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永武:不要强迫孩子重复写很多字

 新用户5331MFnj 2021-08-30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武说人才

薛夫子寄语:

       引导孩子学汉字,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对汉字的兴趣,要善于运用汉字一些特殊的结构和组合方式,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引导孩子识记汉字,而不能机械记忆,更不能依靠大量的重复抄写来记忆汉字。


我国的小学生学语文课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教会孩子认字和写字,因为认字和写字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但在如何教孩子认字和写字的问题上,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做法是让孩子把一个字重复写若干个,多至几十个甚至数百个。老师们认为,学生这样重复书写,才能够记住这些字。其实,这种做法不但劳而无功,甚至具有极其严重的负面作用。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如果强迫学生重复写很多字,就很可能压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一般都不喜欢简单机械的劳动,既然如此,老师让小学生把每个生字重复写若干遍,客观上势必压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们可以设想,不要说让一些几岁的孩子重复写很多字,即使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重复写字,我们难免也会产生厌烦情绪。很显然,孩子如果没有学习汉字的兴趣,那么就不可能很好地学好汉字,甚至可能影响到对语文的整体学习。

2

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孩子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课外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可以设想,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繁琐的重复写字上,岂不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哪里还谈得上素质教育呢?

3

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大量重复写汉字,不但压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加重了学习负担,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越写越累,再累也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作业。这样长此以往,孩子的身体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根据统计,一些重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中,已经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患有近视眼,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确实出了问题。

我们反对让孩子重复写很多字,这并不意味着不让孩子写字,而是认为应该让孩子科学的学习汉字,科学的练习写字,注重写字的高效率,做到省时省力。具体做法如下:

其一,老师讲语文课的时候,把一些生字生词的特点讲出来,善于找出一些汉字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特点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出“汉字趣谈”的特点。比如下列汉字的妙趣:

“巴”对“爸”说:“你可真够孝顺的了,总能看着你背着父亲到处散步。”

“北”对“比”说:“哈哈,你怎么把头扭过去了?”

“夫”对“天”说:“我总算有出头之日了!”

“哭”对“器”说:“你比我厉害,我只有两张嘴,而你上面有两张嘴,下面还有两张嘴!”

“门”对“问”说:“你装上猫眼了?”

“人”对“囚”说:“违法了吧?早不听我的。”

“外”对“处”说:“要想不挨处分,手就别伸那么长。”

“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

……

这种比喻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非常有利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其二,父母和老师可以把象形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的不同特点及时予以总结,非常有利于孩子对汉字的认识、理解和掌握。会意是为了弥补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与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例如“灶、尘、国、”等。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融合,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孩子学习会意字,有利于激发想象力和学习汉字的兴趣。

其三,父母要善意通过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学习。比如:

品:一口,一口,再来一口,味道好极了!

值:人要站得直,才能有身价。

位:人要坚持立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谊:人说话要适宜,才能增进感情。

方:万人出点子,就会有好方法。

功:要想成功,就要努力。成功=工作+努力。

赖:懒汉不用心,不思进取,只想不劳而获。

悲:心头想入非非,结果就会可悲。

智:人要聪明,应该每天知道多一点,每天把“知”当成头等大事。

……

上述解释汉字,并不是从字源学的角度对汉字的科学解释,而是为了让孩子从趣味的角度学习汉字。这样阐发汉字,目的是通过激发孩子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引导孩子识别汉字的同时,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有利于对汉字的识别和记忆。

其四,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对于儿童期的孩子来说,要记住一个汉字,在让孩子明白这个汉字的读音和意思的基础上,一般只要认真重复写三至五遍就可以了,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特殊汉字,最多也不要超过十遍。这样能够避免孩子对重复写字产生厌恶情绪,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孩子重复写很多字,这种疲劳战术只能导致孩子的疲劳和厌烦,客观上成为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诱因。

好书推荐

《让孩子走向成功和卓越》

著:薛永武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6月

各大书店和网上均有销售,欢迎广大父母选购

     《让孩子走向成功和卓越》一书是著名人才学家薛永武教授研究人才培养的一部力作。该书在超越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人才开发的最先进理念,吸取人才开发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和解决了很多家长好和教师困惑的许多问题,对于广大家长培养孩子成才,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理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