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誉为“四时神药”的茯苓,究竟“神”在哪里?

 中医知识圈 2021-08-30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名叫《送阿龟归华》
 
草堂归来背烟云,黄绶垂腰可奈何。
因汝华阳寻药物,碧松之下茯苓多。
 
李商隐的这首诗为我们道出了茯苓的出生之谜。
 

图片

 
茯苓是一种真菌,个头很大,一个大的菌可达十多公斤,一般的常规个头也有1-2公斤。
 
茯苓作为一种真菌,是寄生在腐朽的松树根上,古人观察到这一现象,认为松树的灵气,在其死亡后,松树的灵气就伏结在了松树的根部,长出了茯苓,因此茯苓最早的名字叫“伏灵”。后来逐渐了解了茯苓这味药物,知道它是属于真菌类,就按照真菌类药材的命名,将“灵”改为了“苓”。后来又知道茯苓也是一种植物,所以就把“伏”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为了“茯”。
 

图片


茯苓甘淡性平, 补而不腻,利而不峻,有“四时神药”的美称。因为茯苓不分四季,将茯苓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单就茯苓的功效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湿气重的人可以煮茯苓水喝
 
一个人湿气重不重,从舌象上就能很清晰判断出来。
 
水湿重的人舌体一般都是胖大的,而且舌头边上有齿痕(大多数齿痕是因为舌体胖大被牙齿长期挤压而形成的),舌苔厚腻。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人的身体就会感觉酸软、无力、不愿意动弹。
 
湿气重的人,皮肤特别爱出油,头发也油。皮肤出油,本来是身体分泌油脂到皮肤,对皮肤滋润保护作用。但任何东西,都会过犹不及,油脂分泌多了,刚洗完脸,过不了多久就油光满面,也确实让人烦恼。
 
皮肤出油多还可以忍,大不了就自己勤快点,多清洁一下面部,也是一个解决办法。但是头发的发囊分泌的油脂多了,造成了脂溢性脱发,这个问题就太令人困扰了。
 
茯苓最大的作用就是渗水利湿。《淮南子》里有过记载,“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开篇我们也讲过,茯苓是抱着松树根生长的。老药工采收野生茯苓,会在松树林里重点关注有明显枯萎或衰败征象的松树,如果它周围的地面情况比较干燥,生长的杂草不多,有时还可见到不规则的裂隙(即龟裂纹),敲打或用脚踏此处地面,可觉察到有稍空洞的声响,一般下面就藏着可采挖的茯苓。为什么在这样的区域通常能采挖出茯苓呢?就是因为茯苓利水渗湿,茯苓生长的周围环境,湿气没有那么重。
 

图片

 
《内经》讲:“浊阴出下窍”。身体里代谢不掉的水湿就是浊阴。浊阴本来应该顺着消化道往下走排出体外的,但是因为身体水液代谢出现问题,浊阴上泛就会导致脱发,类比于花盆的水浇多了,且花盆排水不畅,花盆里的植物就会烂根是一样一样的道理。
 
茯苓甘淡渗水利湿,可导水饮下行。水饮得去,清阳得升,则可使发茂根固。
 
已故著名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就仅用一味茯苓饮治愈一个年轻小伙子的脱发。
 
一名徐姓男子,21岁,患有发秃症,头顶上如胡桃大圆圈,连结成片,渐成光秃。见者多说此病难以痊愈,故其心中懊恼,忧郁寡欢。岳老切其脉濡,观其舌白,诊无其他痛苦。便处一味茯苓饮,即茯苓500-1000g,为细末,每服6g,白开水冲服,一日2次。并嘱咐患者要坚持服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以发根生出为度。约服用2月有余,来复诊时发已丛生,基本痊愈。岳老并追忆其父10余岁时亦患发秃,脱去三五片,当时即曾经投以一味茯苓饮,3月后生发。(本段内容摘自:岳美中医学文集,陈可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 428)
 
治疗水饮上犯的脱发,把茯苓煮水喝也是可以的,每次煮水用到30-50克,每天煮一壶,代茶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脱发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证,中医认为本病可由血热生风、血虚风燥、湿热上蒸、肾精亏虚、气血亏虚、心脾两虚等原因所致,茯苓饮之针对水饮上泛导致的脱发有效,其他类型的脱发还需要辨证治疗。
 
2、茯苓的第二个功效是健脾
 
我们现在运动少,很少走路,而且体力劳动也减少了,所以整个身体的机能就没有以前那么强健了,脾阳也就不那么强健了。
 
现代人吃寒凉的东西特别多。古代没有冰箱,冰镇的饮料只有皇宫的地窖才有储存,老百姓是喝不到的,那时候老百姓喝点井水就是最凉的东西了。现代人接触冷东西的机会特别多,这些都容易直接伤到我们脾胃的阳气。
 
现代人吃得太好,各种肥甘厚味,远远超出了身体的需要,脾的运化功能负担太重,时间久了,脾也不堪重负,伤了脾阳,脾开始罢工了。
 
按照中医理论,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降低,水湿就会内生。所以治疗脾虚证时,往往都要配伍祛湿的药。
 
客观的说,茯苓健脾的作用不及人参、白术这样的强,但是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水利湿的功效,配上茯苓平和的药性,就可以比较长期的用来健脾祛湿,调理身体。
 
用前面已经介绍过的方法,打粉吃或者煮水喝,都是可以的。
 
3、茯苓还有宁心安神的功效
 
我们人的五脏,分别居住着各自的神,称为五脏神,“心、肝、脾、肺、肾”分别各自对应的神是“神、魂、魄、意、志”。
 
心神不安了,就会表现出心悸,就是自己都能感觉都自己心脏在跳动了,而这种感觉不是因为剧烈运动或者惊吓产生的。除了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等症状都属于心神不安的范畴。
 
心神不安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心气虚、心血虚,茯苓通过增加脾的运化功能,增强气血的化生,加之茯苓本身的宁心安神功能,实现标本兼治。
 
我们开篇讲过,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绝大多数茯苓就是寄生在松树根旁边,有少数茯苓“抱木而生者”,即松根从茯苓中间穿过的,这种茯苓称为“茯神”。
 

图片


前人认为茯神宁心安神的效果比普通的茯苓好,这是前人传下来的一种说法,是不是真好,还需要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