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不安宁 县长“走马灯” 之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37)

 大美洛宁 2021-08-31

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37)

洛宁从1927年开始,以冯玉祥第二次入主河南,北伐军取得全面胜利为标志,算是从形式上进入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但在实际上,河南军政大权仍然掌握在地方势力派冯玉祥手中,且不断以反蒋名义同南京政府对抗。直到中原大战爆发后,省政府主席韩复渠东退,阎锡山任命的万选才旋即被扣押处死。1927年10月,蒋介石任命刘峙为河南省主席,河南才真正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范围。

也就在这一年,国民党中执委决定省一级最高行政长官为省政府主席。县级行政一律实行县长制。改知事为县长,县公署为县政府。

从1927年到1937年,洛宁在十年之内共换了19任县长。他们是:梁炳麟、田贵钦、刘绍宽、周绍武、宋文林、

宋世贤、王亚平、曹耀祖、王懋昭、吴邦彦、费开霁、吉崧傅、薛正清、张廷柱、秦硕、李志宪、汤绍汉、栗振黄、张仁序等,平均每人的执政时间为半年左右。

从1927年到1930年,河南省政府主席共有五任。1930年以前,分别由冯玉祥和韩复榘担任。仅1930一年河南就先后有四任主席,分别是韩复榘、万选才、李筱兰(代理)、刘峙。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洛宁县不到三年时间就换了10任县长了,也可以说,这一段是洛宁更换县长最为频繁的时期。

梁炳麟,字耀南,别号森午,山东滕县人,系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毕业生。他于1927年6月被冯玉祥委派到洛宁担任县长。这是河南省政府派到洛宁的第一任县长,也是洛宁民国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位县长。据说刚来莅任,洛宁士绅依例到城外列队迎接,没曾想梁炳麟早就微服入城。第二天,梁亲自带领公职人员上街打扫卫生,同时又让沿街商户一律用天蓝色油漆粉刷店面,悬挂国旗,张贴标语,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此后,梁县长每次讲话,都要提及“铲除贪官污吏,打到土豪劣绅”,这些话带有强烈的革命色彩,让老百姓听了很过瘾。

这一年,省党部授权温旭阳等筹建国民党县党部。温旭阳利用这个机会和梁炳麟密切合作,举办“党务训练班”、“中山主义讲习所”、成立“农民协会”,提倡“二五”减租,实行合理负担,抵制日货,破除迷信,号召妇女放足,还解除压在洛河两岸人民身上的悬粮银子,受到了人民的称赞。

据传,梁炳麟刚到洛宁任职不久,一天吃过饭到县城北边凤翼山上转悠,发现大钟寺一胖大和尚袒胸露腹躺在床上抽大烟。梁县长不由得怒火中烧,上前质问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二麦在地,虎口夺粮,老百姓累得死去活来,连绣女都要下楼去地,你们出家人倒好生躲在这里享清闲!”和尚看来的不是善茬,也反唇相讥:“我们出家人不管红尘之事。”梁一听更加气愤:“你们说得好听,什么出家人远离红尘,那我问你,你抽的大烟从何而来?你们挥霍的钱从哪里来?”和尚听了把头一摇:“这事你管不着,就是县长来了也没用!”梁县长说:“那你等着,看我管着管不着!”次日,梁炳麟派人去捉拿胖和尚,没想到那和尚听说刚才来的正是县长大人,吓得连夜逃跑了。梁县长没抓到人,就吩咐来人把大钟寺拆了。

1928年春,省政府命令宜阳、洛宁合建人民旅,让宜阳人廉朝臣任旅长,遭到洛宁县长梁炳麟和温旭阳、张鹏举等人的竭力反对,他们把廉朝臣派到洛宁的副官戴上“打倒军阀余孽”的高帽子,拉到王范集上游街示众。后来此事一直闹到省政府,搞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下不来台。再加上当时大革命已经失败,蒋介石开始全面清党,冯玉祥压力很大。在无奈之下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当场宣布免了梁炳麟的职,并把张鹏举逮捕押送洛阳杀害。这一天,冯玉祥为掩人耳目,还特意安排让梁炳麟到刑场陪斩。后来,廉朝臣又在半路设伏,将梁逮捕,企图暗害。所幸有冯玉祥暗中保护,他才化险为夷,最后被调到青海、陕西一带任职,于1938年在西安病故。

梁炳麟被免职后,河南形势一日三变,洛宁从1928年到1929年,两年时间共换了五任县长。这五位县长来去匆匆,老百姓甚至连名字都没记住人就没影了。其中最窝囊的是梁炳麟的继任者田贵钦。他到洛宁的第二年6月,匪首李其芳联合郑福成、张寡妇、张文、孙攀脚等股匪一举攻下县城,竟把他活捉了。

更可怕的是,从1928年到1929年,洛宁又是大灾年。据当时河南省政府发布的《豫灾实况》上说:

“十七年(1928年)入春以来,雨雪不时,麦苗枯槁,夏收不及十分之二。六七月间,暴雨怒号,秋收更形减色。居民嗷嗷待哺,纷纷逃至卢氏、嵩县、内乡等县谋食。又大杆匪徒董发荣等纠众千余人,扰害二百余村,庐舍荡然,满目荒凉。计掳去男、女人票八百余人,杀死老幼百余名。牲畜财产损失无算。八月间崇阳等村雨雹一次大如鸡卵,击毁秋禾一千四百余亩。九月,阳峪河等处又雨雹一次,毁禾约五百余亩。第五区磨头村一带飞蝗满地,食禾七百余亩。七月二十三日夜间大雨如注,山水暴发,波浪滔天,片刻之间,水深丈余,人畜房屋尽付东流。
十八年(1929年)滴水未落,风伤麦苗,全县收成不及一分。人民愁惨莫可言状云。”
旱涝交加,兵连祸结,哪还有老百姓的活路?也难怪仅1929年洛宁就换了四任县长,恐怕没有一个不是捞不到油水空着肚子溜走的。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河南形势可以说是乌云压城,战事不断。最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取得胜利而告终。这一年,刘峙奉命到河南任省政府主席,河南正式进入“刘峙时代”。

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
在省政府的一次报告中,刘峙很有感慨地说:
河南位居中原,绾毂南北,连贯东西,地区膏腴,物产丰富,乃因年来国家多故,不论何方有警,河南首当其冲。此次阎冯叛国,讨逆军兴,又经苦战半年,幸赖中央神威,叛逆已被击溃,惟人民死者未葬,生者不安,室家流离,田园荒芜,求救望治之心,不问可知。
按说,多年以来连续不断的战火终于平息,老百姓都在期盼和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特别是洛宁,更是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再加上灾害频仍,老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民国时期,无论谁来洛宁当县长,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剿匪,拿洛宁的话说,就是和“刀客”打交道。实际上,洛宁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就兴起了“刀客”之风,此后是愈演愈烈,几近燎原之势。他们拦路抢劫,绑票打孽,攻城略地,无恶不作,政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有的政府官员甚至还和土匪(刀客)暗地勾结,欺压百姓,坐地分赃。其中以洛宁县民团总代程老十和县武装警察队队长吉长升最为典型。程老十对待土匪的惯用手法是“明剿暗通”、“先谈后交”,以致于凡有小股土匪或经商筏运路过程老十的地盘,都要先递名片,孝敬礼物后,才可通行;吉长升总是在进山剿匪前先派人和土匪达成“君子协定”,说好在警察队进剿时,土匪佯退,然后警察队按照约定给土匪留下一些枪支弹药,即“凯旋而归”。外地的县长被蒙在鼓里,还以为吉长升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呢!
1933年,一位叫刘桂的民国学者写到官匪勾结、土豪劣绅控制地方政权时说:“地方事业,悉任其操纵把持;民治基础,尽被其摧残殆尽。狼狈为奸,相互勾结,造成坚固的反动连环,枉法渎职,贪婪无厌。”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可以说洛宁遍地是匪,俨然成了“土匪王国”,历任县长都是为剿匪而来,最后无一不是搞得灰头灰脸,无果而终,有的甚至连命也搭了进去。
1933年,省政府转奉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颁发《剿匪区内县长任用限制暂行办法》,并规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在奖励方面分嘉奖、记功、记大功、加俸、升叙等五个档次;在惩处方面分申戒、记过、记大过、减俸、撤职、军法处置、交法院训办等七个档次。其中关于惩处的第二条规定:“遇匪警逃遁,丢城池。撤职,军法处办。”这个办法颁布以后,时任洛宁县长秦硕第一个撞到了国民政府的枪口上。
秦硕是1932年以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军法官的名义来洛宁当县长的,很显然他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剿匪。也就在他来的第二年(1933年),鲁山匪首王有率千余杆众由嵩县白土镇进入洛宁。秦县长奉命截击,在马店南激战四小时,毙伤土匪数十个,救回肉票300余人。这一次受到了省政府的记功奖励。

十一区专署公布1933—1934年救出的洛宁肉票姓名年表
可没想到1934年正月初三,山东巨匪刘桂堂率千余骑袭击县城,恰逢县保安大队长王希仲带着自己的武装回家过年,眼看刘桂堂的人马就要攻进县城,可王希仲的救兵迟迟不到,秦县长手中无兵只得弃城而逃。按照规定,这一次被省政府主席刘峙以“弃城潜逃”罪把他押到省府开封予以枪毙。两年之内,一奖一惩,秦硕算是尝尽了和土匪打交道的酸甜苦辣。

秦硕被枪毙后,省政府又调河南郏县的林志宪前来接任(1934年)。他到洛宁后成天提心吊胆,诚惶诚恐,只怕哪一天土匪再打进城来搭上他的脑袋。

从1932年起,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建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实行“专员督察制度”。这些专员可以直接代表省政府对各县县长实行考察、奖惩、罢免。当时河南共划了十三个区,洛宁属于十一区,专员公署设在陕州,其管辖范围有陕县、灵宝、卢氏、渑池、阌乡、新安、洛宁7个县。

河南省专员公署设置一览表

从1933年到1946年,欧阳珍一直为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同时兼任陕县县长。

在此期间,欧阳珍曾多次到洛宁督查工作。据说,欧阳珍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他到洛宁督查时发现洛宁教育设施非常落后,就拨出专款帮助洛宁的许多小学盖门楼,置桌凳。后来,人们把这批新式门楼称为“中山式”门楼,至今还能在有些村子看到这种门楼的遗迹。

1944年,日本攻陷陕州城,欧阳珍曾一度跑到洛宁避难。等日本投降后,欧阳珍竟擢升为豫皖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48年改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中将高参,淮海战役后返回故里,1950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县长,除了剿匪,还要征税。洛宁从1925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大烟(罂粟),而向人民群众征收大烟税成了县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各级贪官污吏借以中饱私囊的钱袋子。
从1931年冬至1932年秋,县长张廷柱伙同财政局长张纯如向农民征收大烟捐税,激起民愤。为此,景阳川群众多次到区政府(当时属第五区,区政府在樊村)找区长曹镇范反映,曹镇范不但不予理策,还仗着张纯如的势力,要求县政府出兵镇压。后来经县政府派人了解,认为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一定道理。于是就根据群众要求把景阳川地区从第五区分离出去,才使事态得以平息。
此外,在刘峙主政河南的一段时间里,对各县的县长考核极为苛刻,动辄就是惩戒或者罢免。仅从1931年到1935年,河南省111个县共更调县长513人次,其中辞职43人次,免职73人次,撤职155人次。1934年,省政府主席刘峙巡视各县,共考察了28位县长,被评为合格者仅有6位。洛宁县长费开嵩经过考察得到的评语是“才具庸碌,不明党义”,随即被免职。
总之,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对县长的管理和任命相对比较规范。他们大多都经过考试,年龄构成比较年轻,又受过新式教育。只可惜时运不济,没有几个能人全身而退。特别是国民政府不断颁布和修正法规,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再加上省政府对县长过滥的惩戒、县长入不敷出的薪俸,使县长治理县政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周流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7年1月出生,河南省洛宁县赵村镇人。1980年毕业于洛阳师院中文系。历任洛宁县计生委秘书、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杨坡乡党委书记、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现为河南省书协会员,洛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洛宁史话》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