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耳瓶

 RK588 2021-08-30

图片

南宋龙泉窑青瓷鱼耳瓶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龙泉窑青釉摩羯鱼耳瓶

图片

南宋 龙泉窑鱼耳瓶(正面)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龙泉窑鱼耳瓶(底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龙泉窑龙鱼耳瓶(正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龙泉窑龙鱼耳瓶(底部)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龙泉窑莲纹海棠式龙耳瓶(正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龙泉窑莲纹海棠式龙耳瓶(背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龙泉窑莲纹海棠式龙耳瓶(侧面)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龙泉窑莲纹海棠式龙耳瓶(底部)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钧窑鱼耳瓶(正面)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元 钧窑鱼耳瓶(底部) 大英博物馆藏

图片

明晚期 青花人物鱼耳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史记·郑世家十二:庄公元年,封弟段於京,号太叔。祭仲曰:“京大於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於是庄公迁其母武姜於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馀,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於公,公赐食。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柰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於是遂从之,见母。

黄泉,地下的泉水,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

《孔雀东南飞》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唐·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驱车上东门》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与黄泉有关的古诗

数不胜数

这是一种融入骨子里的文化

图片

而要过黄泉

一般会有鱼来引导

商周战汉时期陪葬出土的玉鱼特别的多 ,就是这个缘故

图片

只是鱼在后来的文化中

慢慢变味成了鲤鱼跃龙门 、连年有余等喜庆色彩

图片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

如果回老家春节祭祖

必备鱼的话

那你当地的习俗跟两三千年前其实一样的

图片

除了鱼耳瓶

还有更多的是凤耳瓶

龙耳瓶

毕竟皇家和贵族要跟平民区分开来

鱼化龙就是这个缘由

图片

南宋至元 龙泉窑龙耳瓶(正面)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片

南宋至元 龙泉窑龙耳瓶(底部)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图片

明 龙泉窑龙耳瓶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台北故宫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宋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南宋 龙泉窑青瓷凤耳瓶(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南宋 龙泉窑凤耳瓶(正面)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龙泉窑凤耳瓶(背面)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龙泉窑凤耳瓶(口部)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龙泉窑凤耳瓶(底部)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明 龙泉窑凤耳瓶(正面)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明 龙泉窑凤耳瓶(底部)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鱼耳瓶也罢

凤耳瓶也罢

龙耳瓶也罢

为啥龙泉烧的最多最漂亮

因为主要是出口

图片

老窑

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