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老师”征文|我的初中,我的老师

 文乡枞阳 2021-08-30

征文启事|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

我的初中,我的老师

作者:吴东风 

岁月如河,一直在不经意中安静地流淌,如果你留意起这条河时,就能发现其中偶尔涌起的激流及荡起的浪花,这虽不及“大漠孤烟”的静美,不如“映日荷花”的艳丽,但定会引起你惊异的注目甚至于留恋。回想起我的初中岁月即是如此!虽过去近四十年的光阴,但母校----石婆中学,那简朴温馨的校园、慈爱亲切的老师及青春飞扬的同学面容,仍不时在我记忆的河流中激荡!

翻新的老教学楼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考已恢复,小学升初中也必须考试,而初见石婆中学是我的小学毕业升学考试,整齐并列的三排长瓦屋,屋间植有一些高大的泡桐、枫杨和榆树,北面宽大的操场。尤其是大教室里带柜的课桌和长长的坐凳(我在石婆小学时课桌是四条木腿撑一块木板,坐凳须自带),一朝相见,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我在小学时成绩不差,轻松考进石婆中学。初一已增设四门新课程,英语是其中之一,我的英语启蒙老师张国刚,二十多岁,一头短发,饱满的脸庞,挺直的身材,第一次见到他就是意外。那是我因脚踝受伤,早晨从家背着书包跛进教室时,张老师正聚神地教认英语26个字母,我突然并无声的闯入,张老师生气了,“迟到进教室,也不报告?到外头站着!”待我解释迟到原因时,他只说了一句“回座位去”,继续上课!张老师上课非常认真严肃,不苟言笑,记得教读音标“θ”、“ð”、“s”、“z”的发音区别,他把嘴型及舌头等展现到极致,以至于不少同学都禁不住笑起来,但他仍不受影响且耐心地传授发声方法。张老师上课几乎不停歇,板书也很漂亮,特别是单词的连写一气呵成,最后的横和点干净有力,有强烈的节奏感,黑板也因之抖动!随时课堂提问和上黑板前报单词默写,是张老师常有的节目,通不过就有批评或罚站的可能,所以课堂上不时有紧张的气氛。我英语成绩也还可以,但张老师教三年,居然一次也没找我,是不是也是另一种意外?

在初中时,有一位老师很值得一提!周彬老师,三十岁左右,一头满发,中等身材,走路带风,后来在枞阳县教育界以教学严谨、管理严厉而有名。他在我初二下学期时调来的,接手班主任,教物理,但他本来就是一位多能老师,上个学校的一个初中班,三年数理化他全包教了。后来的班会还教我们唱歌,初见很难认为是“严”老师。
第一次领教他严厉的管教来了:当时少年流行“斗鸡”,俗称“打踢坡”,在周老师来之前,男同学们常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就活跃起来,由于此游戏运动量大,易出汗,下一节课开始了,人还难以平静,所以周老师在开班会时就宣布立即禁止!周老师的房间在教室隔壁,师生之间几乎都在眼皮底下,因此禁令效果即显。但有一次他请假外出,高手们竞技之心难耐,就又操练起来!几天后的班会上,在周老师第一次的威严怒容下,运动员们一个个主动站在黑板前,念着检讨!从此班级“打踢坡”不见!

而更甚者是领教他严厉的教学:初三时教化学,每一单元结束后,不论男生女生,不管成绩好差,且不按课本内容顺序,从第一排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排按位次挨边提问,紧张气氛可想而知,包括化学物质的定义、性质、典型的化学反应式,某种化学元素的位置、特性及合成物的用途等。当然,周老师对回答不满意的同学惩罚也是不留情面的!轻者当场批评责骂,重者立即罚站在讲台前。我一小学同学,平时成绩还不错,中排座位,就因轮流答题不得力,被从座位猛然拖出,立即推搡至黑板前!他对满意回答的同学则喜形于色,连声表扬鼓励!此等落差,造成一种奇异现象:当时还实行中考预选,班级成绩较落后的同学知道中考无望,在初三对学习已无所谓,但对周老师的化学课,特别的用心,见下一节是化学课,课前休息的十分钟也被利用来记背,以防上课时提问,甚至还有同学早读课背化学!

需说明的是:1、周老师上课很干练,声音洪亮清晰,思路开阔明了,表情生动丰富,不时用长高音来强调内容重点或讲几句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2、周老师在平时对学生很温和。我有次等一同学放学,后他有事带我到了周老师房间,见已有两三个同学坐在里面,正和周老师聊得火热,话题也不完全是学习,周老师还笑盈盈地主动和我打招呼,和课堂上的表现判若两人!一九八七年,他的一位初中学生在读大学时不幸离世,他还去该家庭慰问。3、周老师带我的那一届中考成绩全县第一,化学尤甚。但我预选差几分而落榜。第二年有两同学化学成绩是满分30分,我考了29分,进入高中后化学仍是我不怵的学科!据说后面几届化学成绩在全县都是名列前茅。后来周老师调到另一稍偏的初中当校领导,管理得也很好,升学率显著提高,不少家长慕名前往,非要把孩子送给周校长教育!

石婆初中老大门
我在石婆中学期间,不止见证了张国刚、周彬老师的全身心地传道授业解惑,还有王念国、吴敏、江志祥、慈龙发、慈龙旺、程年生等老师的认真负责、各有特色的教育方式。我的父亲教书近三十年,一直希望我能接过他的衣钵,后来我高考几经坎坷,虽进了师范院校,也算耳濡目染,亦已脚沾师门,但却不敢拿起教鞭,深知职责沉重,恐才疏学浅,而误人子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要有深厚功力的!
时光永在流逝,带走了那年代青葱且难忘的学习岁月,母校已撤并,当年的老师也都过了退休年龄,有的已离世,有的正安享晚年,辛勤培育的芬芳桃李怎会忘记园丁?师恩长在,师情愈久愈浓!

后门口那棵老树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