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亲密的关系,都要拒绝过度依赖

 扎南 2021-08-31

你们知道吗?过度依赖有个俗称,叫做:成瘾。

依代表着依靠,赖代表一种懒惰心理,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给自足。举个例子,一个缺爱的人,是无法自己去好好爱自己的。

也就是说,对于被爱这件事情,没办法做到自给自足,只能依靠别人来提供,比如爸妈,爱人。对被爱的感觉有依赖性,也就是成瘾了。

我也不是要将依赖这个行为妖魔化,适当的依赖是有助于提高关系的亲密浓度。绝对的独立和绝对的依赖,都是不可取的。

那么如何区分,什么样子的依赖是合适的,什么样子的依赖又是不可取的呢?

区分的关键在于,自我。

没了自我意识,那便成了过度的依赖。因为没有自我,此刻的你成为了一个依附品。

就像缺爱的人本身,已经不属于“人”了。彻彻底底成为了追求被爱感觉的工具。

我有一个学员,因为童年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爱的支持,自我价值感来源非常低。长大了之后,对于被爱这件事,有着变态的痴迷。

对人是没有任何要求的,只要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被爱的需求,就会迅速“爱”上对方。只凭感觉行事,不管对方的身份。

是否有妻子,是否年长自己很多,是否足够了解对方,都不重要。对于她而言,重要的是有“爱”就够了。

她说:“一旦对方表现出一丁点可能性,就会疯狂地缠上去,追求关系的确认,追求对方的承诺,追求对方的所有。”

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依赖,是无法在亲密关系中生存下去的,于是就分手。分手痛苦一阵子后,又会开始观望下一个“救世主”的出现。

这就是典型的没了自我。被爱首要满足的应该是被自己爱,而不是被别人爱。

如果对伴侣有着“救世主”心态,就会时刻想着,本该自己完成的事情,得让“救世主”来替你完成。

这就是过度依赖,它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步骤:

1. 自我否定,想象自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

2. 渴望被保护,同时恐惧被遗弃,这种焦虑、恐惧感越来越强;

3. 焦虑和恐惧使他们开始以他人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地取悦他人;

4. 最后,会导致自我分离,即自己与自己分离——因为过于关注别人,而忽视自己的愿望和感受。

所以你要记住,一旦没了自我,就是过度依赖。过度依赖是一种不健康的相处模式。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再好的伴侣,也不要在对方面前做这件事》,里面的核心观点是,不要随便在伴侣面前表现出负面情绪。

然后当时很多人的评论方向是:“男朋友就是要来接纳我的负面情绪的,否则还需要他干嘛?”

这就是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男朋友是用来接住你的负面情绪的,那么你自己呢?

男朋友成为了你逃避负面情绪的避风港,这会让对方有一种被套住的感觉。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男朋友哭唧唧对你说,今天上班迟到被老板骂了,好难过,快来安慰我,让我开心起来。

如果你没办法让他开心起来,他就哭闹不停,这时候你想抽死他还是觉得心疼?

依赖和独立是矛盾的,真正适当依赖的人,都能从依赖和独立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平衡。

也就是说,我虽然缺爱,但是我找你,只是来满足我的一部分爱,我一直都知道,被爱这件事,是我自己的任务。

难过了,有负面情绪也一样。我找你,是希望你来满足我的一部分安慰,而不是全部安慰,我深刻知道,我情绪不好,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会调整好。

这样才不会在亲密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失去自我。而失去自我的人,就彻底成为了需求的奴隶,不允许对方说“不”。

对方必须满足你的所有需求,我需要,你就必须给。我缺爱了,必须给我爱,我不开心了,必须让我开心。因为我依赖你,这就很可怕了。

这是主次区分的问题,也是自我区分的问题。

一件事,我知道是我来负责的,我找你只是让你来帮助我一部分,这就是适当依赖。

同样一件事,我知道是我来负责的,现在我找你,是让你来替我全部完成的。

“帮”和“替”之间,差着一个自我。

斯科特·派克说: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