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亲密关系,都敢于“自我表露”

 扎南 2021-08-31

做咨询的过程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觉和你认识了好久一样。”

在生活里,你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认识一天就感觉相见如故,有的人认识五六年了还是形同陌路。很多人结婚多年了,还是觉得枕边人很陌生。

这种感觉的差异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只是因为对方无意中做对了一些事情,让你产生了亲密感。

这一切的是怎么运作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知识点。

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是指个体之间从表面化的沟通到亲密的沟通而经历的关系发展过程。社会渗透理论指出,在关系发展过程里,关键是自我表露。

在合适的范围里,自我表露越多,彼此之间的关系就越亲密。你可以把人想象成一个洋葱,被一层一层地包裹着。

最外一层是你的社会信息,比如你工作,年龄,身高等等;

往下一层便是你的兴趣爱好;

再往下则是你的人生价值观;

越往下,信息越私密。而自我表露的作用则是在交往过程中,不断掰开自己给对方去了解。对你了解越多,亲密度就越高。

你可以观察,但凡是和你关系很好的小伙伴,对你的了解程度也是远远超过他人的。

亲密关系中也是一样,关系越好的伴侣,对彼此的了解程度越高,双方的自我表露也越多。

为什么自我表露那么重要呢?

因为自我表露的过程,更容易让对方了解你。关系的亲密度取决于你们对彼此了解的了解程度,这一切是有科学依据的。

美国心理学家 Arthur Aron让陌生人两两分组坐在一起,要求他们彼此提问并回答36个问题,回答之后让凝视对方4分钟。

这36个问题分别是下图

图源知乎@北叨先生

结果30%的人在聊完36个问题后,表示自己与对视者的关系,已经超过了他们人生中和其他人的任何一段。

有35%的人在问答过36个问题后,已经开始约会。甚至有一对成为了夫妻。

你可以发现,共同的脆弱是能够促进亲密感的。人与人之间,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模式就在于持续、逐步升级、相互且个人化的袒露自我。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你不妨可以在聊天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哈斯(Hars)标准流程,这是亲密关系发展过程中,对一个人了解深度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趣爱好(Hobby)

这一阶段是为了让对方大概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喜静还是喜动?是喜欢电影,看书的文艺风;还是喜欢打球,喜欢挑战的运动风。

这也是两个人刚刚认识阶段,最常见的话题交流,你平时喜欢做什么,喜欢玩什么,等等。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对你有一个宏观的方向判断。

第二阶段:态度和价值观(Attitude)

了解一个人的价值观,就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待事物的做法和态度。这也是你的底线表态,比如你是一个顾家的人,就等于告诉对方,很多时候,你会优先以家庭为重。

第三阶段:关系网(Relation)

关系网的表露并不单单只包含了朋友这一个方向,还包含了你的父母,你的亲戚等等。更多时候,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表露自己成长环境的过程。

你的父母是如何的,你的家庭是如何的。通过这些信息的表露,可以让你这个人更加立体。

第四阶段:隐私和秘密(Secret)

这些是你内心的底层欲望。是你内心最为柔弱的地带,是你真正意义上的软肋。这一层面的表露,则是在告诉对方,你是值得我信任的。

很多小动物对主人表忠心的做法是,允许主人触摸自己的肚皮。因为在动物眼里,肚皮是自己身上最柔软的地方,我愿意向我展示我最柔软的地方,说明我信任你不会伤害我。

一段关系中,你们的交流至少要完成以上四个阶段,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亲密关系。如果一直只是“吃了吗”“在干嘛”这种浅尝即止的交流内容,你们根本无法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