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尘埃——“六出祁山”辨疑之阳蹊辨

 思明居士 2021-08-31
历史的尘埃——“六出祁山”辨疑之阳蹊辨

被视为第四次出祁山事实的阳蹊之战史志均有记载的具体地望,绝少有人涉及。笔者虽着力搜求,但只在两处发现:《诸葛亮北伐路线示意图》中,将其标在白龙扛流经今武郡县治一带的北岸;刘琳《华阳国志·刘后主志》注:“据《辅臣赞注》建兴八年,(吴懿)与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将费曜。则阳郧必在南安郡境。南安郡辖今陇西,武山等县地,阳期当在武山西南一带”。前者系示意图,未言所据;后者虽未中“的”,但至少是限定了范围:很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魏》,南安郡治襄武,辖今陇西、漳县、武山、礼县西北部地区。该郡为当时羌人聚居地之一:魏延、吴懿西入南安郡的必经路线,一定是沿西汉水而上,经下辨;建威而至今礼县东南部。再沿西汉水北上而到达今礼县城关镇。然后不东向入西县界,而北向入南安郡界。据实地考察,今礼县北有四礼公路通武山,起于礼县城,沿崖城河北上,越木树关即至武山界的杨河,迄于洛门南的四门。全长60公里,树关距礼县城25公里,距四门25公里。此公路—直在木树关南北峡谷中穿行,谷中均有水。值得探讨的是,木树关以北峡谷今名杨河,木树关以南峡谷亦称阳河,因崖城河位于西汉水之阳,故名。今公路沿线地域,三国时基本为南安郡辖地,窃疑以木树关为界的南北峡谷,即建兴八年魏延、吴懿入西羌,于南安郡境内破费曜的阳期。另掘《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襄武有五期,杨盛分羌为五部,错居旁,每期为五聚,于是有五期之号。笔者又窃疑今四礼公路两侧的峡谷,不但是阳辨,而且是五茹之一。按〈〈礼县志》载,礼县、武山交界的木树关,一直是重要关隘,历代设兵防守,系礼县的五关之一。木树关位于祁山的西北,东界连三国西县。曹魏为防刘蜀北侵,于此设防戍守,拒魏延、吴懿于阳之中,当属不悖事理。《诸葛亮北伐路线示意图》将阳莫定位于今武都县治一带,所据不可知,大概是因前汉陇西郡辖县有羌道,羌道当然是羌人聚居地,而且羌道有羌水流入白龙江,于是误以为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就是沿白龙江进入羌道。殊不知西羌地域辽阔,建兴八年魏延、吴懿入的是南安郡的羌中。查三国魏时南安郡的辖地,并不包括白龙江上游的今武都、宕昌、舟曲(甘南州辖)三县交界的地区。故笔者认为,将阳期定位于前汉之羌道县境内是不当的。’

历史的尘埃——“六出祁山”辨疑之阳蹊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