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丨虎噬开明王提梁卣

 Kath2633 2021-08-30
内容摘要
鱼凫国有铭宝鼎和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为5000年来首次发现的实物证据,同时也是鳛系、鳖系开明大夜郎国存在的重要物证。在中国先秦史领域系一项重大发现。提梁卣铭文之左铭:鱼凫(王)以之赐王子鱼。根据胁下生双翼,和玩双蛇,判断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上的人物就是开明王。明夷之开明王(鳛王)被龙尾捆绑着押往虎口。本青铜器反映了远古大西南虎狼横行的历史真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提梁卣中开明王打赤脚符合僰人的人类学特征,虎噬开明王的表现主题符合历史事实。该作品也有可能作为一种巫术,以使对宿敌的诅咒代代相传。鱼凫国人存在青蛙(蟾蜍)崇拜,氐羌系的鱼凫国人和蚕丛部族具有共同的图腾崇拜,他们应该是同一古代氏族,起源于今陕西省宝鸡北首岭一带。蜀、髳、微等族才是蜀地原住民。蚕丛部族最先跟鳛人僰族发生争夺四川盆地控制权的战争。但很快就落败了,逃到了姚嶲。晚起的鱼凫部族落败以后,越过秦岭,逃回到了老家今宝鸡一带。
关键词
虎 开明王 提梁卣 鱼凫国 僰人 巫术
虎噬开明王提梁卣
Image
B器图片如下:
Image
  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鱼凫部族是否真正存在过?他们有着怎样的历史贡献和文化成就?由于诸典失载,只留下一片茫然。
 今天, 鱼凫国宝鼎①和虎噬开明王提梁卣的发现揭开了鱼凫国千古之谜的冰山一角;由于鱼凫国有铭宝鼎和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为5000年来首次发现的实物证据,红斑绿锈,万年不朽;国之瑰宝,铜证如山!这在中国先秦史领域实系一项重大发现。
明代蜀国诗人杨慎的《临江仙》有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升庵先生的这番感叹,其实也可以作为四、五千年前,鱼凫蜀国与天竺大鳛帝国开明王之间千年仇怨的注脚。
本文《虎噬开明王提梁卣考》,载《人文学术﹐创新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版页129。
(一)、一对虎噬开明王提梁卣
一对虎噬开明王提亮梁卣称为A和B。
A器青铜器虎噬开明王提梁卣通高40公分,底部长32公分,通宽22公分。重7.9公斤。采用合范法铸造。
B器青铜器虎噬开明王提梁卣通高48公分,通长36公分,通宽25公分。重6.4公斤。同样采用合范法铸造。
 鱼凫国宝鼎和一对虎噬开明王提梁卣均藏于四川简阳张先生处(张家祖传)。另外,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和法国巴黎赛努齐亚洲艺术博物馆都各收藏有一个虎噬开明王提梁卣,“据传都出自湖南” (杨晓能著《另一种古史》三联书店2008年北京版页212)故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主要出自于长江中上游地区。
简阳张先生出资邀笔者千里奔波,反复把玩。其考释如下。
Image
B器青铜器虎噬开明王提梁卣如下图:
Image
虎噬开明王提梁卣制作精美,特别是提梁卣盖的梅花鹿比例恰当,栩栩如生:
Image
图案化的鱼凫纹饰遍及提梁和其他部位:
Image
Image
B器提梁图片如下:
Image
在鱼凫纹、龙纹的空隙处填以云雷纹,而且云雷纹弱于主体纹饰,起一种陪衬作用,因而具有商晚期的青铜器风格特征:
Image
B器虎噬开明王提梁卣图片如下:
Image
虎噬开明王提梁卣的另外一面,整器突出表现老虎的头部,大刀阔斧地省略了身体和后肢,构思大胆而巧妙:
Image
马承源认为这样的卣为“踞虎式”,判为商晚期器(《中国青铜器》页225)。
青铜器背后中间垂直的范线隐约可见:
Image
正面图示如下:
Image
B器正面图示如下:
Image
A器正面揭盖图示如下:
Image
B器侧面揭盖图示如下:
Image
A器底部图示:
Image
B器底部图示:
Image
(二)、虎噬开明王提梁卣铭文考释
A、B二器铭文均在卣盖和虎鼻上面:
A器左面:
Image
A器右面:
Image
摹写本(A器)编码如下:
Image
以梅花鹿为分隔符号,我们将铭文分为左铭和右铭。右铭由于青铜器刻铭笔划锈损严重,暂不能释读。
左铭:鱼凫(王)以之赐王子鱼。
释文:
左铭之编码1占据两个字的地盘,为合体字“鱼凫”,其中间结构为“鱼”,“鱼”上下尖钩像鱼凫的利嘴:
Image
右铭之编码6也类似于此字,惜笔划模糊。
左铭之编码1之形成,有着充分的考古学依据。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藏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之底部有着该字的前图画文字状态:
Image
(引自杨晓能著《另一种古史》三联书店2008年北京版页214)
如上图中的白描图,中间大头蛇左右有两个文字符号,编码1为弯钩状鸟嘴,表示鱼鹰;编码2为一条鱼的图画。
Image
将这左右两个前文字图画结合起来就成了本文考证的左铭之编码1了。
左铭之编码2为“之”。代词,表示所属,相当于“以之”。
两器文字符号相比较,发展演变的轨迹明晰而清楚。
编码3为“易”,通“赐”。
编码4为“王”。
编码5为“子”。
编码6为“鱼”,乃鱼凫国简化字。鱼凫国王子之名。

B器卣盖由于古代经常使用,铭文字迹很不清楚,有的地方完全看不到;卣盖面磨擦痕迹明显,似有意而为之:
Image
梅花鹿两面的字迹唯其左边可见部分:
Image
摹写如下:
Image
可以释读的一是合体字“鱼凫”,一是“子”;其余字符笔迹不完整,释读困难。
此外,A、B二器以虎的鼻翼为对称轴,左右均各有二字“伯”:
Image
细图如下:
Image
考释:
“伯”其本义为鼻,在金文中通常假借作自己的自,伯爵的伯,黑白的白。《说文》:“自,鼻也。象形。┄古文自。”
鱼凫国在商代作为流亡政府到了秦岭以北,必须低调做人。时移地易,只能降低规格对外自称为“伯”,并作为族规鑄之于青铜器。然而在内部,鱼凫王还是称自己的儿子为“王子”,以示不忘过去称王蜀地的辉煌。
小结:此处意为“自伯”。
另外,
山东陈先生所藏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不允许我采用除锈手段提取其卣盖铭文,编码摹写如下:
Image
释文:月用之赐王僵子子孙孙旅用。
考证:
与A器铭文相比较,编码1本来是“鱼凫”合体字,如何在这里变成了“月”,不明。
编码6为“僵”,人名,指受赐的王太子僵。《说文.人部》:“僵,僨也。从人畺声。”
此器铭文可以证明B器左铭笔划不清楚的那个字符,就是“僵”。
参见本文附录:一、山东陈藏虎噬开明王提梁卣
该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从形制、纹饰和铭文不忘国名根本来看,应属于商朝晚期作品。
鱼凫国有铭宝鼎从鼎的长方槽体式和铭文重祭祀先人来看,其启用时间在西周早期,其后刻时间在春秋时期。
当然,两器均有鲜明的西南部族邦国的地方文化特征。
B器能够提供的历史消息,只有其底部的青蛙(蟾蜍)纹饰:
Image
 青蛙(蟾蜍)属于母系时代的生殖崇拜,是图腾崇拜的一种。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都有“蛙形人”图案,北美、阿尔及利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地也有大量的“蛙形人”岩画,证明世界上古老人类崇拜青蛙具有广泛性。远古越系民族存在青蛙(蟾蜍)崇拜,今天的壮族、布依族等民族均有之。在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等遗址出土的陶塑和石雕蟾蜍与蛙形金箔饰说明,古蜀地区以崇拜蟾蜍为主。各地出土的汉墓中有不少画像石、画像砖都与蟾蜍崇拜有关。刘道军的论文《古蜀人为何崇拜蟾蜍》(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7年3月第28卷第2期)推测蟾蜍为蜀王蚕丛的图腾。今天,鱼凫国虎噬开明王提梁卣青蛙(蟾蜍)标志的发现,证明鱼凫国人和蚕丛部族具有共同的图腾崇拜,他们应该是同一古代氏族。
学术界一般认为鱼凫国人属于氐羌部族:“近时蜀史研究家无不主张蜀人实出于氐羌之一支。”(饶宗颐《西南文化创世纪》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页192)《后汉书·西羌传》载:“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是西羌之一种,,早先以畜牧业为主。实际上,“姜”、“羌”本是一字,因姓氏称之“姜”,为族名称之“羌”,以羊为图腾。这样,就跟本器蟾蜍崇拜的证据产生了矛盾。饶宗颐则认为“亦西戎之别种”(同上页193)。此说大抵是靠不住的。
《山海经.大若西经》曰:“有鱼偏枯,名曰鱼妇,┅蛇乃化为鱼,是谓鱼妇。有互(氐)人之国。”《海内南经》曰:“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鱼身而无足,”如此看来,鱼凫国人应为氐人。
  饶宗颐该书对鱼国的研究也存在问题,氏不明白鱼国的所谓“弓”旁正是表示鱼凫,而不是什么“弓”旁。详第24题。
鱼凫国人和蚕丛部族到底属于什么部族?考古学的成果是: “根据考古学文化的差异,可以断定弓鱼人不属于周族,而是氐羌的一支。”(杨晓能著《另一种古史》三联书店2008年北京版页303.)
《逸周书.王会解》又称为《汲冢周书》。《逸周书.王会解》:“氐羌以鸾鸟”晋人孔晁之注曰:“'氐羌’周书云氐地羌,羌不同,古谓之氐羌,今谓之氐矣。”(或本作“氐地之羌不同,故谓之氐羌,今谓之氐矣”)由于传本的差异,对这个材料解释也比较混乱:一、“盖羌其大名,氐其小别也。”这样,氐就不是指地望而是族名中的大小之别。二、“则汉时之氐,即古所谓氐羌”这样,“氐”和“氐羌”就不是地望之别,而是古今名称的区别,作为族名则是一回事。三、一种理解就是所谓“氐羌是氐地之羌族”。氐乃指地望。
综上考古学的材料和人类学的新材料,以及《海内南经》“氐人国”之说,都说明必须实行氐羌分论。氐是氐,羌是羌,再也不能氐羌混淆不清了。氐人存在蟾蜍崇拜,羌人则以羊为图腾。氐人也不是西戎。氐人既不是越人,则其蟾蜍崇拜只能采用本书提出的“异族同图腾现象”的理论来解释了。
鱼凫国人和蚕丛部族显然不属于远古百越部族。鱼凫国人和蚕丛部族也都不是蜀地原住民。
根据姜子钒编著的《消逝的古文明真相》介绍,所谓“鱼国墓”还发现了鱼凫国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殉葬者是墓主的“儿”姓侍妾。由此可以判断鱼凫国为奴隶制度,跟夜郎系民族的自由人社会不同。
政治制度的不同必然会发生体制性的迎头碰撞,从而导致文化的剧烈冲突和激烈的军事的对抗,这就是鱼凫人和夜郎系民族千年恩怨的根本原因。
(三)、胁下生双翼的开明王喜玩蛇
  1. 开明王的特征:胁下生双翼
在典籍失载的情况下,只有博物学才能让我们知晓开明大帝的神话形态,甚至让能够我们看到了开明大帝年轻英武,头戴圆盘高髻帝冠的历史形象,至为珍贵;贵阳收藏家王先生收藏的战国人面兽身胁下生双翼的开明大帝玉浮雕图示如下:
Image
到了西汉前期,开明大帝的博物形态就演变成了臂上生双翼,手持利刃的形象;
Image
(见王德埙《西汉前期“宜子孙”大型廓外玉壁》②)
  1. 开明王的特征:玩蛇为武器
如下图:
壁底部又出现了人面兽身胁下生双翼的开明大帝双手玩蛇以蛇为武器的图像:
Image
(见王德埙《战国出廓镂空双玉壁》③)
(四)、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上的人物就是开明王
  1. 胁下生双翼
Image
  1. 双手玩双蛇
Image
Image
(五)、提梁卣开明王命运之分析
  1. 明夷之开明王(鳛王)被龙尾捆绑着押往虎口:
Image
Image
如上图,称得上是“五花大绑”了。
青铜器作品表现了明夷之开明王(鳛王)被龙尾捆绑着押往虎口,而其背后的历史真相就是氐集团和射日族对明夷开明集团的一次围歼战。而这一点,古代文献有所记载。详后文。
  鱼凫国统治者将先辈取得的这次得来不易的胜利做成青铜雕塑艺术作品,用来在逃亡路程中鼓舞士气,祈祷上苍眷顾,再一次缚住新一代的飞将军鳛王。
2、明夷之开明王葬身虎口
商王朝时期鱼凫国青铜器雕塑家将猛虎噬人的瞬间用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活灵活现:
Image
3、远古大西南是猛虎的天下
据考证,仅仅在清朝的四川,就有大约80万人被虎吞噬。广汉竟然“成虎狼之窝”(清《益州于役记》)。因此,远古大西南是猛虎的天下,大夜郎国王葬身虎口是完全可能的。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本作品反映了远古大西南虎狼横行的历史真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4、提梁卣虎噬的开明王打赤脚符合僰人的人类学特征
Image
鳛人是僰人的一支,从其太阳崇拜来看属于明夷;明夷的人类学特征就是赤脚。这是一个颇有特色的优秀的山地民族。“僰人赤脚,善于山地行走。僰人生下来后,无论男女,都要用刺扎脚板,出血后,用热桐油擦抹脚板,待创口愈合后又扎,再用热桐油擦,一直扎到会走路。这样,僰人厚厚的桐油茧皮脚板既韧且硬,踏荆棘如踩平地,厚而长的脚趾如爪如钩,故善于攀登悬崖峭壁;同时,僰人也擅长爬树,能利用树枝的弹性,从这棵树弹跳到另一棵树,身如猿猴一般敏捷。”④由于僰人在悬崖峭壁中疾走如飞,于是在先秦就逐渐被神话为胁下生双翼的开明大帝;在商周秦汉时期,普遍成为青铜器和高古玉中广为人知的英雄形象。
戈岱司编的《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⑤,其描述的比萨德人事实上就是远古的僰人。同样的记载还有圣-安布罗瓦兹(公元340—397年)对古代锡兰一带的夜郎系鰼人,或比萨德人的体形和生活习俗所作的描写,这个材料提供了比萨德人,也就是远古僰人鲜明的人类学特征:“居住于这一地区的民族为一身材特别矮小和悲惨贫穷的民族。他们栖身于山崖石窟之中,因而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可以在悬崖峭壁中疾走如飞。他们在采集胡椒时连同树枝也砍了回来。┅┅他还断定这些人都是侏儒,大脑袋,脑袋已经秃顶或剃去了头发。”(页75-76)人类学材料证明圣-安布罗瓦兹对比萨德人的描述是极为准确的。
读者试比较习水县宋仕森之调查,便可知这个人类学特征,从遥远的太古到明朝,古今完全一致。
5、虎噬开明王提梁卣的表现主题符合历史事实
《淮南子·本经训》也记载了羿王射日的故事:“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畴华之野”就是鰼国的核心区域,今成都平原。那是一个田畴万亩,物华天宝之地。
“羿诛凿齿”事件⑥,应该是远古百濮之间的一场内部争夺部族联盟领导权的战争。
英雄羿王对抗“十日之国”围攻的自卫战争,得胜之后,“羿诛凿齿”。杀了“十日之国”的为首者凿齿(前代开明王),从而成为“十日之国”邦国联盟的领袖,也就是新一代的夜郎王。英雄羿的且兰国从而成为大且兰国。时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
毫无疑问,“羿诛凿齿”事件中有僰人的宿敌鱼凫蜀国的参与。在虎噬开明王提梁卣中,实际上就表现了龙部族和虎部族的联合对开明族展开军事行动。
参考材料:《后汉书·西羌传》中就有这样一段关于虎与披发羌人的故事:羌族首领无弋爰剑被“……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爰剑)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披发复面,羌人因以为俗。”在羌人心目中,虎是他们的保护神,
6、虎噬开明王提梁卣有可能作为一种巫术
距今6000多年前到春秋时期,持续着鱼凫国和明夷数千年的恩怨情仇。一代代鱼凫王和一代代开明王之间的拉锯战点缀着大西南历史的星空。该青铜器有可能寄托着一种远古克敌制胜的“黑巫术”。“黑巫术”是指嫁祸于别人时施用的巫术。虎噬开明王提梁卣成为鱼凫王族的传国重宝,代代相传,其对于部族宿敌的诅咒也因此而得以代代相传。
这种“黑巫术”就是“厌胜”。“厌胜”属于原始宗教,又称厌魅、魇魅,意即“厌而胜之”,以诅咒制服人或物。“厌”字此处念ya(阴平韵),通“压”,有倾覆、适合、抑制、堵塞、掩藏、压制的意思。
“厌胜”起源很早。传说“厌胜之术”始于姜太公。《太公金匮》中说:周武王伐纣,天下归服,只有丁侯不肯朝见,姜太公就画了一张丁侯的像,向这张像射箭,丁侯于是生起病来。当他知道是姜太公捣的鬼,便赶紧派使臣去向武王表示臣服。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画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画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画像脚上的箭,丁侯的病就好了。
虎噬人“厌胜”术发展演变到后世,就产生了一些变异手段。如将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图藏於柱中,居住者便会有死丧;在一张画上一只白虎的画像,头部向内藏在梁楣内,居住者会招惹是非,而女主人则会多疾病。
一个以捕鱼食鱼为业的部族,竟然落败于鳛鱼集团,鱼凫王族心中的愤懑可想而知。
现在,人们对如下习水县三岔河崖画《鳛国与鱼凫王水战图》应该有进一步的认识了。
Image
7、鱼凫国国王称谓的变迁
鱼凫国本土时期:鱼凫王
鱼凫国秦岭以北流亡政府时期:内部,鱼凫王、王子;对外,伯
西周时期:对周天子称臣,天子赐鼎,鱼凫侯
春秋复国时期:鱼凫侯
结论: 鱼凫国有铭宝鼎和虎噬开明王提梁卣是鱼凫国客观存在的物证,同时也是鳛系⑦、鳖系⑧开明大夜郎国存在的重要物证。
(六)、余论
1、鱼凫部族在同鳛人僰族争夺四川盆地控制权的战争中落败以后,为什么会越过秦岭,逃到今宝鸡地区呢?我推测今宝鸡地区正是鱼凫部族的发源地。
1958年,陕西省宝鸡北首岭发现了一件陶瓶,瓶上绘有鱼凫叼鱼的图案。属于考古学半坡文化时期。距今有7000年了。
Image
(杨晓能著《另一种古史》页083)
因此,氐羌人的鱼凫部族乃是今宝鸡北首岭一带的原住民。他们在8000年前进入到四川盆地,取代了那里真正的原住民蚕丛氏,接受了蜀文化。距今5、6千年以前,鳛人僰族也进入了四川盆地。一山不容二虎。双方长期的拉锯战就此展开序幕。
这样看问题,我们就能够明白,鱼凫部族逃往今宝鸡地区,相当于“回老家”。他们在那里,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时机适当,他们就会打回四川去。
氐羌人的鱼凫部族从今宝鸡北首岭一带进入四川盆地,有四条蜀道可以选择,即褒斜道、陈仓道、子午道、金牛道等。估计他们是经过陈仓,走的应该是最古老的褒斜道。其南口在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通称褒斜谷全长470公里。栈道南端叫小石门,北端叫大石门,两个石门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开凿山石不是用铁器或火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栈道。
《史记》卷四武王曰:“远矣西土之人。……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孔安国注曰:“八国皆蛮夷戎狄。……蜀、髳、微在巴蜀。” 因此,氐羌系的蚕虫部族、鱼凫部族都是外来人口,他们对蜀地经济、文化发展有贡献。但我们应该知道,蜀、髳、微等族才是蜀地的原住民。
这就要讨论鳛人和鱼凫人千年仇怨的起因了。
我们过去的研究认为:
髦人和僰人都是远古时期黔北的土著民族,二者构成了鳛人的主体。髦人和僰人到中古和近古也仍然生存于播州。清初李凤翧就认为:“杨氏自唐袭封以来,酋帅一方。十三里地,皆蛮、髦、爨、僰之种”(《遵义府科名录序》)。
另外一支鳛人则居留在鳛水河流域,建立了鳛国。石棺葬俗具有民族共同性。因此,鳛人跟其西边亲兄弟的髦人的葬俗相同。即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石室文化。髦人、蜀人和鳛人的石室文化发展到后来就成为石棺椁文化。于是我们知道,鳛人的外形特征也同样是男女都留着长长的头发,且四处披散。《字彙》:“髦,四散貌,犹芼也。”
鱼凫人进入四川盆地,首先就直接跟四川盆地的原住民蜀、髳、微等族,特别是鳛人(髦人和僰人)发生了矛盾和冲突。这是生存空间的矛盾,此外还有铜、盐等重要资源的争夺。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两千多年。
2、氐羌系的鱼凫国人和蚕丛部族是同一古代氏族,起源于今陕西省宝鸡北首岭一带。其中,晚起的鱼凫部族在同鳛人僰族争夺四川盆地控制权的战争中落败以后,越过秦岭,逃回了老家今宝鸡一带。在鱼凫国人之前,还有蚕丛部族最先跟鳛人僰族发生争夺四川盆地控制权的战争。不过,蚕丛部族很快就落败了:“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用《谱记》就有'蚕丛国破,子孙居姚嶲等处’。” 蚕丛部族逃到另外一个方向:姚嶲。姚嶲在今云南北部的永仁县,那里尚存姚嶲古驿道遗迹。那里属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西夷道。西夷道中的四川西昌凉山至云南楚雄姚安这一段,又被称为“姚嶲道”,姚嶲道从北至南贯穿永仁全境,它北连四川,南出国境通印度。
蚕丛部族落败以后就一蹶不振,不象鱼凫国人那样能够长期抗争。因而蚕丛部族的史料寻觅艰难,确实是“开国何茫然!”
3、本文中图引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藏虎噬开明王提梁卣,其底部中央是有双角的大头龙,这当然是鱼凫国祭祀的祖龙,并且显示出跟鰼鱼龙不同的文化分野。但是,这在西方在学者艾兰眼中则是“带瓶形角的龙纹也常以卷体状出现于器皿外底,┅┅与水下阴间有关。” 杨晓能不同意此说,而认为“是一种介于纹饰与装饰艺术之间的特殊媒体。”(杨晓能著《另一种古史》页213)这些分析均未搔到痒处。
注:
  1. 王德埙《鱼凫国寻踪——鱼凫国宝鼎考释》(贵州省文化厅《艺文论丛》2017年第3期)又载《首届川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7月,第183页。
  2. 王德埙《西汉前期“宜子孙”大型廓外玉壁》(未发表)
③王德埙藏《战国出廓镂空双玉壁》(未发表)
  1. 见宋仕森之调查,载《鳛源古镇.寨坝》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6年版页50。
  2. 《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法] 戈岱司编,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年6月版页75-76。
  3. 王德埙、王长城《论且兰在黄平及黄平民族文化》《艺文论丛》2016年第4期,页27、页29。
  4. 王德埙、王长城《论天竺大鰼帝国》贵州省文化厅《艺文论丛》2016年第2期。
  5. 王德埙《鄨邑与开明大夜郎国通考》载年刊《贵州世居民族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王长城《开明大夜郎国文字符号研究——夜郎文字研究系列之一》(发表在《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7期
附录:一、山东陈藏虎噬开明王提梁卣
山东聊城陈先生所藏另外一个虎噬开明王提梁卣,我闻讯赶去求看,但不允许我采用除锈手段提取其卣盖铭文,照录如下: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摹写本编码如下:
Image
附录:二
虎食人卣360DOC
虎食人卣两件出土于湖南宁乡,近代流出国外,一藏于法国巴黎东方美术馆,一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形制复杂,制造技术高超,造型艺术杰作。成为日本藏中国青铜器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外一为铜镜。称为“被日本掠夺的中国十大国宝”之一。
Image
日本泉屋博物馆
通高35.7公分,重5.09公斤
Image
下面是法国藏品
Image
时间:2016-06-10 14:27来源:龙轩美术网 作者:jerry 点击: 225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