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香成炭 杀商主祀天喻

 南京栖霞百仁 2021-09-01

BAI YU JING GU SHI

百喻经故事

第二十二喻

沉香成炭

【经文】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

释义

从前有一个官家子弟学做生意。他到处去采取沉香,收集了好几年,终于得到了一车沉香,于是他推车到集市上去卖,因为价钱太高,好多天都无人问津,心里很是烦恼。看见市场上卖木炭的生意很好,于是他心里想:“如果把沉香烧成木炭,就可以很快地卖出去了。”

于是他把沉香烧成了木炭,拉到集市全部卖掉,但得到的收入还不如半车木炭。

寓意

价格之高喻佛果,多天销售不掉喻因缘未到,烧成炭卖喻心生退转,贱价出售喻得小为足。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心生退心,如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会失大利,犹如将沉香烧成炭卖一样,是非常可惜的。

欲得正果,但勤修持莫懈怠

不退初心,因缘至时闻佳音

  


《百喻经》小故事 | 杀商主祀天喻

百喻经 成都文殊院

《百喻经》

小故事大道理

杀商主祀天喻

原文

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

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

即杀导师,以用祭祀。

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

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途,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

今 译

从前有一群商人,想到大海里采宝。通常进入大海的方法需要找个向导,才能知道去大海的道路。于是,他们一齐去寻找,果然请到了一位领路人。

找到向导之后,他们便一起出发。走到一处旷野地方,那里有一座天神庙,一定要用活人去祭祀才能通过。于是这群商人共同商量:“我们这些伙伴都是亲戚或朋友,怎么能下手!现在唯一跟我们没有亲属关系的就只有这位向导,正好用来祭祀天神。”

于是他们杀了这位向导,用他祭奠了天神。

祭神完毕,他们便迷失道路,不知该向哪儿走。结果,这些商人都在旷野中被困死了。

这世上有些人,就如这故事所讲:要想到佛法的大海获取珍宝,就应当以勤修善法为先导。如果不依教奉行,经不起考验,动摇不定,抹煞善行,就如同在茫茫旷野,生死大海之中,永远找不到出路。只会经历三恶道,长远受苦。就像这些商人想进入大海,却杀掉了向导,结果迷失方向,最后落得被困而死的结局。

启 示

学习佛法离不开善知识的指导,对善知识要保持尊重和恭敬,才能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否则只会自毁人格和前程。世间有许多人初信佛时,对三宝恭敬、布施,可是慢慢日久即怠慢起来,遇到逆境即怪佛没有保佑,于是轻师、慢佛,甚至破戒也无所顾忌,信心道心都荒废了。这不是和航海杀舵手一样吗?

善法行:菩萨于地前所修的十行之一。十行,即: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善法行,谓得四无碍陀罗尼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令佛种不断。

三途:即火途、刀途、血途,即由于身、口、意诸种恶业所招致的三恶道。其中,火途即地道,刀途即恶鬼道、血途即畜生道。

小知识

《百喻经》是为了让新学佛法的人理解佛法哲理而撰集的,因而是一部以滑稽幽默的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典籍。《百喻经》原题为《痴花鬘》,指其中故事大多为针砭一些“痴人”及其所作“痴事”。“花鬘”意即花环,这是印度古代一种讲故事的体裁,是指将一些小故事集合在一起,就如一些美丽花朵串成一只花环。所以原书名,可译为“痴人痴事喻道故事集”。鲁迅先生曾多次捐助刻印此经,还作《痴华鬘题记》对其大加赞叹,谓其大林深泉,最有条贯。


整理:妙导

编辑:文殊院传媒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