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持自我价值感的完整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每日糊图 2021-08-30

书海遨游No.20004


保持自我价值感的完整性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推荐程度:*****

(适合用于帮助已经学过萨提亚的朋友去整理或者复习)

原书阅读:677分钟

本文字数:3,797

本文阅读:12分钟

虽然萨提亚奶奶是第一作者,但其实这本书主要还是她的三个最著名的徒弟,约翰·贝曼、简·格伯、玛丽亚·葛莫莉整理的合集。

在详细的介绍了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理念的同时,更是将几个核心技术都一一做了详尽的描述。虽然我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萨提亚,但感觉这已经是最核心的技术了,或者说已经够用了。参见以下列表,如果在家庭治疗中还有什么比较重要的萨提亚技术也欢迎热心的朋友帮忙补正下:

1、互动成分/成分干预技术(ingredients of an interaction)

2、个性部分舞会(parts party)

3、家庭重塑(family reconstruction)

4、去除纠结(de-enmeshment)

5、创造接触(making contact)

6、隐喻(Metaphors)

7、雕塑(Sculpting)

8、自我的曼陀罗(The Self Mandala)

9、冥想(Meditations)

10、家庭规则转化为指南(Family rules transformed into guiderlines)

11、温度读取(Temperature reading)

12、幽默(Humor)

13、“我与谁共欢乐”

在后续附录里面我会摘录几个大技术的主要流程。在这里过多的讨论技术本身其实也不太合适,或者我会说如果没有体验过或者学习过萨提亚系统的,也许对这些纸面上的技术找不到门道。关键还是要实践中出真知,从描述来说这本书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没有实操还是看起来很累的。

在此我最想讨论和思考的还是在于萨提亚的思想和理念,也许基于这些还可以拓展出更多的“技术”。

在诸多心理治疗流派中,个人对萨提亚还是蛮佩服的,这是一个为数不多单单用创始人的名字作为称呼,甚至简化成一个专用名词,经常会听到有人自我介绍,“我是学萨提亚的……”。在我熟悉的NLP领域也深受萨提亚影响,有很多技术的源头都是直指萨提亚。但其实看这本书之前,如果要我介绍什么是萨提亚,还真不知道怎么说。

而书中就帮助我解决了这个困惑。“第一个概念抛弃了古老的亚里士多德理论中充满线性,单一因果论的看法。而是提倡阿尔弗雷德·科尔兹布斯基(Altred Korzybski)、路德维希·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以及后来的葛瑞利·贝特森(Gregory Bateson)等人系统性的思考方式。第二个概念建立在克尔凯戈尔(Sren Kierkegaard)、马丁·布伯(Martin Buber),以及海德格尔(Johann Heidegger)等人的积极存在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它认为人类能够展示出积极的生命力量,而正是这种力量可以将人们功能不良的应对方式转化为高自尊情境下的高水平自我关怀。”

看过这个解读就非常清楚了。没有哪个大师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能知道萨提亚的思想基础也就能理解后面所派生出的方法。就好像最著名的冰山模型和“自我、情境和他人”的三角模型也不难发现出处。

多说一句,以此也能看出葛瑞利·贝特森这位大神几乎影响了一大批心理治疗大师,我下一个追根溯源的目标就是他了。

基于这些理论,也能理解萨提亚为何将自我完整性放在第一位的原因,“我们需要在体验到危险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自我价值感的完整性。”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萨提亚并没有被病理学、疾病或痛苦这些观念占据头脑,而是将注意的重点放在促进个体康乐的方面。”虽然案主也许会有些缺失的地方,而在萨提亚体系里面是不会有诊断,或者标签的,有的只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在于针对改变的“添加”概念。

“添加”,作为萨提亚工作的核心,最多关注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尊”。对于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等低自尊生存姿态,萨提亚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帮助案主实现“表里一致”。

萨提亚所说的表里一致主要有三个层次:

1、我们接受自己的感受原本的样子

2、我们与自我保持和谐

3、让我们的自我,与我们的生命力量、灵性或者说灵魂保持和谐。

说到“改变”,则是萨提亚工作的另一个重点。而且“萨提亚并不鼓励人们将注意的重点放在问题本身的描述上,而是注重帮助人们了解整个内部加工过程。”所以相应萨提亚的改变就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现状:在个人或系统的当前状态中,出现了对于改变的需求。

2、引入一个外部因素:系统或个体明确地向另一个人——朋友、治疗师,或是系统之外的某个人表达改变的需要。

3、混乱:系统或个体开始从现在的状态转变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4、整合:新的学习内容被整合,新的存在状态开始发展。

5、实践:通过不断实践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状态得到强化。

6、新的状态:新的状态代表了一个功能更加良好的存在状态。

或者说萨提亚就是在“大量运用实践性的角色扮演、塑造和比喻,以引发改变。”而且“萨提亚的一系列问题让人们不但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以及对于这些感受的感受,同时还可以觉察到在这些感受背后发生的加工过程。”

这部分对于我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就是对于“感受”、“感觉”这些词的理解。我原来会一直混淆,会觉得感受是针对情绪,感觉是针对五感。其实在普通的语境中,感受和感觉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也许英文都是feeling,都是偏情绪。而针对五感的感觉是和知觉相对应的,是心理学的语境下。所以不同语境下“感觉”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经过书中这样的整理,整个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框架也就非常清晰的呈现在眼前,乃至萨提亚的个人治疗模式也可以举一反三。当然不能说看过这本书以后就能学会萨提亚模式,更多的是在帮助已经学过萨提亚的朋友去整理或者复习。

看完以后我也醒悟了一个道理,为啥萨提亚系统能在华人区要比出产国美国更要风靡,主要原因也许来自于两个,一个是“自尊”,在华人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地位是一个低自尊的状态,虽然已经今非昔比,但还是会有很多女性需要建立更多“表里一致”的状态,这也是学习萨提亚99%都是女性。二个是因为人多,试想个性部分舞会、家庭重塑等技术最难的地方也许就是要凑齐十几二十个人,特别是在大陆,多的就是人。

最后借用萨提亚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片读后感,回到自己身上,“我们是神圣而又卓越的个体;我们具有学习能力,我们是被人爱的,值得别人爱的,而且也能够去爱别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命的见证,而我们的生活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能达到这个状态,夫复何求。

2020.1.16 

(照片从左到右)

约翰·贝曼 / John Banmen

玛丽亚·葛莫莉 / Maria Gomori

简·格伯 / Jane Gerber 

附 录 一

萨提亚模式的信念和原则

1、改变是可能的。即便外部的改变非常有限,内部的改变仍然可能存在。

2、在任何特定的时间,父母都要尽其所能地做到最好。

3、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让自己成功应对和成长所需的内部资源。

4、我们拥有很多选择,特别是在对压力而不是对情境做出反应的时候。

5、治疗需要关注健康和可能性,而不是病理学的方面。

6、希望是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或是成分。

7、人们在彼此相似的基础上建立联结,而在各具差异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成长。

8、治疗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成为我们自己的决策者。

9、我们所有人都是相同生命力量的展示。

10、大部分人会选择熟悉而不是舒适的方式,特别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

11、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

12、感受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他们。

13、人们在本质上是好的,要想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相联结并确认它们,他们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内部财富。

14、父母通常会重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熟悉的家庭模式,即便这种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15、我们不能改变过去的事情,但是可以改变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16、欣赏和接纳过去可以提高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

17、迈向整合统一的一个目标就是接纳我们的父母亦是普通人。在他们本身具有的个性水平上与他们交往,而不是仅仅与他们的父母角色沟通。

18、应对是在我们自我价值水平上的展示。我们的自我价值越高,我们的应对方式也就越健康。

19、人类的过程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因此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情境、文化和环境当中。

20、过程是通往改变的途径。内容形成了改变得以发生的情境。

21、在萨提亚模式中,表里一致和高自尊是最主要的目标。

22、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价值平等的基础上的。 

附 录 二

萨提亚模式的信念和原则

1、自由地去看和听存在于这里的一切,而不是那些应该存在、过去存在或是将要存在的;

2、自由地去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表达那些你应该表达的;

3、自由地去感受你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感受那些你应该感受的;

4、自由地去要求你想要的,而不是永远等待许可;

5、自由地代表自己去冒险,而不是仅仅选择“安全”。 

附录三、互动成分

(Ingredients of an Interaction)

1、我听到和看到了什么?

2、对于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我给予了什么解释意义?

3、对于我所做出的解释,我产生了什么感觉?

4、对于这些感觉我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5、我运用了哪些防御方法?

6、在评价时,我采用了哪些规则? 

附录四、个性部分舞会

Parts Party

一、为聚会准备好引导者和主体

    1、用著名人物来辨识和代表主体的各个部分。

    2、为这些部分选择形容词。

    3、将这些形容词归类。

    4、选择恰当的角色扮演者。

二、让各个部分见面

    1、让各个部分见面和互动,以此作为聚会的开场

    2、让各个部分停下来,然后鉴别它们各自的感受。

    3、与主体一起验证这些感受。

    4、让各个部分重新开始互动,并且让它们将自己随后产生的感受夸张地表现出来。

    5、再次让各个部分暂停,并鉴别它们的感受。

和主体一起验证新的感受。

三、出现矛盾

    1、让各个部分根据它们自身的印象来塑造这个聚会。

    2、让其中一个部分占据主导地位。

    3、让所有的部分暂停,识别它们各自的感受。

    4、与主体一起验证这些感受。

四、转化冲突

    1、让各个部分互动,并达到协作的状态。

    2、让这些部分在彼此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3、让它们彼此接纳对方。

    4、与主体一起审视思考整个过程。

五、举行整合仪式

    1、让每一个部分展现出它所拥有的众多资源以及所做出的转化。

    2、让每一个部分请求主体的接纳。

    3、让主体整合并接纳所有属于自己的部分。

    4、让主体带着更多新的选择和新的能量来掌控所有的部分。 

附录五、家庭重塑

Family Reconstruction

1、预备阶段

2、家谱图(the family map)

3、家庭生活编年史(the family life chronology)

4、影响力车轮(wheel of influence) 

(最复杂的技术,没有之一,只能简写)

附 录 六

我与谁共欢乐

1、你看到了什么——您的照相机

2、那个人让你想起了谁或是什么——你的投射

3、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的刻板印象

4、想象一下你的搭档会对你产生哪些想法和感受

5、对你的搭档、你都听到过哪些第三方信息——你的闲话

6、你与搭档过去的交往经验(如果有的话)会对你现在造成什么影响 





“每日糊图”:

每天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

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以此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每月一片”:

每月挑选一部当月最喜欢电影,做些感想和评价,推荐给大家。

大家可以在公众号的菜单中找到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随时留言反馈。


伴你一起

浸在消逝的时光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