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将死于习惯的裙下

 新用户1013UNT8 2021-09-01

朋友圈有位性学老师。

最初因为约稿,加了她的联系方式。她分享在朋友圈的东西都很大胆,属于那种正经人看了会脸红的内容。

我虽然不是正经人,但看到她的分享也是心惊胆战,唯恐不小心点开后又不小心被其他人看见,会让大家误解我的阅读取向。

头三个月,一见到她的头像,就赶紧滑屏滑过去,好像做了什么坏事。即便是偶尔看也是偷偷摸摸。

三个月后,见到她的头像虽然也会滑过去,但不再慌里慌张。

一年后,在朋友圈见到她不紧张也不心慌,遇到吸引人的标题也会点进去看看她宣扬的知识点。

现在,在我眼里,她跟那些卖面膜的卖衣服的卖保险的卖内衣的没什么区别,完全无视,甚至有时候觉得她弄得那些东西挺高级的。

我把这个现象跟一个在大学教授哲学的朋友讲,他说了一个自己经历的故事。

在他教授的班级里,有一个一米九的男同学,有一个一米五的女同学。结果,这个一米九的男同学与那个一米五的女同学恋爱了。

巨大的身高差让他们的恋情看起来古怪奇特。所有人都不看好,都议论那个一米九的男同学应该找班级里的那个一米七的女同学,而一米五的女同学的归宿应该是另外一个一米六的男同学。

第一个月,各种议论与非议。

第二个月,除了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们一眼,没有了谈论。

第三个月,很多人都说他们有夫妻相。

他说习惯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一把锉刀。

上学的时候,我的物理一直不好不坏,150分的卷子每次考试都在八九十分转悠。有一些关于天体啊、电磁感应啊之类的题每次都错,而所得的八九十分里面,也都是由一些平衡定律、惯性原理的题目构成。

如果一个人从事的不是科学研究领域,那在其的后半生当中,很难用到上学时候学到的根号与微积分,也几乎用不上欧姆定律或者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但不管过着怎样白水或者拉菲葡萄酒的生活,你总会运用到关于平衡,关于惯性的知识,它们贯穿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当中。

惯性这东西,不但上学时候帮我拿试卷分数,过日子的时候也帮我拿生活分数。现在知道物理课的知识点了吧。

道路千千万,但生活的本质相同,一万小时定律不但适用于商业和励志文章,任何一种环境下,你都不能忽视习惯的力量。我那个教哲学的朋友说了:我们对所有人与事物的看法,根本就不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由惯性形成。而最终我们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够做成什么样的事,最终也都取决于你形成了怎样的惯性力量。

当你的屁股习惯了沙发,那你将成为沙发人;

当你习惯了每天喝上几杯,那酒鬼会是你的最后归宿;

当你习惯了为不满的现状找莫须有的借口,最终这些借口都将成真,并真的让你一直呆在不满里,直到一事无成;

当一个人习惯了逃脱,习惯了推卸,习惯了狡辩、夸大与计较,那最终,逃脱、推卸、狡辩、夸大与计较必将伴其终生。

惯性才是最终结论的陈述者。

它也将是你最后碑文的书写者。

    九爷:小小水果商,城市蒙面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