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假:“换位思考”

 新用户1013UNT8 2021-09-01

昨天设计部跟销售部两个负责人又大吵一通。

吵架是因为给一客户设计的品宣海报,对方三番五次提修改意见。销售部负责人希望设计师按照客户的要求来,满足客户审美。设计部负责人说客户的方案太没水平,出去了会让人笑话,要按自己的来。

销售部老大:你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站在我的位置上想一想问题?我的工作就是让客户满意,你现在总是有悖客户意见,我还怎么维护客户,我的后续工作还咋展开……

设计部老大:那你能不能也换一下位,站在我的位置上想一想?我的工作是保证出品的东西都是高水准。客户就是因为水平不如我们,才付费找到我们。如果按照他们的意思出品,砸的是我的牌子,那以后还怎么在圈子里混,后面还怎么接新的单……

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站不到对方的角度上,只能折衷,听取了客户一小部分意见,各方的情绪脸面都照顾到同时,又不至于太有损出品。

类似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你也一定不陌生。但凡用到“换位思考”的地方,要不不了了之,要不折衷采取中间值,从来就不会有真正一方站到另外一方去思考。在真实工作以及生活场景中,根本就不会发生百分百的换位。

生活处处遍布坑与陷阱。明坑易躲,暗坑难防,我们就被一些粉饰的流行说法坑了不少时间。这些说法听上去很好听,也有道理,但这种充满大道理的高段位理论唯一作用是发生争吵的时候。

在双方争的面红耳赤,失去理智时,如果你能猛地蹦出来一两句“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换个位置,站在我的角度和立场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就会一下子让你显得特牛逼,特有水平,对方完全跟你不在一个等级,这场争吵也高下立判。

在争论时,谁先说出“换位思考”,似乎谁就能占得先机,对方会因为没有换位而理亏。当然,这只是帮你吵赢了,问题依然还停留在原地。

但凡那些动不动就拿“换位思考”来怼人,来宣示自己的水平,来标榜所谓这是最大善意的,我就问你们一句:你们能先换位么?你们能先站在跟你不同角度一方的位置思考么?

如果不能,那就不要拿这种看似漂亮但自己却做不到的话来要求别人;

如果能,那又怎么会发生无法解决的争论?

之前在某设计公司工作时候,总听到下面的员工对老板的一些决策指指点点,满腹牢骚。老板也郁闷,偶尔几次喝大了就吐槽,说自己就差没跟员工兄弟姐妹相称了,他们咋还是各种不满。

有次部门聚餐,部门的人闲聊时又对公司某项决定颇有微词。我就说从员工角度来看或许有点不好理解,但如果你们要换一下位置,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那样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决策了。

“对不起老大,我们没当过老板,换位不了。

关于换位思考,关于心理共情,被广泛认定的一个定义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

下定义总是很简单,所以世上的理论派总是远远多过实践派。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都没有当过对方,没有在对方的环境生活过。我们的童年不一样,成长过程不一样,读过的书、接触过的人、让我们喜悦或者悲伤的事物统统不同,又怎么可能用对方的眼睛看世界?又怎么可能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同一个问题?

这就如同让一个乞丐去像千万富翁一样思考,或者让一个赚工资的去像一个发工资的一样思考,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既然我们承认没有重叠的人生,那就要承认换位思考不过是个好听但不实用的伪命题。

还是那句话:人类不止悲欢不相通,几乎所有的方面都不相通。

九爷:小小水果商,城市蒙面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