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文华《易》说论析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9-01

吴文华《易》说论析

黄黎星

【内容摘要】吴文华为明代中后期德、才、勋、文俱显之名臣。吴文华著作《济美堂集》中,有多篇文章涉及到《易经》与《易》学的内容,本文从吴文华援引《易》辞和阐发《易》理的这两方面进行具体的辨析与论述。

【关键词】吴文华 《济美堂集》 《易经》

图片

The Analysis of Wu Wenhua's Interpretation of Zhouyi

Huang- Lixing

Abstract: Wu Wenhua, an outstanding political officer liv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was famous for his virtue, talent, meritorious service and articles. There were many articles involving Zhouyi and Yi-ology in his work, Anthology of Jimei Hall. This paper will concretely analyze and discuss Wu Wenhua's quotes and interpretation of Zhouyi.

Keyword: Wu Wenhua, Anthology of Jimei Hall, Zhouyi

图片

吴文华(1521—1598),字子彬,号小江,晚更号容所。福建连江人,生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其父世泽,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终广西兵备副使,有威名。文华举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次年授南京兵部主事,此后十年间,历四川右参政,督桂学,参鲁政,擢赣藩,四迁河南左布政使。万历三年(1575),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请赈恤,募垦荒,平逆乱,安黎庶,以战功政绩迁户部右侍郎。自请终养归不准,起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仍抚广西,又迁总督两广军务,巡抚广东,进右都御史。寻入为南京工部尚书,离任之日,粤人建生祠以祀,并于高岩刻记其功。至南都,改就兵部尚书,三年后引疾归乡。仍起南京工部,文华力辞,朝廷虚位三年以待。闲居故里近十年,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卒,年七十八。赠太子少保,谥襄惠,钦赐祭葬,墓在连江光临里宝溪山。《明史》有传。其著作留存有《济美堂集》(八卷)等。

图片

吴文华为明代中后期德、才、勋、文俱显之名臣,同邑晚辈学者陈第称赞说:“(容所公)学术极其端纯,充养极其完粹,功业极其炳耀,操守极其廉贞,与夫文章翰墨妙绝当世。”(《祭吴容所先生文》)据地方志记载,吴文华十七岁补诸生,治《易经》,可见吴文华与《易经》早年就已结缘。今细阅八卷本《济美堂集》,其中不少文章涉及《易》辞《易》理者,论析如次。

图片

从《济美堂集》所收录的吴文华多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叶向高在《济美堂集序》中所言“(大司马吴襄惠公)娴于辞章,其所结撰,本经援史,纵横辨博,粹乎一,出于正,有近代号称作者刿心刻意所不能及,而公固从容出之”叶向高《济美堂集序》,吴文华《济美堂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31—498页,齐鲁书社1997年版,影印本诸语,并非溢美之词。吴文华对于《学》《庸》《论》《孟》、《诗》《书》《礼》《易》《春秋》诸经典非常娴熟,援引与阐释之际,则揽精发微,取精用弘,其引用《易》辞者亦如此

图片

《济美堂集》卷三有《存应篇赠徐东皋别驾》,注“代家君作”,据文中所述,系嘉靖辛丑连江署县通判徐东皋修建城墙,次年(嘉靖壬寅,1542)因洪水“城圮者半”,巡台疑而辠之,徐东皋因此去位。吴文华代其父撰写此篇,时年21岁。《存应篇赠徐东皋别驾》中,有三处是与《易》相关的典故,一是文王齐圣,辱于羑里;绛侯显臣,下于请室”,用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及“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的典故;一是“若夫奸出窾言,灾生无妄”,用《周易》的《无妄》卦典故;一是“是以《书》称'惠迪’,《易》著'馀殃’,圣训所明,略同一揆。《济美堂集》卷一用《坤》卦《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典故。此乃弱冠少年牛刀小试耳。

图片

图片

《答陈季立论一贯》,是与同邑后学陈第讨论《论语·里仁》中“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问题,吴文华指出:“谓由忠恕以求一贯则可,而不可谓忠恕即一贯也。”《济美堂集》卷三“至云忠恕,可格天地鬼神,其理本是如此。程子亦曰:充拓得去,则天地变化,草木蕃;充拓不去,则天地闭,贤人隐。必功深者知之。”这里所引的程子语,“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出自《坤》卦《文言传》,《周易程氏传》释曰:“天地交感,则变化万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际而道亨。天地闭隔,则万物不遂。君臣道绝,贤者隐遁。”程子这里引《易》辞,则不拘于《坤》卦六四爻的象与辞,是泛言将忠恕之道推衍开来,充拓起来,就有如天地交感是万物生机变化;反之,则如天地否闭不通,贤者隐退。

图片

图片

《洗心说》是吴文华为曾任连江县教谕、江西泰和人刘津(号洗心)而作,围绕着“洗心”这一核心词语的意涵、功用进行辨析、推阐,将“心之虚灵莹然”与“天之太虚无形”进行引类譬喻,文中有:

图片

《易》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其至矣乎!盖德之盛也,洗心之极也,圣人洗心,本体即功,是为诚明之道也君子洗心,功在本体,是为明人之道也。是道也,显之为德,藏之为业,几之为贤,过之为圣,极之为天,天者太虚而已。而或蔽之,而或挠之,岂得为天之本体也乎?是故为天之道,去其障焉;为心之道,去其垢故。《济美堂集》卷三

图片

图片

所引的《易》辞,出自《周易·系辞传上传》第十一章语,以之作为经典依据。

《故者以利为本》论题来自《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这是关于人性的讨论,开篇曰:“至哉性也!其贞天下之一乎!立天下之有乎!神天下之感乎!……一者何也?道之宅也,命之凝也,贯动静而无不在焉者也。”《济美堂集》卷四这是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性的辨析,其中“其贞天下之一乎”,化用《周易·系辞下传》第一章的“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言人性之美善本诸天赋,而成为贞定万有的“一”;篇中又曰:

图片

是故善观性者,必探本于静虚之中,烛微于有觉之顷,效动于天机之发,观故于顺应之时,则于所应之顺,而情可知矣!于情之善而性可知矣!《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此言天地之道,其能生物、始物如此,而于《复》则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夫天地之心不可见,而见于《复》,何也?盖《复》为一阳之动,至此而始著也。故于阳之动而可以见天地之心,于情之动而可以见人之性。

图片

图片

此处引《周易》《乾》《坤》两卦的《彖传》,赞颂天地创始、化育的功效,又引《复》卦《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明一阳来复可见天地化育生生不息之玄机,并类比譬喻于人性美善如同天地之心。其后,又曰:“是故贞而寂寂、而感感、而能应应、而不穷,出其浑然者以制动,而非有所窈也;出其渊然者以宰物,而非有所滞也;出其窅然者以受虚,而非有所偏也。不涉于思,不胶于虑,不作于谋,莫非情也,而亦莫非性也,莫非性也,而亦莫非善也。其诸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乎!而寂感一矣,其诸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者乎!而神化交矣,其诸静固定动亦定者乎!而动静合矣!”其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引用《周易·系辞上传》第十章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篇在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性问题的辨析中,三处引用(或化用)《易》辞,起到了重要的经典支撑作用。

图片

《君子矜而不争》,论题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曰:“是故君子于此有中道焉,于责己也见其庄,而于处人也见其恕,其怡然而可亲者,其阳之舒也;其俨然而不可犯者,其阴之肃也,阴阳并用而严和不偏,此君子之道所以垂之万世无敝也。”吴文华《济美堂集》卷四前后文也联系到天地形态,如:“君子之心,一太虚而已,太虚之应物,何容心也?而煖之以日月,润之以雨露,则有以见育物之和;震之以风雷,冽之以霜雪,则有以示全物之义。天地者,无心而顺物;君子者,无为而顺事者也。其发而为刚也,吾见其严毅而不刿;其发而为柔也,吾见其慈祥而不懦;其发而为刚柔之中也,吾见其当严而严、当和而和,而人己之间庶其顺施之而不悖矣!”可以说,此论与《周易·说卦传》中“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义理实相融通。

图片

《圣人仁覆天下》开篇论曰:“圣人所以弘继天之业者,曰政;所以端出政之原者,曰心;所以玅因心之治者,曰仁。夫仁非他也,由心生者也。其存之则为无间之理,其发之则为无私之谟,民物待此以有生,而后世观此以作则者也。”洋洋洒洒之阐论圣人之思虑、之施政后,曰:“圣人之心,一天之心也!《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元,言仁也。天以一元为心,若无以施诸万物而雨露则以润之也,日月则以暄之也,雷霆则以震之也,是数者皆天之政也;所以济其心之所不及者也,圣人亦以政而济其心之所不及焉,则天下后世之有任稼政简稼器者,皆取足于圣人之养,章五服被山龙者,皆取足于圣人之衣,乐《菁莪》歌《棫朴》者,皆取足于圣人之教;享宫室利器用者,皆取足于圣人之居;炫玉帛动干戚者,皆取足于圣人之礼乐;而至于兵刑以肃,郊圻以固,百工以叙,六府以修,天时以秩,无不于圣人之心之政而有赖焉。此其如天之仁,所以覆于天下而无穷也。吴文华《济美堂集》卷四《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句,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图片

《君子依乎中庸》以王阳明心学理路来阐释,曰:“君子萃道之精而无间焉者,亦惟率其性而已矣。何者道之流行也?统民物,贯终始,良知而良能者也,易知而易能者也。《济美堂集》卷四“易知而易能”,正是《周易·系辞上传》所提出的“乾坤易简”的原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此外,“浅之为庸言庸行之常,而深之为神化性命之奥”“庸言庸行之谨,非浅也,而尽性至命之极,非深也”中的“庸言庸行之常”“庸言庸行之谨”也出自《周易》的《乾文言》:“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图片

吴文华《济美堂集》的文章,尚有就《易》理进行阐发者,论列于下。

《圣人所以合内外之道》论题出自《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吴文华论之曰:“天下之道其会于心乎!是故圣人之制其道于天下,亦惟本诸心以出之而已矣。盖心者,酬酢之枢,万变之主,神玅致一之地也,以蔼然而蓄之,则存乎仁;以截然而宜之,则存乎义;以燦然而经纬乎,仁义者则存乎礼,是礼也者,所以达心之文而昭事之纪者也。其道大,大则浑涵而不遗;其道公,公则推行而不咈,根诸心矣!心不得而滞也,作于圣人矣;圣人不得而与也,洋洋乎宰制万物、役使群动,岂人力也哉?甚哉!礼之为体深而其用大也。”

图片

后文曰:

尝观之乾坤初分,其俗浑浑,其民喁喁,如水未波,如空未云,盖邃古沌蒙之世,斯何有于欲、亦何庸于以道通之也?逮夫需而饮食,讼而争斗,师而征伐,于是乎日始多事矣!乃圣人序卦,则为之显比其德,畜止其欲,而履斯继焉,是履之为言礼也。辨上下而定民志者也。人皆以为圣人成之而已矣,而岂知其原于天、出于心,殆有自然之秩而不可紊焉者乎!是故藏于府、揭于观、行于社、达于冠昏丧祭,人曰此礼之慱也,而不知其藏之、揭之、行之、达之者,心也。吴文华《济美堂集》卷四

图片

这一段,谈圣人制礼,成己成物,以《周易·序卦传》的义理进行阐释。《序卦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

图片

吴文华的“尝观之乾坤初分……盖邃古沌蒙之世,斯何有于欲、亦何庸于以道通之也?”从《乾》《坤》到《屯》《蒙》,一笔带过;“逮夫需而饮食,讼而争斗,师而征伐,于是乎日始多事矣!”又简略言及《需》《讼》《师》三卦;“乃圣人序卦,则为之显比其德,畜止其欲。”又略言《比》《小畜》两卦,至“而履斯继焉,是履之为言礼也。辨上下而定民志者也”,则是落脚处,《序卦传》明言“履者礼也”,《履》卦《大象传》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意为:《履》卦上为乾为天,下为兑为泽,尊卑有别,象征循礼小心行走;君子因此辨别上下名分,端正百姓循礼的意志。这是以“弥纶天地之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易经》及其义理,来推阐圣人成己成物,原于天,出于心,遵循自然之秩序的精微绝妙。

图片

《圣人谨其微》是以十二消息卦的《易》理来结撰的文章,相当精彩。开篇破题曰:“天下之变无常形,而圣人之御之也有定术,夫亦预以图之而已矣,何者?变之生也,固非一朝一夕而至者也,盖其积之也有基,其成之也有渐,圣人有见于此而不预为之图,则势重而有难反之机,事成而有莫遏之祸。其始也,若渐渍微末,而其终也,将至于浸淫放溢,莫可底止。于是迺起而为之,则事烦功倍,亦终于无所善其后矣。然则圣人者,将以制未形之患,而晰未然之机者也,乃可恝然。为一时玩愒,因仍之政,而与众同视,与众同听,不思所以远图,却虑越栾拘之见,而驰域外之观哉!”《济美堂集》卷四提到了天下之变无常形,但圣人预防和控制有定术,要义在于研几明察,防微杜渐。在“圣人谨微之旨,吾尝玄览《易》书,而有以反复其消息存亡之理矣”之后,进行具体的阐析:

图片

《复》之为卦也,一阳始生,若未可喜也,而圣人乃著其《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后不省方,商旅不行。”盖欲养此微阳,而由之为《壮》、为《夬》,以至于纯阳之《乾》者,其机始此而已。《姤》卦一阴始生,若未可虑也,而圣人乃忧之曰:“勿用取女。”盖女,阴属也,而由之为《否》1、为《剥》,以至于纯阴之《坤》者,机亦始此而已。夫阳之微,未著也,而驯至于《乾》;阴之微,未害也,而驯至于《坤》,则圣人谨履霜之渐,而著羸豕之戒者,其意亦微矣哉!

图片

这是用“十二消息卦”《易》例来进行的解说。“十二消息卦”即“十二辟卦”其例来源甚古,其说首见于《归藏》,汉代易家如孟喜、京房、马融、郑玄、荀爽、虞翻以迄明清代许多易家,都曾采为易例,影响颇为深远。十二个卦阴阳爻的消长、盈亏,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复》卦一阳之体初萌于下,当建子之月,节值冬至,故《复》卦《大象传》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阳气之生,渐至刚大,由《复》至《临》《泰》,而至《大壮》《夬》,而至六爻皆阳之《乾》;《姤》卦一阴始生上承五阳,《姤》卦辞曰:“女壮,勿用取女。”阴气消阳,渐次剥削,由《姤》至《遯》《否》,而至《观》《剥》,而至六爻皆阴之《坤》。

图片

这种变化,就是吴文华所言:“夫阳之微,未著也,而驯至于《乾》;阴之微,未害也,而驯至于《坤》”。“圣人谨履霜之渐”指的是《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意为:踏上霜地,就将有坚冰到来。)“著羸豕之戒”指的是《姤》卦初六爻辞:“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意为:紧系在刚坚的刹车器上,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急于前行,将有凶险,这如同发情的小母猪一样躁动不安。)“其意亦微矣哉!”确实是精微之意蕴啊。

图片

其后文曰:“盖俗医之所玩者,仓公之所惊也;众人之所忽者,圣人之所虞也。”“是以古之明哲,不惧时之乱也,恃吾有防乱之术;不虑势之衰也,恃吾有兴衰之图;不患机之剥也,恃吾有复泰之道。”又颇引典籍、史事进行剖析阐说,如:“变之生也,而岂其微哉!下堂不已,必至不朝;不朝不已,必至交质;交质不已,必至有中肩之惨。天下缌缌恐恐,而衰周之难作矣!此乃用《左传》“周郑交质”“射王中肩”典故;“虽然,岂惟周之季也?顾汉之变,孰有过于外戚者乎?然使谨微而不任,禄产不宠,行成以下十五人则外戚之祸息矣!惟不能然,此篡弑之所以作也。唐之变孰有过于藩镇者乎?然使谨微而不授田悦节钺,则藩镇之祸息矣,惟不能然,此河北之所以叛也。宋之变孰有过于金元者乎?然使谨微,而宣和不遣使成金以伐辽,开禧不遣使成元以伐金,则夷狄之祸息矣!惟不能然,此渡江航海之所以亡也。”这段也写的很精彩。

图片

篇末曰:“善乎!程子之言曰:乐舒肆则纪纲坏,忘祸乱则釁孽萌,故人君当泰之时而谨复隍之戒,居豫之日而存介石之心,制治于未乱,此天下之所以常治也;保邦于未危,此天下之所以常安也。”其“当泰之时而谨复隍之戒”,指的是《泰》卦上六爻“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的警诫;“居豫之日而存介石之心”指的是《豫》卦六二爻“介于石,不终日,贞吉”的告诫。

图片

《易》为群经之首,《易》道精微广大,从吴文华文章援引《易》辞、阐发《易》理的《易》说中,可以认识到《易》学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有助于更全面认识、了解闽地先贤吴文华的学识才华、思想智慧。

1刻本原为“由之为《比》”,误,应为《否》(或《遯》,或《观》亦可,但不如《否》)。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