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解读】“东山揽胜阁”因何得名?涉县老城原来就有座揽胜阁

 爱旅游的寒江 2021-08-30
涉县的揽胜阁

不说“东山揽胜阁”,却说“涉县”的揽胜阁,山雨自有用意。
首先,涉县的“揽胜阁”,不一定就是单指现今东山上的“揽胜阁”。
东山上的“揽胜阁”能够成为韩王九寨风景名胜区乃至整个太行红河谷的轴心观景台,很大程度上说,得益于当年的涉县县委书记。
当时,山雨携10岁的儿子小雨隐居在圪招山龙王庙读书(自称“龙顶道长”和“龙顶道童”),往来路经该处。深知建阁之前背景:此处,当时己有某老板在施工建酒店。后,忽然发现情况有变,建(见)成了今天的“揽胜阁”。
作为对涉县山水尤其是对韩王山清漳河有特殊的山雨,对在最佳观景台点和路途显眼的节点建大型酒店或揽车平台深恶而痛绝,对破坏山体原貌、无中生有的新编“传说”等荒唐行为也有刻苦仇恨,绝对的势不两立。
但是,对如今与揽胜阁相关的诗联,就是现在山雨才知道的那位书记题留的作品,山雨十二的服气。山雨偏狭执拗地认为,他(当时的书记)在涉县文化传承方面的水平和成绩,并不多见。要说另有古代的“县官”可与之并列,山雨眼界所限,加之偏好极端,个人口味儿先入为主,目前只能推举清代的戚学标了。
东山揽胜阁的诗联,这些年,山雨为生计奔波,温饱问题尚且几乎没有完全解决,并没有特别多的闲情逸致,也就没有特别地注意。今天偶然遇上,感觉验证了山雨的直觉:有传承,有创造!
单说题诗,首句,“天门一座向南开”,分明是源于涉县老城南门之名“南天门”;次句,“四面紫气竞聚来”,不就是东门“迎晖”词意的拓展吗?第三句,“足下清漳流玉带”,实际上是对南门“广润”词意的阐释。至于北门“奉恩”(承恩),还用说?那不就是,依托山势,据高凭眺,方得有眼前“隔岸禅峰耸成排”的至圣胜境吗?!
至于风景联,更是完全的创新,言人之欲言而不能言者,神也!妙也!
名阁面南而居,前涧后岗,联曰:太行南驰,耸峙一脉雄壮;清漳东渐,浸润百里画廊。
背靠苍山林海,旅游道路,“跃上葱茏四百旋”,下车伊始,驻足欣然,联曰:信步沐清风,吹散数十重城喧聒噪;登临迎爽气,唤起几万缕野趣乡愁。
兴尽返程,山门两旁又有一联相送:漳河似锦,何舍乘风归去?东山如画,无妨踏雪再来!
哦,差一点忘了,横额“揽胜”二字直接借用涉县老城南门城台之上阁楼的名称即“揽胜阁”。至于“清爽”不“清爽”,谁登临谁知道(到)!!!谁访游谁清圪(阁)!!!
附:
“一介草夫”·《涉县水城的由来》(节录)
……(涉县老城).南北三座城门,城墙上宽一丈五,底宽两丈五,高三丈五,城内马道一丈,城外隙道一丈二,护城河宽三丈,深一丈五。三门分别为南天门(故址在小海路与城中街交岔口),承恩门,迎晖门(故址在文化馆,新华书店,鞋帽厂),北二门为瓮城,城台上分别供奉关帝,真武大帝,大街原有木牌楼四座,分别为腾蛟坊,恩荣坊,廷蔚坊,绣衣坊。南天门城台建有揽胜阁,(南天门故址在小海路与城中街交岔口)重檐歇山顶,四进五开间,上有吊桥揽绳桩,城楼举架处悬有康熙皇帝御书“雄关揽胜”牌匾,城内马面两边建有之字形石梯可达城楼。
……(涉县城隍庙)为道教胜地,每年四月初一,城隍庙道士要代表灵应候为全县百姓斋醮祈福,并提前张贴文告。县长要提前到城隍庙致祭并向全县下发斋戒指令。通常布道三日,全县百姓要戒杀吃素,梵香沐浴。每晚斋醮之时城隍庙及南天门(在揽胜阁提前架设钟鼓)钟鼓齐鸣,察院街烟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城隍庙内灯火辉煌,唱道之声此起彼伏,鸣钟击磬,声闻于天,家家燃放爆竹,门外张灯结彩胜于过年。
山雨  辛丑兰月下澣 于古沙安乐窝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