠者,若舌质红,则选用生地黄;舌质不红,选用熟地黄。
②失眠轻重选用:失眠轻者,地黄180g,肉桂5g;失眠甚者,地黄500g,肉桂10g。
③胃不和而夜不安,煎药时可少加水或最后浓缩药液,切不可在晚睡前服药过多,否则反致失眠。
④用药后大便质稀,色发黑,属正常用药反应,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5)验案:
①患者女,63岁,严重失眠1年余就诊。白天不困,晚上不欲睡,平素心烦、易生气。舌稍红,苔薄白,脉数稍虚。既往有严重膝关节炎,变天时痛甚。
处方:生地黄180g、白芍30g、肉桂10g(后下),3剂。
嘱咐每日晚上熬药,连熬两次,混合,临睡前顿服(一次服完)。由于有心烦、易生气之症,故加白芍来滋阴养肝,缓解此症。
服完后复诊,诉睡眠改善。
②张某某,女,60岁,失眠十余年,常年以地西泮帮助入睡,现加用西药亦无法入睡。连续三天未眠,烦躁不宁,精神疲惫。刻诊:面显憔悴,两目血丝密布,双手寸关脉浮滑,舌淡红,苔薄白,饮食一般,大便略干,余无它症。心肝火旺,神不得安宁。
处方:生地500g、肉桂10g、百合30g、知母10g、蝉衣10g,三剂水煎两遍,取250毫升左右,临睡前一小时服下。
三天后复诊,诉第一天晚上喝完药,肠鸣一阵,睡了两小时。第二天晚上睡了6小时,第三晚上睡了6小时。刻下平脉,寸关已不浮滑,火已平定。
转方:黄精50g、辽五味15g、合欢花15g、山楂15g,续服一周,睡觉时好时差。多年痼疾亦从缓计之。以麦味地黄丸合复方枣仁胶囊长期服用,一月后睡眠渐渐趋于正常。
注:此案例药量仅适用于心火过旺,大便偏秘者,脾弱中虚者不宜用。如果想用可以把生地改为熟地为宜。
 
 
 
 
 
 
 
 
 
血热妄行,九窍流血,气息奄奄,欲卧不欲见日,头晕身困
当归补血汤
【处方】 当归5钱,黄耆1两,荆芥(炒黑)3钱,人参3钱,白术5钱,生地5钱。
【功能主治】 血热妄行,九窍流血,气息奄奄,欲卧不欲见日,头晕身困。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辨证录》卷三
 
 
 
 
 
血虚头痛
当归补血汤
【处方】 当归1钱,生地黄1钱,川芎1钱,白芍1钱,防风5分,荆芥4分,藁本4分,黄芩1钱(酒炒),柴胡5分,蔓荆子5分。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血虚头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九
 
 
热毒风,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
淡竹沥粥
【处方】 淡竹沥1合,石膏1两(捣碎),黄芩1分(捣研),粟米2合,蜜半合。
【功能主治】 热毒风,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上先以水2大盏半,煎石膏、黄芩至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欲熟,入竹沥及蜜,搅匀候熟,任意食之。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六
 
 
 
 
 
 
 
风热内扰,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
淡竹沥粥
【处方】 淡竹沥20毫升 石膏30克(捣碎)黄芩23克(捣,研)粟米30克 蜜10毫升
【功能主治】 主风热内扰,心膈烦闷,或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先用水750毫升,煎石膏、黄芩至450毫升,去滓,下米煮粥,将熟时,入竹沥及蜜,搅匀候熟,任意食之。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
 
 
 
 
 
 
 
淡渗汤
【处方】 苍术1钱5分,厚朴(姜水炒)1钱,生白芍1钱3分,甘草1钱2分,扁豆3钱,赤茯苓1钱,建泽泻1钱,淮木通1钱,猪苓1钱,宣木瓜1钱,陈皮8分,川萆薢4钱,车前子8分,广木香3分(煨熟)。
【功能主治】 新病水泄,小便短少而黄,或口渴腹痛,不拘男妇大小。
【用法用量】 每味拣地道上料,称足分量,多用水煎服。一刻即愈。
如受寒邪,身痛发热,加桂枝1钱;头痛,加白芷、川芎各1钱,北细辛2-3分;虚寒腹痛喜按者,加砂仁、真藿香各8分;夹食者,加神曲、麦芽各(炒)8分;舌黄、口渴喜冷者,加黄芩1-2钱,生石膏3钱,或加黑山栀8分。
【摘录】 《会约》卷十
 
 
 
 
 
 
首乌益寿酒
何首乌、黑芝麻、黄精、当归、枸杞子、杭白芍、黄芪各10g。
将上药共煎成浓汁过滤去渣,兑入25度500毫升高粱白酒内,如果多配可按此比例加倍药量。每日2次,每次20-50毫升。
主治:须发早白,肾虚腰酸,腿软乏力,气虚血弱,久服无副作用。
 
 
 
 
 
 
 
 
如意黄金膏运用经验
外用治疗湿热之毒导致的各类疾病,如痤疮、毛囊炎、荨麻疹、玫瑰糠疹、痔疮、甲沟炎、乳腺炎、痛风、带状疱疹等。
本方出自于明·陈实功,其认为外伤可以内调,从补充正气的角度来把外伤治好。故发明了专门强壮脾胃,提高免疫力,强壮正气的食疗方——八珍糕。
组成:天花粉(上白)5kg、黄柏(色重者)2.5kg、大黄2.5kg、姜黄2.5kg、白芷2.5kg、紫厚朴1kg、陈皮1kg、甘草1kg、苍术1kg、天南星1kg
制法:上药晒极干燥,磨极细,过筛,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
用法用量: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以及夏月诸疮,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葱汤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葱、酒煎调敷;如风热恶毒,皮肤亢热,红色光亮,游走不定者,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大蓝根叶捣汁调敷,或加蜂蜜;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
此方主要针对湿热之毒导致的疮,必须要符合红肿热痛这四个特点,只要符合红肿热痛,皮肤没有溃烂,没有化脓,就可以用如意金黄散外敷,若为常年暗疮不适合。
大黄、黄柏苦寒,清热解毒;肿表明有湿气,故用陈皮理气燥湿,用厚朴行气燥湿,用苍术直接燥湿。白术健脾补脾的,祛湿力度小于苍术,白术是通过健脾来祛湿。苍术辛温,可以散,可以走表,可以解决中焦脾胃的湿邪,又可祛除皮肤表面湿邪,所以苍术外用燥湿效果好。
天花粉、天南星、白芷,三味药专门消肿,治标。天花粉可滋阴、生津止渴,糖尿病患者适宜。外用可消肿止痛。白芷消肿止痛,对于化脓性肿痛效果更好。天南星化痰、软坚散结、消肿。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表明有经络阻滞,陈皮与厚朴行气,姜黄条畅气机、活血化瘀。
甘草补中益气,补脾,调和诸药,同样还可化腐生肌,缓急止痛,消炎。
 
 
 
 
 
 
 
六神丸运用经验
(1)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疮生肌。用于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等。传统用于喉科病证,外科疮疖亦可运用,日本甚至都用在心衰的患者身上。
(2)组成:
珍珠粉、牛黄、麝香、雄黄、蟾酥、冰片。
(3)药解:
牛黄,治疗高热抽搐甚至昏迷,清热解毒功效强。珍珠,解毒生肌。冰片又,名龙脑,清热、止痛、解毒。蟾酥,止痛、解毒除秽。雄黄也叫石黄,解毒杀虫、燥湿。麝香,通络、消肿、行瘀、止痛。
(4)具体运用:
①咽喉肿痛:
直接按说明书服用六神丸。
②流行性腮腺炎:
每次服六神丸5~8粒,一天3次。同时取六神丸10粒研成粉末,以食醋调和涂患处,可超过肿胀范围0.5厘米,用纱布固定,每天换1次,大多3天可愈。
③口腔溃疡:
利用六神丸抗炎、止痛、生肌、收口、抗病毒等功效,外涂或内服治疗口腔溃疡效果都很好。内服按说明书上所说的用,外敷取六神丸适量,用食醋少量浸泡自然化开,卫生棉签蘸取直接敷于溃疡面上即可。若喉风散等喷剂直接喷没有作用,可尝试此中成药。
④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若使用花露水不效时,可使用六神丸。方法同上,六神丸用食醋化开,直接涂于孩子皮肤。
⑤痛风:
六神丸研成细末,与大黄粉、清水调匀。将制好的膏剂直接敷在患处,包扎固定即可。每天换药1~2次,坚持一周左右,就能很好地缓解疼痛。
⑥急性附睾炎:
急性附睾炎多发于青少年,一般是突然起病,怕冷,发热,阴睾肿大,阴囊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疼痛难忍。用法:5粒六神丸、大黄10g共同研成细末,加米醋调成稀糊,外敷在阴囊肿胀处,包扎好。每天换1次,5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坚持2~3个疗程方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⑦粉刺:
10~15粒六神丸和1瓶绿药膏,然后将六神丸研成细末,与绿药膏混合均匀了备用。每天晚上常规清洗后,将六神药膏涂在粉刺局部、双手心和双足心涌泉穴处,直到第二天早上洗去药膏,每天1次,30天为一个疗程,大概1~2个疗程后可逐渐减轻。
⑧痱子:
若用花露水、爽身粉不止痒,可用六神丸。洗澡时,用5~10粒六神丸,研细,加入洗澡水中,可以预防起痱子,加10粒对于已经起痱子的宝宝有治疗作用。亦可将六神丸溶解了湿敷患处,止痒。
⑨治麦粒肿:
10粒六神丸,研成细末,把消炎平膏摊平,将药粉倒在上面,外敷在患处,敷料包扎好,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坚持外敷3~5天,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
⑩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就是起在面部、身体局部的成簇的水泡,痛起来火烧火燎的,非常严重。把六神丸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在局部消毒后,将药糊涂在患处,外面用消毒纱布外敷,拿胶布固定好,每天换药1次,连续5~7天可以清热解毒。不过还要提醒您,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带状疱疹外还有其他并发症的,还是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千万不要耽误病情。
⑪治淋巴结炎:
将10粒六神丸与适量的大黄粉(可以请药店打粉)混合均匀后,加清水调成糊外敷在患处,用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5天,能清热解毒,治疗淋巴结炎症。
(5)特别提示:
六神丸里的蟾酥是有毒,服用时切勿过量,小孩用此药更要特别注意。另外,六神丸含麝香等成分,能引起子宫收缩,所以孕妇须禁用。请记住,凡是含有麝香成分的,孕妇都要禁用。
脱离来剂量和具体病证来谈中药毒副作用都是耍流氓,药物本来就是药物,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药物不是食物,肯定是有偏性的,即便是食物,也是有偏性的。关键是剂量的问题,如果很小的剂量能治病,对身体本身也没有大的危害,干嘛不去用,甚至坐以待毙。实际上,六神丸主要用于急性病证,只要短期按照剂量说明运用,是安全的。
口服此药,一定要忌口烟酒和辛辣刺激。
 
 
 
 
 
 
 
淡渗二苓汤
【别名】 五苓散
【处方】 泽泻1两,滑石2两,赤茯苓、白术、猪苓(1方有桂2钱半)。
【功能主治】 中湿,病似伤寒,头汗自出,肢体疼重,难于转侧,小便不利者;欲作痫状,或表热里寒而自利,或误用巴豆热药下之而协热利不止,或表里俱热,自利或呕,或伤寒痞闷,脉尚浮而恶寒,表未解者;或一切留饮不散,水停心下,或太阳少阴俱病,或一切呕泻霍乱无问寒热,及小儿吐泻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生姜3片,大枣3枚,灯心5茎,水煎,热服。
嗽喘烦心不得眠卧者,加阿胶半两。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修月鲁般经》
 
 
 
 
 
淡婆婆根汤
【处方】 淡婆婆根3钱,明天麻1钱半,蔓荆子1钱半,滁菊花1钱,白芷1钱,川芎7分,当归7分,木贼草7分,小黑豆100粒。
【功能主治】 偏头风痛初起。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淡黄丸
【处方】 石灰(炒赤)、硫黄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冷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 《鸡峰》卷十
 
 
 
 
 
 
肺结节
肺为娇脏,若有痰湿之邪,便会阻碍气血流通,形成瘀血,呈现痰瘀互结,逐渐形成结节。故肺结节本质为痰瘀互结,以痰湿为重。
名老中医周平安先生有一方,专治痰湿内结型肺结节,方名叫宣肺平喘汤。
组成:生黄芪30g、金银花20g、蒲公英20g、野菊花10g、金荞麦30g、柴胡10g、黄芩15g、浙贝母10g、赤芍15g、生地黄15g、瓜蒌20g、紫苑10g、款冬花10g、枇杷叶10g、穿山龙15g、石韦15g、射干10g、甘草10g,水煎服。
(1)金荞麦、蒲公英,肺痈要药。
(2)穿山龙、石韦、瓜蒌、浙贝母,化痰散结。
穿山龙可代替穿山甲,其穿破力量亦强。浙贝母,散结良药,咳嗽用川贝母,散结用浙贝母。石韦、瓜蒌排出痰湿。瓜蒌专门针对胸肺中顽痰,就是那种咳不出来或者咳不干净的痰,导痰下行至大肠,随大便排出。石韦,擅长通利膀胱,此处可化痰成水,从小便而出。
(3)紫苑、款冬花、枇杷叶、射干,主要作用是止咳。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紫苑、款冬花,寒咳、热咳均可运用。枇杷叶擅长降肺止咳,射干疏通气道。
(4)金银花、野菊花、黄芩,清热解毒。
痰湿郁久化热,金银花、野菊花、黄芩可清热。
(5)赤芍,活血化瘀。
(6)柴胡,疏肝理气。
(7)甘草,调和诸药。
(8)黄芪、生地,补肺气,补肺阴。
 
 
 
 
 
 
 
.阴虚肿
此型老年、女性为多。而女性当中,又以水气喘哮居多。阳虚者,是气不化水;而阴虚者,是水不化气。
主症:面浮色黯黑、唇绀(即乌),身肿、四肢肿,皮色青,或腰痛耳鸣。苔厚舌紫,脉沉滑。
治法:滋阴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
熟地黄15g、山药15g、枣皮(山茱萸)10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桂枝10g、附片15g(先煎)、牛膝6g、车前子10g。
 
 
 
 
 
 
气虚肿
主症:大病久病之后,中气不足,短气懒言,食少不饥,头身四肢皆肿,身倦无力,腹满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
黄芪15g、人参10g、白术10g、陈皮10g、柴胡10g、升麻10g、当归6g、甘草3g。
加减法:临证可酌情加减。砂仁、苍术、谷麦芽、神曲、半夏、鸡内金、厚朴、桂枝等,皆可随证加入。
 
 
 
 
 
 
风肿
风肿之因,多由平素身体风甚之人,复感外风,内外相引。
主症:通身浮肿而胀,转侧、行动不利,烦躁发热,口渴。苔薄白,脉浮大有力。
治法:祛风清热,通治表里。
方药:祛风至宝膏。
防风10g、白术10g、白芍10g、芒硝10g、石膏15g、滑石15g、当归6g、黄芩10g、甘草3g、大黄10g、连翘10g、川芎10g、麻黄6g、天麻10g、荆芥6g、熟地黄15g、黄柏10g、桔梗10g、山栀子6g、薄荷3g、羌活10g、人参10g、全蝎10g、细辛6g、黄连6g、独活10g。
 
 
 
 
 
 
淡豆豉丸
【处方】 淡豆豉10粒 巴豆1粒(略去油)
【制法】 上药研匀如泥,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主小儿一二岁,面色萎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青筋显露,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
【备注】 原书云:药后“下鱼冻汁,病根除矣,急与补脾。”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七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