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春泽:对当下歌词偏于诗化倾向的思考

 词人王小雅 2021-09-01

对当下歌词偏于诗化倾向的思考

毕春泽

   近年来看到许多新创歌词的语言、结构等偏于诗化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新生代的作品,感觉这类歌词作品过于大秀文采、堆砌辞藻、意象跳动大、结构较松散,有的甚至言语超常怪异,总之是:咋听一惊,再听雾水一头,回品难解其中味。这是不是词界所说的:当下的歌词创作越来越的现象?当然,歌词创作与大环境有关,特别是在当今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环境下,都在追求传统诗词的语言和意境,追求古典词风,甚至是去模仿唐诗宋词的写作手法,整出古风古韵的色彩来。诚然,大胆创新是好事,追求古风雅韵也不是坏事,歌词也可雅写,但不论你如何大胆创新千万不能忘掉回归歌词的本质才是根本。一首不具备歌词本质特性的作品是不是花里胡哨、难成精品的东西呢?!

大家都知道,一首好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诗,但一首好诗不一定是一首好歌词的道理吧。一首能够得以流传称得上精品的好歌词,一定是既有词的特质又有诗的品味的二者兼备的成功作品。如:乔羽老师的歌词《我的祖国》有意境,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尽管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意境跃然而出,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体现出词的特性。香港已故词作家黄霑的《我的中国心》感染了几代人,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长城长江、黄山黄河这些大意象的最后的落脚点扣在了中国心上,令人怦然心动,都怀有一种自豪感、爱国情,这都是形象鲜明、主题突出、语言凝练的歌词特点的体现可现在有许多歌词使用大量的生词古语,华丽的辞藻一堆,窜天入地时空不限,这样的作品终究还是使人感觉干瘪、苍白、无味、空洞,难以心动。其实诗与词犹如孪生兄弟一样既相通又有区别,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想这一点不必我赘述大家都很门清的,概括出一句话来那就是:歌词就是唱生活的具有诗意美的通俗诗歌。引用著名词作家乔羽的话:“歌词不是看的而是听的,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这段话是对歌词特质的精准论述。因此我想在创作中可以考虑应从以下四点去完善自己的作品:

一、在词风中赋予诗味。要读之如诗,听之即词。要把诗的意境之美、语言的含蓄和辞藻的华丽与词的情感直白、语言的通俗明了、深入浅出巧妙地结合起来,做到明中有暗,浅白中富有深情,词意中蕴含着耐人品读的无穷味道。

二、口语化的语境与文采的合理结合。歌词的语言美要从生活实际中生发出来,避免生僻古板词语的堆砌。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是歌词的突出特点之一,生活中朴素的口语,是歌词语言的内在魅力,它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表达着人生的哲理,体现着鲜明的性格,要善于从生活口语中提炼出意深词浅的歌词语言。

三、抓主题去深化不放松游离。歌词有音乐性要求,在篇幅、结构、节律上都有限制,没有诗那么随性,要取其一点进行高度集中概括,紧抓这个主题巧妙构思,精炼形象,把散珠穿在一条线上,在这个主题点上下功夫,不要松散随意游离太远。

四、提炼出符合生活逻辑的深刻哲理。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根基,没有生活的真情实感就没有成功的作品。不要让人觉得像是外星人说话古怪陆离的,要从符合生活逻辑的感悟中升华出深刻的哲理来,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用符合生活逻辑的情感和语言与其同步,说到人们的心里去。

最后我想到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著名学者胡适,他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其中前五点可以在歌词创作中佐以借鉴的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毕春泽,词曲作家,音乐理论家,音乐编辑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文学学会理副会长。现任唐山市音乐文学学会会长,《词作家》杂志主编,河北《燕赵词作家》报编委。多年来从事歌曲创作、理论研究、教学及编辑工作,创作歌曲近千首,获国家、省、市级奖项多个。在歌曲演唱和声乐教学方面也有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歌词作品有《天下母亲》、《永远的西藏》、《至高无上》、《燃烧》、《走江南》等;著有歌词写作教学书籍《歌词写作入门与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