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全利丨从文化的角度看好与坏

 金秋文学 2021-09-02

从文化的角度看好与坏

作者:徐全利

有一个针对碰瓷、讹人的笑话,说一个老年人,问要扶他起来的小学生:你家有宝马车吗?

小学生说没有。

老人说,那我就趴会,你走吧!

从此有一种扶,叫做“扶不起”!

有一种扶,叫做“不敢扶!”

这个笑话,带有一种“文化味”。

什么叫带有“文化味”?我们从难以定义的文化“定义”中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文化味”虽不如吃鱼吃肉那样直接上口,但绵长,可把玩,可品味。

我们先品味一下从广义上说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人创造文化,并且享用文化,同时也受约束于文化,最终要不断地改造文化。

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

从品味里再看看笑话,老人就是文化的核心问题——人;由他“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碰瓷、讹人,进而受约束于文化——让人“扶不起”或“不敢扶”。

它的层次,四个都具备,即物态、制度、行为、心态,你说这值不值得把玩?

由此再看中国新闻网1月25日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出现了“文化赤字”或“文化贫穷”,与本该名副其实的文化富有国的称呼极不相称。

通过这个笑话,人们就会感到“文化赤字”或“文化贫穷”,并“触事立言”:

现在,一些老年人碰瓷、讹人,自己摔倒坑人,祸害了一帮年轻人……这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

仔细想想,其实不是老年人变坏了,而是那拨坏人变老了。

然而,真的是坏人变老了吗?

最近社会上各种老人碰瓷的事情多发,老年人的各种丑态也纷纷被各大媒体报道出来。

但尽管如此,人们不会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恨老爱幼”!

相反,人们仍然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尊老爱幼!

为什么?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种传统,这种观念,已成文化,代代相传,不因个别而否定一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这段话的意思,说明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

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的“小康”,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尊老爱幼起始于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内部为了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与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由此逐渐形成的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被继承下来。

从原始的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这使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高兴,从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爱幼”有着她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项传统美德一定会被我们永远的继承下去。

由笑话引发思考,笑话毕竟是笑论,笑过之后再想想,好与坏,善与恶,总是相互依存的,我们不能因某一事,某一人否定全部,也不能因某一时,某一地而否定现在。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钱穆曾说,“文化人生老愈演而愈进,因而恶的观念,恶的评价,也将随而更鲜明,更深刻,这并不是文化人生中产生了更多的恶,实乃是文化人生中已产生了更多的善。”

这段话可谓真知灼见,鞭辟入里。可以说,现在的“善”多了,才显示了个别的“恶”。犹如阳光普照,总有阴影;如果没有阴影,那也就取消了阳光,取消了光明。

《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老人与中青年比较一下,中青年的坏与恶,这样的阴影时常可见;老人的坏与恶,可谓“多乎哉,不多也”。

老人变坏,坏人变老,只是“坏”,不是“罪”;只是少数,不是大多数。中青年比如“弒母案”,“贪贪贿案”等等,是犯罪,有的甚至会判以极刑,比“坏”严重得多。

说老人变坏(恶),或坏(恶)人变老,我看是社会变好——文明、进步的表现,不是社会倒退。当然,我不是“文化人”,所谈问题,是非曲直,不过是一孔之见。

社会越进步,人的选择越多,对人的要求也越多,做人的标准随之也越高。这实际并不是恶人多了,而是做人的标准提高了。这是不是说阴影多了,反过来说是光明多了呢?

文/徐全利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徐全利,男,1956年生,湖北作协会员,退休公务员,已出版杂文集系列“谭”。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