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陇书谱:历代咏陇诗钞之林涛书(清)张如镛《陇西八景》

 攒菁堂 2021-08-30
历代咏陇诗钞之林涛书(清)张如镛《陇西八景》


前言

河陇地处西北边隅,自古人才荟萃,历代本土文士及寓陇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河陇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以其独特的地理风物、人文历史的描写丰富了诗歌内容,更在于其受风声气俗影响而成的刚直劲健的文学品格,在中原典重、江左风流之外,对中国文学注入了慷慨浩然之气,壮大了中国文学的声情气韵。
陇西作为河陇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钟灵毓秀,素有八景冠绝当地,明清以来众多诗人为之赋诗歌咏。据乾隆《陇西志》载,陇西八景为:首阳旧县、五台古刹、碧岩珠帘、石门夜月、翠屏晴岚、桃花晚照、洛浦荷盖、渭水秋波。晚清陇西诗人张如镛《陇西八景》诗,在同类诗歌中成就颇高。张如镛(1843—?)字仲笙,巩昌府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东街人。光绪二年举人。著有《秋香阁诗草》一卷。张如镛《陇西八景》融描写、抒情为一体,既展现了八景的独特景致,也在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寻觅与八景相关的历史风情,借以咏怀遣兴。
本期《河陇书谱》特推出当代河陇书家林涛先生所书(清)张如镛《陇西八景》,就教于大方之家。       
      2021.8.30


图片

书家简介


图片

林涛,1966年10月生于陇西,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十余年,2001年弃医从艺,专业从事书法创作、教育、组织工作。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创作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发展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理事兼行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第三届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四届主席。
作品入展:中国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人精品展,全国第七、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二十余次全国书法展。
出任全国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评委;特邀入展全国第十一届、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展,全国第二届临帖展,全国首届楷书展,第二十五回、二十六回、二十七回中日自咏诗书法交流展等。
获第三届、第四届敦煌文艺二等奖,第五届、第六届敦煌文艺一等奖;甘肃省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
出版专著:《林涛书法论稿》《林涛行书陇原百景古今诗词》《醉墨当歌·林涛行草书作品集》《岁月墨痕·林涛书法作品集》《墨雨文心·林涛书法作品集》等。

一、陇西八景——《首阳旧县》

图片

作品名称:陇西八景——《首阳旧县》

作者:林涛

尺寸:138cmx69cm

材料:红星宣纸

释文:落日荒城路,兴仁话首阳。秋风孤竹怨,春雨野薇香。世远黄古,山深岁月长。至今双冢畔,断茫。

落款:陇西八景之首阳旧县 丙申初春好雨林涛

钤印:好雨轩(朱文) 林涛之印(白文)

图片

二、陇西八景——《五台古刹》

图片

作品名称:陇西八景——《五台古刹》

作者:林涛

尺寸:138cmx69cm

材料:红星宣纸

释文:苍茫西南境,奇峰五瓣开。松涛横绝顶,莲座涌高台。樵唱穿云出,僧归带月来。禅榻,片梦净尘埃。

落款:陇西八景之五台古刹 丙申初春好雨林涛

钤印:好雨轩(朱文) 林涛之印(白文)

图片

三、陇西八景——《碧岩珠帘》

图片

作品名称:陇西八景——《碧岩珠帘》

作者:林涛

尺寸:138cmx69cm

材料:红星宣纸

释文:谁挽珠江水,飞来散作帘。倒悬青霭合,直下峭峰尖。风卷波纹蹴,云拖草色黏。玉钩新月上,岩际挂纤纤。

落款:陇西八景之碧岩珠帘 丙申初春好雨林涛

钤印:好雨轩(朱文) 林涛之印(白文)

图片

四、陇西八景——《石门夜月》

图片

作品名称:陇西八景——《石门夜月》

作者:林涛

尺寸:138cmX69cm

材料:红星宣纸

释文:谷口路黄昏,樵归话石门。泉光穿石磴,人影散烟痕。云净全低树,沙明远露村。岩扉知不锁,山犬吠遥喧。

落款:陇西八景之石门夜月 丙申初春好雨林涛

钤印:好雨轩(朱文) 林涛之印(白文)

图片

五、陇西八景——《翠屏晴岚》

图片

作品名称:陇西八景——《翠屏晴岚》

作者:林涛

尺寸:138cmX69cm

材料:红星宣纸

释文:山色横晴翠,苍然入画屏。秀凝千仭碧,横敞四围青。云观窗中岫,虹销雨后亭。城南凭眺久,一抹晚

落款:陇西八景之翠屏晴岚 丙申初春好雨林涛

钤印:好雨轩(朱文) 林涛之印(白文)

图片

六、陇西八景——《桃花晚照》

图片

作品名称:陇西八景——《桃花晚照》

作者:林涛

尺寸:138cmX69cm

材料:红星宣纸

释文:何年丹嶂辟,终古艳桃花。落日观流水,春风卖酒家。山浓疑带雨,客到欲霞。谷口人来往,伊谁早泛槎。

落款:陇西八景之桃花晚照 丙申初春好雨林涛

钤印:好雨轩(朱文) 林涛之印(白文)

图片

七、陇西八景——《洛浦荷盖》

图片

作品名称:陇西八景——《洛浦荷盖》

作者:林涛

尺寸:138cmX69cm

材料:红星宣纸

释文:何处叶田田,居人唱采莲。山围天影碧,水蹴浪花圆。傍岸看鱼戏,沿溪有鹭眠。临流谁与赋,遥忆藕如船。

落款:陇西八景之洛浦荷盖 丙申初春好雨林涛

钤印:好雨轩(朱文) 林涛之印(白文)

图片

八、陇西八景——《渭水秋波》

图片

作品名称:陇西八景——《渭水秋波》

作者:林涛

尺寸:138cmX69cm

材料:红星宣纸

释文:鸟鼠碧山秋,茫茫渭水流。潮平看洗马,日落竞停舟。芦雪沿堤聚,人烟隔浦浮。匆匆临渡客,遥认晚

落款:陇西八景之渭水秋波 丙申初春好雨林涛

钤印:好雨轩(朱文) 林涛之印(白文)

图片

“情驰神纵   超逸优游”

                —— 林涛先生书法品读

任何一种艺术流派与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历史之际会、地缘之基因、个性之特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这种影响是经过多年的文化基因发酵之后,与时代的审美倾向合和互补,交融互动,最终形成了合力的结果。

在中国书法史上,古代河陇的书法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辉煌的成就和重要的影响。大地湾彩陶彩绘符号、秦汉简牍、敦煌遗书、摩崖石刻、墓志碑铭等,为真实了解古代书体演变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参照,使远古至唐代的汉字书写历史得了到全面清晰的“活体”展示。同时,产生了一批如张芝、张昶、赵壹、梁鹄、索靖、仇绋、仇靖、辛谧等名垂青史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们为古代河陇书法的辉煌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近现代河陇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林涛先生,正是在河陇这样的地缘基因下,成长起来的其中一位佼佼者。

林涛,字一山,斋号好雨轩,甘肃陇西人。也许由于陇右浓厚的文化底蕴的潜移默化,或源于家学的未必自觉的启蒙,林涛在少年时代便喜欢上了书法。20世纪80年代初,林涛考入上海同济大学,专业是医学,兼及书法。在海上求学期间,他有幸受海派大师沈尹默先生入室弟子胡问遂、瞿心安两位先生的悉心指导,亲聆教诲,并观摩其为书之法,受益匪浅。同时,也初步形成了他的书法审美倾向,为后来的书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林涛调入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之后长期在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工作;期间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创作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发展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理事兼行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第三届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四届主席等职务,对甘肃省书法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果显著。与此同时,他个人的书法研习重点也转移到行草书上。他对晋唐、宋元一路经典法帖临池不辍,了然于胸。尤嗜米元章书法之意趣,必欲得其神髓而后已,以致时人将其一度归之于“米家军”行列。值得一提的是,林涛先生在艺术上并非固守之人,他无意将书法的最终归宿定格在风格的藩篱之中,而是以”人之灵不能自己”的冲动,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笔耕不辍。

古人云:“技进乎道”。书法创作的终极追求是通过功力的自然流露,表达书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艺术思考。林涛先生认为,要提高书法创作水平,不只是临摹和创作,还要在临摹创作之外的四个方面学习提高,在《林涛书法论稿》一书中将其总结为书法的“四性”

一是书法艺术的哲学思想性。中国书法艺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与中国哲学思想共濡相生。书法艺术从汉字起源就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远影响,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由此,只有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其对书法发展审美的影响,才能从根源上真正认知书法艺术,理解书法艺术。

二是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性。汉字书写,从一开始就是对先贤审美经验的继承和传播。只在继承的基础上,书家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艺术思潮和审美追求进行不断地充实和提升。一言以蔽之,这种历史传承这不是简单地艺术技巧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书法思想和审美追求的承递

三是书法艺术的技巧性。书法艺术的技巧性是随着时代审美发展而不断演进的,这主要体现在口传手授、临摹感悟、锤炼升华、充实完善、有机融合等诸多方面。

四是书法艺术的人文性。就是书法创作者要有一颗“文心”和文人情怀,继而通过创作行为将这种文心和文人情怀自然而然地流注笔端、呈现纸上。

以上四个方面,是书法人文性的综合体现和书法艺术升华的基础,也是林涛先生书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正如林涛先生所论,“书法不是简单的线条和点画艺术,它融合了丰富的哲理、思想、人文情怀和生活意趣”。总之,优秀的书法作品呈现给人们的不仅是表层的意义,更主要的是艺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唐代张怀瓘评二王的行草书云:“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张怀瓘特别强调了行草书的“情驰神纵,超逸优游”和神俊,还揭示了真、行的“灵和”。正如冯远先生所论:“书法创作,对林涛而言,已经成为某种心绪和品格追求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和性情的宣泄方式。林涛多领域的知识涉猎,多年的学养积累,十多年的救死扶伤,对生命,对社会的体验,加上他善于思考的所得,在精神维度上升华着他的艺术思想与创作心态。读他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搏动,能体味出这一生命个体的喜怒哀乐,心志追求和价值取向”。从书法家的创作来看,书法作品的产生与否,书法作品的质量的高低,重要的原因在书法家自身。林涛先生是一位极富才气和性情的书法家。林涛的书法经过了长期的古典书法的熏染,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承奠定了他较雄厚的艺术造诣。与此同时,他先是师法米芾、王铎,后又追溯“二王”,更博采诸家之长,在此基础上,他非常清醒地将书法当作艺术创作来对待,强调艺术思想的表达、笔墨语言的传承和艺术品格的体现。也就是说,林涛追求的是有艺术内涵、有生命力、有感染力、有精深思想的书法境界。在这种追求中,他的书法有了他自己的特征,“于畅达中雅致,于飞扬中遒劲”。其书法创作无固无必,信手写来,洋洋洒洒,自然从胸中流出,表现出均异他人的精神境界,正如王登渤先生所言:“纵观林涛的书作,一股源自'二王’的清朗俊逸、格清气爽之风致扑面而来。”其书作雅俗共赏,在一种简约清秀,浓淡遒丽中诉说着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人生体验。

多年来,林涛努力践行着魏晋书风的当代阐释。这当然与他的才气有关。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文艺家成就的大小,并不是由天才所决定的,但是艺术家需要一种不可缺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心也补偿不了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家与工匠。”宗白华先生亦言,天赋使书法家“创作情调丰富,内心生活较多,精神集中之时多,而且久不与彼艺术有关系者,彼常忽视之,故每不善处世,非不能也,乃不遐为,不屑为耳。眼光极清楚,观察极明晰,用精神之集中及内敛。对于世务常不去做,凡人重此则轻彼,天才者精神生活既多,其苦与乐,教常人为深刻,盖非谓彼各部分皆较常人为高”(宗白华《美学》)。艺术创作离不开天赋,天赋常常使书法家具有艺术的感性和敏感。天赋有助于书法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去取向。从才气的角度来审视林涛先生的书法,应当说林涛书法的成就与其作为书法家的天赋和才情是分不开的。

当然,一个人的才情离不开群体。这一点,歌德曾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一段富有启发性的夫子自道:“......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我不应该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我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事情和人物”(歌德《谈话录》)。歌德这段话具有普遍意义,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如果没有其先辈和同辈的文艺成果,如果不注意向他们学习,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单凭自己的天赋,恐怕不可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就书法家个人来说,天才总是与勤奋相伴,“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行”(王国维《文言小说》),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林涛先生在书法创作时,内心深处不仅有所处的时代给他提供的创作灵感,而且还会有历史上各个时期所创造的多方面的文化成果影响。没有古代经典的文化积累,没有自觉或不自觉地继承古人优秀的文化遗产,林涛先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林涛书法的成就,并不是单独的具有自己完全的意义,它有许多因素早已潜伏在他的血液里,它是河陇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丰富。

长期以来,林涛先生深受古代陇右书法文化的浸润,兼之少年时代受海派书学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诗意书风。其书法秀雅遒丽、刚劲挺拔,能将江左风流与边塞鼓角不同风格熔于一炉,而高迈洒落的人格又跃然于翰墨,这是真挚情感的美的流露,读他的书法,经常给人诗化的艺术享受。林涛先生正值盛年,作为当代河陇书家的优秀代表,我们期待林涛先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2021.8.30

说明: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河陇书院(《河陇书谱》)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须注明出处。特此声明。
图片
图片
乾坤万里眼,
时序百年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