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惊叹的水杉发现史,曾使这位枣庄人成为享誉中外的森林学专家

 微游枣庄 2021-08-30

1948年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学刊《阿诺德亚》刊登的谋道溪古水杉及树下小庙的插图

从没有哪种中国植物被世人所认识的历史像水杉这样复杂,值得我每年听熟悉的师长们讲一遍;也从没有哪棵树上的叶子,曾被近现代中国、美国植物学领域如此众多的学者仔细端详、如痴如狂。

(一)水杉的发现

shuishan
1941年,日本植物学家三木茂,在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了水杉的化石。当时尽管他很想看看这种植物活着时的风采,可是学术界公认,水杉早已绝种,要想使历史事物重现,,当然是不可能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这一年冬季,有一位大学教授干铎,偶然在四川谋道溪发现一株被群众称之为水杉的树木,尽管干铎对此感到极大兴趣,可惜时值隆冬,树叶已经凋落,没有采到必要的标本,所以干铎也只能不了了之。但他把此事告知了友人、万县农校的教导主任杨龙兴,并托他来年代之采集标本。1943年,中央林业实验所技正(相当于副教授)王战,途经谋道溪,采得枝叶、果实标本,经鉴定后,他认为这是一种叫做“水松”的植物,并为它定了学名。

1945年,王战将一些标本通过友人吴中伦转交给植物学者郑万钧博士,请他复查一下。郑博士仔细观察标本的形态结构后,认为尽管该植物看去有点像水松,但是它的叶子是对生的,球果的鳞片呈盾形,和水松有重要区别,所以肯定不是水松,而应该有它更确切的“身份”。不过要作出准确判断,原始资料显然还是不够的。1946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胡先骕博士对一完整的植物标本作了进一步鉴定,认为这种植物和日本学者三木茂描述的水杉化石,是同一种东西,至少是同一属植物。原来它并不像学者们想象的那样已经绝灭,而是仍然在神州大地上绵衍生息。在取得确凿证据之后,1948年春胡先骕、郑万钧二位学者,一锤定音,将它正式定名为水杉。
(二)围绕水杉的争执

shuishan
新种发表后,前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干铎告知胡、郑二人,他曾在1941年冬天从湖北去往重庆时注意到了这棵大树,并委托万县农校的杨龙兴采集了标本,遗憾的是当时冬天水杉落叶了,没有球果,标本也未能保存下来。但这一过程被杨龙兴在多年后否认,干铎是否在王战之前就已见过水杉,成为了一个谜。(1943年,王战受命赴神农架考察森林,途经万县,突患恶性疟疾,住在该县农校治病。该校教导主任杨龙兴系王战在北大农学院同学,杨龙兴告诉王战,万县磨刀溪有一棵很奇特的大树,王战问清情况后便欣然前往,并采集了标本。由此可以看出,干铎是发现水杉第一人——编者注)。

在此期间的1947年,中央大学郑万钧教授委派其助教华敬灿先生(山东省枣庄市人)赴利川采集了大量种子,并发现了更多的野生水杉,即我国水杉的中心分布区水杉坝。胡先骕、郑万钧又分别与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系主任、古植物专家钱耐博士(Ralph Works Chaney),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主任、亚洲植物专家麦瑞尔博士(Elmer Drew Merrill)通讯,并将华敬灿采集到的一些水杉种子和标本寄给了麦瑞尔,麦瑞尔转寄给了钱耐——他们都意识到这是前所未有的重要发现。

麦瑞尔给中国同行寄来了250美元种子采集费,又将种子分发给了丹麦哥本哈根、荷兰阿姆斯特丹等植物园。钱耐更进一步,于1948年春到访中国,在华敬灿的陪同和协助下,赴谋道镇和水杉坝进行一番科学考察,既测量又照相、采集水杉标本、找居民座谈,调查六天后返回重庆,华敬灿又重返水杉坝等地作了两个多月更深入的考察。钱耐回国后广受采访和演讲,他和麦瑞尔的行为差异导致了彼此失和,并在日后的大洋彼岸引发了“谁将水杉引向西方世界”的更加广泛的争论。

参与水杉发现、引种过程中的大多数学者,干铎、王战、吴中伦、胡先骕、郑万钧、薛纪如、华敬灿,美国的钱耐和麦瑞尔,均在当时或者日后成为了植物学、森林学大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后辈,胡先骕先生更是一生坎坷又富于传奇性。华敬灿于1950年从南京大学森林系调往中央林业部工作,六十年如一日用心血浇灌森林事业的发展。他的一生一世都献给了他喜爱的森林事业。

水杉在系统生物学、进化生物学、保育生物学和生物地理研究上的重要性,使得研究者云集,最初发现过程中的历史争论也是无穷无尽。尽管在近现代受到生态环境破坏、过度采集和人为干扰威胁,更多的野生水杉在重庆、湖南、湖北被发现并成立了保护区,一线保护人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最初那棵大树只是沉默着,接受了一批又一批学者的到访、采集、争论,身边的石屋神龛被拆了,围上了保护围栏,建起了“中国水杉植物园”和木栈道,挂上了红色丝绸,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利川水杉王”——但当一切的烟消云散,它依然见证了数千万年的历史。

那些来自最初发现的母树的水杉种子,也早在万里之外的土地生根发芽——除去几乎每座南方城市能见到的那些行道树,美国最早的栽培水杉,我所见过在密苏里植物园里有记录的已经有70岁了。这一切正如王康博士所说,今天走出国门如果见到水杉,极有可能就是华敬灿采集的那一批种子的后代。也就是利川大水杉在海外的孩子。

主要根据科普作家梁祖霞、钟蜀黍先生有关资料补充整理

精彩不错过

水杉要推广,思路要拓宽

中国水杉与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馆藏标本(一)

著名的“活化石”水杉是如何被发现的?这位枣庄人与其有着怎样的一段传奇往事

枣庄应该广种水杉

作者:华广民

微游枣庄   编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