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16-20

 新用户9913Bpb0 2021-08-30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16-20

4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

开学至今,我们每周都读这本书,为了能够让大家收获更大一点,我的确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每一条建议,我都会读上几遍,好好地想想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

此刻,我突然想问问大家,我这么认真对待这样一次共读,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我们共同成长,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学生的成长,必定是离不开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我们读书,就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成长,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读是一回事,而做又是一回事。不相信我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不相信这本书是无法原谅的。因为这本书堪称教育经典之作,是毫无疑问的。它的智慧就像宝藏一样,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搜寻,去拿来运用。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才能领会其真正的伟大和科学性。

接下来,开始分享我的读书体会。

第十六条建议

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这条建议注解中提到,此节强调教一门学科时,应该安排学生从事一些实际操作(即积极活动)。而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

这条建议,其实和前面的第七条——知识是目的,也是手段是一样的道理。

知识一定要通过知识的运用,才能让知识更加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我前面说过的暑期生活演讲会,它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运用的过程。在小学中段,我觉得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或者复述某一个故事,就是对新学的词句的具体运用。再比如一年级数学,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用买卖商品的游戏,来运用加减法。在游戏中,学生就可以通过付钱、找钱等过程,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我到现在还记得初中一年级,英语老师让我们自己排练一个英语剧,而且让我们站在台上演出。大家知道,那时候的初一,刚刚才接触英语,其实就是把课本的对话,拿来分角色表演朗读而已。不过,至今还记忆犹新。类似于这样的活动,我们老师一定也都做过不少,相信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定会更喜欢上这门学科。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几十年前中国的教育纪录片,大概就是我们的父辈们教育的年代。他们学习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会有组装半导体收音机,自己制作小凳子等劳动技能课。学生们学的到知识,就会被应用到这些劳动中去。那一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后来就成为了我们当时社会各个领域的栋梁。

这样的活动,就应该是这条建议中所提到的积极活动。这种积极的活动,我们就是应该在学科教学上,或者在布置作业时,要有目的性的安排。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就应该要有这样的创新,而不是一味的抄抄写写。

第十七条建议——教给学生观察

本条建议的最后一段:“学龄初期的观察训练——这是智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在对成绩过分重视的影响下,这方面的训练就更为缺少了。尤其是目前农村学校,对这方面的重视是不够的。

其实,观察能力对于许多老师都是需要补课的。我们经常看见许多老师来到会议室,看到会议室空荡荡的,然后会问桌子去哪了?而桌子却在老师们来开会路过的走廊上,默默地伤心:“难道真当我是空气吗?”我们的眼睛,很容易适应当下的环境,很容易对许多事情视而不见。看电影也是如此,一部电影我们看了几遍,还是看不出门道,而有些老师一看就能够从中读出那么多我们想不到的东西。

我想这些都是缺少观察能力的表现!

而观察,对人生的意义不仅在智力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还是思考人生、感受生命价值的最关键的能力。比如小草从石头缝底下长出来,有的人就没有感觉,有的人就看到生长的力量。小鸟被关在笼子里,没有观察就没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有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就能读出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应该要让它飞向蓝天。如果我们自己有了这样的观察和感发,然后带着学生去做这样的观察活动,就能够训练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就能够一语惊人,就能够下笔有神。而我们学校,给孩子们的观察又是提供了最为便利条件,我们有果园、百草园,里面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去观察训练。我觉得这一点,重任应该落在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上,我们就要创造这些活动,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身边的世界。其实,这一条也是上一条所说的积极的活动内容。

第十八条建议

第十九条建议

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这两条建议,因为都是讲阅读,所以我把连起来谈。阅读的重要性,已经不必再谈了。扩充学生的知识,就是从阅读中来。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阅读量大的学生,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比其他学生更有发言的欲望,同时发言也比其他孩子更为精彩。因为他们知道的东西,比其他学生要多。

这一部分学生,是能够自觉地阅读的,而我们要做只需要不断提供他们一些优秀的书籍即可。金洁老师在办公室有一个书架,她经常让学生到她这里来借书看,学生们兴致盎然。有意思的是,朱倩倩同学直接拿了我们共读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去看。不管她看得懂不懂,老师有一个书架,就吸引了学生,这是硬道理。金老师说,倩倩同学长大后想当老师。

我在想,这位学生如果长大后,真的去当老师,那么这本书可能真的就会与她的生命开始发生联系。因为在她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这本书。

而对于一般的学生或者说“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就得要花点心思了。对于语文老师来说,用好这本《日有所诵》,就是其中一个途径。我们在第一讲中,提到的小学阶段大声朗读200个小时,就可以通过这本来完成。另外,还得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儿童文学书籍。并且和他们一起阅读这些书,讨论这些书。

对于后进生的辅导,上次我在碧山分享时,就他们老师:“辅导后20%的学生,有意义吗?”当时大家都笑了,我知道大家为什么笑。那么,所谓的后20%学生的辅导就真的没有意义了吗?我们传统的意义上辅导,的确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像我们没有诊断得什么病,就开始给病人吃药是一样的道理。

当我们知道学生是因为没有达到读写自动化,才导致学生成绩低下,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方面去下手。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是从阅读入手。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读写自动化的训练,来辅导他们慢慢进步。这种辅导就是有意义的。

而从每年的期末考统计的大数据来看,不敢省厅的分析,还是瑞安的分析,都是一样的数据。那就是,阅读和成绩成正相关。其中阅读科普类书籍,对学生成绩影响最大。这和书中讲到的是一模一样的,这是很有力的说明。

可惜的是,考试评估院做出来的大数据,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去改变老师们的行为。

第二十条建议

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这是本次学习的最后一条建议,它从三个方面来讲述能力和知识关系的失调。要想让学生提高成绩,也就是可以从解决这些关系失调的问题入手。

第一种关系失调,就是学生还没有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就给他源源不断地塞给他新知识。要解决这种失调,就是要训练学生能够流利地、有理解的阅读。到了五六年级的学生,还不会流利地阅读,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降低一个难度,提供图书给他们阅读;降低一个难度让他们去三四年级的《日有所诵》。那么一二年级的学生怎么办呢?这是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可以用长文挑战来做。请一二年级老师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我以前给老师们讲,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一定是别人遇到过的,而且人家已经找到办法,写成书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读。上次,我们几个去特殊学校,聆听了魏智渊校长的讲座。他概括得太好了,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

训练读的自动化,人家已经给我们提炼了大声朗读200个小时,长文挑战等方法,我们需要的就是做起来。

第二种关系失调,就是边写边思考的能力与新知识的关系失调。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训练学生写的自动化。这一点大家可以回看第一讲的内容。

第三种关系失调,即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教师所举的事例中,与知识是要被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的矛盾。

其实,这一点我们在第二回中也讲过,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只会在等待答案。他们在做题时,只是把老师的答案背下来。如果背不下来,也就写不出来了。数学中的表现,就是换一个形式、换一个数字,学生就不会做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语文,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学会批注;数学,则可以教师留一部分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完成。总之,不能让老师一个人讲完。也就是共同体提倡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学、自己来思考。

这三种关系如果得以解决,学生的学习就是很轻松,也是很有意思的。咱们如果突破了这一点,我们自己也就成长了,而且是成长得很厉害了。

这一次就分享到这,下一次共读任务第二十一条至第二十五条。

祝大家一周愉快!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