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人们认知的一个营养结论

 东山威夷 2021-08-30

多数人都赞同公认的一个观点:喝牛奶可以补钙,为了强健骨骼应该多喝奶。而美国人约翰.罗宾斯所著的《新世纪饮食》一书中的结论,则完全颠覆了以上的认知。

作者以前和我们一样,也一直认为骨骼流失钙质的原因是我们摄取的钙不够。乳业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他们提出的办法就是多喝牛奶及多吃乳制品。

但是现代营养学研究报告指出,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摄取过量的蛋白质。饮食中若蛋白质含量越多,钙不平衡的几率越大,而且从骨骼中失去的钙也就越多。多个研究报告支持了这一观点。在列出的五个研究报告中,都发现相同的关联:摄取的蛋白质越多,流失的钙也就越多。换句话说,不论我们摄取多少的钙质,若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越高,流失的钙质也就越多。结论是,一般的高蛋白质饮食(尤其是以肉类为基础的)会使骨骼的密度缓慢而无情地降低,造成骨质疏松症的持续发展。

美国饮食与疾病关联方面的医学权威之一的约翰.麦克杜格尔医生说:在科学圈里,蛋白质对身体钙质流失的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55年所做的许多研究报告都一致指出:我们如果想要使钙有正面的平衡,使我们的骨骼保持硬朗,那么我们所能做的饮食改变,就是减少每天摄取的蛋白质的量;很重要的是,我们并不需增加钙的摄取。

在世界各地,骨质疏松症与蛋白质的摄取量都呈现直接的关联。任何一个地方的居民,摄取的蛋白质越多,骨质疏松症的情形就越普遍,也越严重。世界健康统计资料指出,骨质疏松症在乳品消耗量最高的国家最普遍-美国、芬兰、瑞典和英国。

非洲班图人所食用的钙远比美国人来得少,可是即使是年纪最大的妇女,基本上都没有骨质疏松的情形;而在美国年老妇女中,这毛病却很普遍。结论就是;班图人所摄取的蛋白质很低,因而使他们的骨骼较强健。

与班图人情形相反,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爱斯基摩人。假如骨质疏松是一个缺乏钙质的疾病,那么这些土著应该不会听过这种病,因为他们钙质的摄取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天超过2000毫克,取自鱼骨头。

另一方面,如果骨质疏松是过量蛋白质引起的,那么他们患此病的情况将会非常的严重,因为他们的饮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蛋白质-每天250毫克到400克,取自鱼、海象及鲸。很不幸的,正是如此,爱斯基摩人的患骨质疏松的比率是全世界最高的。

1984年8月22号的《医学论坛》发表了一篇美国骨骼密度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的结论是发现素食者的骨骼比一般人要强壮很多。

上面仅仅提到了结论。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书中也做了分析。那就是,保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对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果我们的饮食包含太多的酸性食物,我们的身体就会有智慧地从骨骼中抽取钙质,用这碱性的矿物质来保持血液里的酸碱平衡。

而肉类、蛋类及鱼类是最易致酸的食物,也因此使骨骼里的钙质被抽取去平衡酸碱。大部分的蔬菜会产生碱性物,所以不需自骨骼中抽取所储存的钙来维持血液的中性。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身体吸收利用钙质的能力与饮食中磷的含量相关,即钙与磷的比例。比例越低,骨骼密度的损失就越多,骨质疏松的发展就越严重。反之,骨骼就比较强健(假设蛋白质的摄取没有过量)。

钙与磷的比例低以致无法提供钙的食物有:肝、鸡、牛肉、猪肉和鱼。相较之下,蔬菜和水果中的钙磷比例较高,因而所能利用吸收的钙质很多。最能被利用的钙来自高钙磷比例的食物是绿叶蔬菜,这些菜所提供的钙质比动物性食品还要多。假设芥菜的钙磷比例是摩天大楼的话,那么鸡的比例就如同小狗屋。

来自牛奶的额外蛋白质,会将钙及其它矿物质冲出体外,因而使身体的钙平衡成为负的。

一篇刊登于《柳叶刀》医学杂志的文章指出:以肉类为基础的饮食与日益增加的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联,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牛奶的含钙量很高,可是由于它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所以实际上反而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加速形成。

上面是该书中的观点结论。基本上颠覆了大部分人的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