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起义十年拥兵百万,人们只记得朱元璋的功绩,却忘了他的伟大

 Boss爆史 2021-09-02

提起元朝末年的割据政权,大家通常会想到三个人,分别是: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在这三方势力中,张士诚最富,陈友谅最强,结果最后却是朱元璋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任务。但朱元璋能推翻元朝,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与一个人的前期铺垫有很大的关系。此人便是徐寿辉。

徐寿辉起兵反元

元朝末年,朝廷统治昏庸腐朽,大肆欺压百姓,一些人受不了元政府的压迫,便发动了农民起义。徐寿辉本是湖北罗田县贩布的小商贩,平日里为人正直、见义勇为,所以在乡邻间很有威望。元至正十一年五月,北方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带领几万黄河民工发动起义后,徐寿辉也立刻响应。

徐寿辉

徐寿辉找了两个帮手,这二人分别是麻城铁匠邹普胜,以及宜春县和尚彭莹玉。他们以宗教为根基,鼓动大家参与起义。至正十一年八月,徐寿辉等人在天堂寨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立为首领。由于这伙起义军头裹红巾,所以对外宣称“红巾军”。同时红巾军中大部分人是弥勒佛的信徒,烧香集众,所以又被人称为“香军”。

红巾军

当然,红巾军并非徐寿辉的原创,是北方韩山童、刘福通的红巾军起来后,他们才扯起了红巾军的大旗。但大家都是为了反元而努力,就不为原创的归属权争执了。恐怕连徐寿辉都没有想到,他领导的红巾军战斗力竟如此之强,一口气攻陷了罗田县城,并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拿下蕲州(今蕲春)和黄州。

徐寿辉

这过程顺利得让徐寿辉出乎意料,不久之后,他就在蕲水建都称帝,立国号为“天完”。为何要起这么一个怪异的国号呢?据说是为了克制元朝。因为元朝的国号为“大元”,“大”字上加一横是天,“元”字上加个宝盖头是完,“天完”就表示压倒大元。就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名字一样,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后来改名朱元璋,就是要成为诛灭元朝的利器。当然,也有人说天完政权曾以“大宋“为国号。

红巾军的壮举

既然建国了,这个国内自然不能只有徐寿辉一个光杆司令,所以又设置了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等军政机构。其中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随后,徐寿辉便派出两路大军向湖南和江西挺进。

红巾军

由于徐寿辉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红巾军一路上又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每攻克一地只是将当地百姓户口登记在册,所以赢得了广大贫民的支持。红巾军也一路从几万人到几十万人,最后直至百万人。连朱元璋的老丈人郭子兴,也是红巾军中的一个小统帅。经过数年征战,徐寿辉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

陈友谅

红巾军的壮大引起了元政府的恐惧,发兵围剿红巾军。天完政权重要领导人彭莹玉战死,这也导致天完政权开始走向没落。彭莹玉战死后,丞相倪文俊便生出了野心,一步步架空徐寿辉,还企图杀死徐寿辉降元。事情败露后,倪文俊被部下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又落到了陈友谅手中。此时的徐寿辉已经完全沦为了傀儡,手中没有实权,只能对陈友谅听之任之。

朱元璋剧照

陈友谅攻克龙兴(今江西南昌)后,徐寿辉欲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同意。后来他还是固执地带人从汉阳迁都龙兴,结果在走到江州(今江西九江)时,被陈友谅埋伏,手下士兵全被陈友谅杀死。从此,徐寿辉真的成了“汉献帝”,任陈友谅拿捏。元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派部将以叙事为名敲碎了徐寿辉的脑袋。陈友谅取代徐寿辉的位置,当上了皇帝,并改国号为汉,改元大义。

徐寿辉的功绩

徐寿辉起义虽然只有十年,却拥兵百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震撼大半个中国。他为朱元璋后来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朝,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若没有徐寿辉早期做的贡献,恐怕朱元璋也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推翻元朝统治。所以徐寿辉值得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参考资料:《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