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沿着新四军的足迹寻访(游记)

 吴越尽说 2021-09-01
作者:杨传泳

       在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里,我感受到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转战大江南北尽英豪,战功显赫传捷报。有幸参加集体活动,沿着新四军的足迹寻访,更深切地感念新四军驰骋江南的丰功伟绩。

       2003年,随着盛泽镇退教协会旅游团,来到句容茅山镇,瞻仰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缘山而抵山顶,须走完6个平台,再跨17个台阶,寓意6月17日,是新四军初战江南凯旋的日子,自然令人们的思路回到1938年夏,新四军先遣支队东进茅山,成立江南指挥部和苏皖军区。韦岗伏击战旗开得胜,翻开江南抗战史,苏南5万子弟兵参军,喋血沙场,神出鬼没,夜袭新丰车站、贺甲大捷、上下会决战、水西村激战……屡建奇功,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名将戎马倥偬驱倭寇,威震江南留英名。陈毅诗曰:“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记载了游击健儿的传奇。此时,碑前上空响起“嗒嗒嘀嗒”的军号声,听导游说,当地人常用放鞭炮庆贺革命战争的胜利。鞭炮一响,因不同高度的排水槽产生共震而发出的声音,堪称“天下一绝”。号声一响,在我们面前浮现出新四军战士们身穿戎装,手握锃亮钢枪演习的英姿,是他们为民族解放热血洒江南,浇灌人民幸福花,他们的精神正如巍巍纪念碑前牌楼上镌刻的大字——浩气长存,怎能不叫人永远缅怀他们呢?

       盛泽镇文学社组织常熟游。一踏上沙家浜土地,便被悠扬铿锵的唱腔所吸引:“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岂容日寇逞凶狂!”京剧《沙家浜》的唱词一下子将我带到茫茫的芦苇荡,回忆起新四军“江抗”那段军民鱼水情的历史。令我心仪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黑白的旧照片、旧报纸、一群蜡像、缴获的日军军刀,见证了常熟人民的浴血奋战,以及“江抗”部队36位伤病员在芦苇荡养伤、坚持抗战的史实。且看叶飞、李建模、夏光等形象光彩照人,显示了革命将士的英雄形象。那座土地庙,成立了“新江抗”,点燃了芦荡火种。当地的“阿庆嫂”“沙奶奶”为精心呵护伤病员,节衣缩食,冒险送粮,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不朽诗篇。有的村妇面对日军搜查,为了保护伤病员指认他是自己的男人,而丈夫回家时却被日军抓走。一位村民被日伪捆在树上逼问,要他交出新四军,他至死不讲。这些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更生敬意。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不禁联想起“天开波镜”牌坊上的对联:“积耻填膺丸泥却寇名天下,同仇敌忾苇渚藏兵旌义乡”,这里上演了一出“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雄壮史剧,铸就沙家浜精神,不愧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后来,嘉兴师院(今为湖州师院)文史58级聚会,湖州学友安排了观光长兴最美的景点,十里古银杏长廊、金顶子地质公园等,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参观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那天清晨,驱车前往,一路上青山绵延起伏,来到槐坎乡温塘村。在山坳里,一座四面高墙的古宅镶嵌于绿水青山、参天古木之中,它便是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馆前广场上立有粟裕将军骨灰安放纪念碑以及N4A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碑,馆门挂着江苏省省委书记江渭清题写的馆名。跨入馆内,导游声情并茂的讲解给人一种清晰的了解:这座两进五开间的走马楼,在1945年1月成立了苏浙军区司令部、苏南行政公署,领导了抗日反顽斗争。我端详了陈列的革命文物,一张张领导人活动的图片,一件件使用的武器和生活用品,以及缴获日、伪、国民党顽固派的战利品。导游说,附近还有苏浙公学、兵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疗养所共17处文物点,见证了这里广大军民坚持抗日斗争的艰难辉煌的历程。参观归来,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应该牢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圆中华民族复兴梦作出努力啊!

2021-09-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