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老师”征文|难忘小学恩师潘小妹老师

 文乡枞阳 2021-08-30

征文启事|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

难忘小学恩师潘小妹老师

作者:方铭琳

潘小妹老师是我在老家枞阳小学读书时候的语文老师。1982年至1984年,我在读小学3至5年级,潘老师也同时是我的班主任老师。近四十年的光阴飞逝,我碰到过很多教过我的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为什么总是难忘潘老师的音容笑貌呢?那是因为潘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让我终生不忘;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富有生命意蕴的语文课更是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一堂让我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记得那也是个夏天,潘老师却穿着一身黑色套装走进课堂,让同学们觉得好严肃。因为潘老师是上海人,平时穿的都是很讲究的漂亮衬衫,见到同学们也总是一副笑容挂在脸上。一身黑衣让我们感到今天要有什么大事发生,果然,潘老师让同学们先静一静。平时,潘老师的语文课也是特别受大家喜欢,因为我们可以轻松地学习,即便班上调皮的同学,潘老师在语文课上也不像她是班主任时的要求那么严厉,就是让我们身心自由地投入语文的学习。那天,潘老师等得比较久,直到班上真的似乎只能听到彼此呼吸声一样的异常安静。
潘老师让同学们全体起立,她在讲台前带我们默哀了3分钟,然后请同学们坐下。潘老师开始用她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课文,一会儿她那满满哽咽感的朗诵,就让同学们哭得稀里哗啦了,我也不例外,小小年纪真的感到如同自己最亲的人去世了。潘老师朗诵完课文,还拿出了白色的皱纹纸,带着同学们叠起了小白花,一边叠着花一边给同学们讲解课文。敬爱的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离去时身后没有子女没有财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送别,潘老师充满情感的课堂情境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让我至今想起宛如昨日。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好老师


我一直喜欢学语文,尤其是潘老师带我们的那几年。我感到有潘老师的课堂讲解,一篇篇课文都是那么有意思。课堂内外我也常常模仿潘老师的朗诵,再长的课文都能轻松地背下。1984年小学毕业考试,我还以全县第2名的成绩上了枞阳县城关中学(二中),也成了潘老师小小的骄傲。上了初中,偶尔还回母校看看潘老师,也向老师汇报我不错的语文考试成绩。1987年我考上了池州师范学校便离开了家乡。而潘老师曾在1985年获得优质课一等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当选安庆市党代表。我想潘老师是当之无愧的。
大概2002年左右,我在安庆市给教师做培训,当时下面的听众有枞阳的老乡,潘老师的女儿也在,她回去和潘老师说起培训的老师,潘老师自豪地说:她是我们的小班长!这让我回忆起当年在小学,我除了爱好读书外,其实是非常内向、胆小和娇气的女孩。潘老师为了我的全面发展,坚持五年级让我当班长,学会与人相处和处理学习之外的事情。我常常被班上调皮的同学气得哭鼻子,潘老师就耐心地教我应该怎么处理。有了小学关键时期的锻炼,中学时候我顺利当了三年的班长,之后上中师就是学校的活跃分子。中师能有幸被保送上大学,与平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获得全面发展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再次见到潘老师,那已是2006年暑假。我在北京工作了,潘老师的儿子带她到北京玩,来我家里坐了一小会儿,然后在家附近的小餐馆吃了简单的午餐。后来我就听家人说潘老师因病去世,让我难过了好久,也后悔没有多回去看看老师,在北京也没有更多地陪老师玩好和吃好。但我一直记得潘老师在北京临走时和我说的话:“你小小年纪离开家乡,一直勤奋读书才有今天的好工作。我看到你在北京的生活,房子也大、工作也好、家庭幸福,我就放心和高兴了。在北京奋斗很不容易,我就不多打扰你了!”老师面带笑容说着娓娓动人和充满关切的话语,让我感动不已。

语文富有生命意蕴的影响力


潘老师真的如同父母一样,一直默默关心着远行的孩子,但孩子我却忙着奋斗,对恩师们关心很不够。今天借着文乡枞阳平台“好老师”征文活动,表达一下我对潘老师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恩。还有以潘老师为代表的,在我求学成长路上给予我知识和情感教导的诸多好老师,谢谢你们让我学会心怀感恩,始终做一个有情有义、追求真善美的人!
潘老师教的语文课给予了我深远的影响,因为她的课堂营造了一种情的场、一种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场、一种沐浴在真实的人性光辉中的场。因为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关系,我也经常去学校听课,比较喜欢听的常常是语文课和艺术类的课。每每听到的课不是很满意的时候,我就想起潘老师给我们上课时我的享受,那是惬意、舒适乃至令我盼望和神往的。
我想,潘老师的语文课,或富有生命意蕴的语文课不只是为了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而是要丰盈学生内在的言语生命;不仅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以提高听说读写书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更真诚、自由地表达和创造自己的思想之美、体验之美乃至心灵之美。今天我思考潘老师的语文课,应该符合我国情感教育研究的先驱、生前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的朱小蔓教授所倡导的情感性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自身的内在情感和生命感受、体验联系起来,在学生内在的精神层面培养起丰厚、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这恰是实现课堂育人价值的关键所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感谢潘老师的语文课带给我的生命滋养,我要和在天堂上的潘老师说:我把自己热爱和从事的教育科研工作当作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我的生活和工作的信条是“深情播种、喜悦收获,诗意地工作和生活着”。我将继续在教育科研的路上修行,希望传承您的精神并影响更多的校长和教师,践行这样的教育教学: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


写完此稿,才想起今天恰好是中元节。凝望窗前的一轮明月,再点一盏心灯,捎去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借此拙文表达我对亲爱的潘老师想说的感恩话语!

笔者2021年3月15月回母校枞阳小学调研,感谢县教体局党委委员郭江舟(右三)人事科长张国亮(左二)枞阳中心学校校长刘珍(右二)枞阳小学校长刘玉琴(左一)枞阳小学副校长张福新(右一)等热情陪同。

走进枞阳小学教室,巧遇当年教我的张天厚老师。

【本文潘老师的照片由潘老师的女儿刘澜蛟提供,谢谢她的帮助!】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