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饼,我还是喜欢芝麻的

 郭丽萍 2021-08-31

这几天,各大商场又提前开始了月饼的宣传攻势。水晶月饼、五仁月饼、冰皮月饼、豆沙月饼、蛋黄月饼、鲜肉月饼......林林总总,让人眼花缭乱,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就我搜罗到的品种,大概也有十几种了。看着商场中这些月饼,我总是在想:时代发展了,仅仅30年的时间,月饼的品种都成十几倍翻翻了。到底哪一种好吃呢?眼花缭乱之后,挑来拣去,我仍旧选了黑芝麻红糖馅儿的,抱着回家了。

回到家,洗手,然后倒一杯水,找一本书,斜倚在沙发上,一手拿书,一手拿一块月饼,慢慢的咬着月饼,看着书......恍惚间,仿佛回到了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但是那个时候的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很强。春节,端午、中秋,都是要像模像样过的。在我们这里,春节,是叫做“过年”的;端午节,是叫做“五月节”的;中秋节,则是被称作“八月节”的。印象中由于奶奶辈分大,又德高望重,总有晚辈不但在过年时候来看望她,也在过节时候来拜访。八月节的时候,也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那些大爹大妈、姑姑姑父们都会提着两包用细纸绳捆绑、粗黄纸包裹得四四方方、上面顶着一张传统年画似的果子票的月饼包,然后再带一些葡萄、苹果、勺瓜等水果来看奶奶。奶奶总是把满脸的皱纹笑成一朵菊花,一边和晚辈们聊着家长里短,一边听母亲给她说中午做什么饭。秋日的阳光照在炕上,满屋子的欢声笑语伴随着瓜果的甜香和柴禾的清香,和着窗外的叽叽喳喳的鸟叫,再加上炕缝里钻出的灶间燃烧的青烟在阳光下变成一道道窗棱隔开后变成的斜边四边形的射线影子,空气中弥漫的是温暖干净清爽的味道——后来上了学才知道这应该叫做“秋高气爽的味道”“乡愁的味道”。

屋内是奶奶和父亲的谈话处,灶间是母亲的“阵地”:锅台上放着一盆清水,母亲往灶间填着柴禾,然后洗洗手,再或是揭开锅盖活了活了锅里煮着的什么,或是继续在厚重的菜板上“叮叮当当”。记忆中客人来的时候总是吃包子:黑面的(白薯面)、黄面的(玉米面)皮儿,馅儿则是院子里长的嫩瓜和韭菜,加上从合作社买来的半斤五花肉——五花肉被分成两部分:瘦的谝下来用来炒菜——炒的菜当然也还是院子里长的辣椒、茄子和土豆,肥的则剁成肉馅。个把小时,六盘菜、一大锅包子就热腾腾腾地摆到了炕桌上。父亲微笑着帮着母亲摆放好饭菜,然后就陪客人吃饭。据说,在30年前,这已经算是一桌丰盛的饭菜了。

下午,客人走后,奶奶总是颠着小脚,到板柜上把月饼和瓜果分成几份,然后告诉父亲,母亲:这一份哪天给谁送去,那一份哪天给谁送去。然后总会打开一包月饼(一包月饼8块,正好一人一块),给母亲、父亲和我们各一块,说:吃吧!咱们也过节!母亲和父亲总是把自己的那一块分别给奶奶和我们分了。奶奶总是笑着掰下一小块儿,放在嘴里慢慢抿着;而我们,则是叽叽喳喳的把月饼分成几小块儿,争相给奶奶、父亲和母亲硬塞到嘴里,然后自己才肯一小口一小口品尝着,互相“炫耀”着:你的是红糖芝麻的,我的是白糖芝麻的,哦,我的这个里面还有青丝呢!啊!你的有玫瑰!我得都有欸!欢声和糖的甜香、芝麻的淡香在长辈们目光的抚摸下,在嘴里、在心里久久萦绕。

那个时候的月饼的数量很少,所以,一块月饼是要慢慢吃上两三天的;那时候的月饼种类很少,只有白糖芝麻、红糖芝麻或者芝麻核桃的,加上点青丝玫瑰。如今,30年过去,我们再也不用为一块月饼而慢品,为一桌饭菜而发愁。如果愿意,我们可以一次买上十几种月饼,大快朵颐。可是,童年时那种八月节的感觉,却再也寻觅不到。那种八月节互相走亲访友的仪式感,也没有了。虽然我仍旧是一手拿书,一手拿月饼,仍旧是小口小口地品尝着。

“八月十五月儿圆,打起月饼庆丰收”。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自己做过一块月饼,细想是手笨的原因,更是小时候有奶奶、父母的宠溺,长大后有更多的家人的呵护以及手巧的朋友们的关心,在他们的呵护下,我吃过的月饼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念念不忘、最喜欢的还是小时候的红糖芝麻月饼、绿豆芝麻月饼味道。突然想起一句话:任你月饼万千,我只爱你那一种——传统的芝麻的月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