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看得很慢 从1.31号拿到书 到今天才一口气读完了 初读时觉得有些部分艰涩难懂 所以就一直装在包里 想着有空时慢慢再去读 偶尔睡觉前翻几页 坐车时再翻几页 到今天全部看完 细细想来很多片段还是让我感受颇深的 所以我才会摘下很多句子 先来看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经典语句。
再来说说爱。 你了解爱这件事吗?我们身边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人不曾为它所累,尘世间没有什么比对爱情的渴望更强烈的了。爱随时随地无时不刻都在发生,我们中间有人正在爱,有人即将要爱,也有人在失去爱,还有很多剩下的则在花大量时间谈论爱和等待爱。毋庸置疑,人与人间的情愫是一个永无休止的争论,是一个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绝非遍地都是的廉价情绪,人们不能把虎头蛇尾式的坠入情网视同永久性的爱情状态。你必须花时间确定对方是你真正需要的人,因为爱与信仰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不止包括感性元素,同样也需要理性元素。除了与生具来的部分,还要体会,学习.领悟,练习,揣摩,先评估自己是否有爱人的能力才有资格谈爱。 弗洛姆在书中列举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爱如:博爱、母亲的爱、性爱、自爱和上帝的爱,在这几种爱中我认为梅斯特-艾克哈特对自爱的一段论述很特别:“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像爱自己一样爱所有人。如果你对别人的爱少于对自己的爱,你在爱自己的时候也不会成功。如果你爱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那么你就是把他们当作一个人来爱,就是一个伟大而公正的人。”在我看来现在的社会中爱自己可能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私的行为,但是弗洛姆认为自私和自爱不是一回事,而且是背道而驰的。他认为自私的人并不是太爱自己而是根本不爱自己。他对自己的利益过分的关注正是他缺乏对自身的爱和关心的表现。缺乏自爱表明他缺少内在的创造性,使他感到沮丧、空虚和孤独。所以他会通过其它的满足来弥补自己是去的幸福。看上去他好像对自己非常关心,但实际上只是在掩饰自己在爱的能力方面的欠缺。他不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自私的人就是自恋的人,他们把对别人的爱投射到自己身上。”他认为自私的人的确不爱别人,但这不仅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去爱别人,而且因为他也没有能力去爱自己。我觉得确实能做到爱自己又爱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本书最后一章关于爱的实践,他就关于如何学好爱这门艺术,提供了一些方法。学好一门艺术,需要有纪律,耐心,集中和有兴趣。而对于爱而言,便是先学会自爱,也就是爱自己,而这个爱自己又要和利己又有明显区别。利己是以自己的得失为标准进行对错评判,而爱自己则是对自己身心的全面关注。要有对自己合理的信念,是以自己的经历、对自己的思想、观察和判断力的坚信不疑为基础的。这样才能对世界有客观性认识,才能真正的自爱,才能懂得爱这门艺术。 写在最后 书的结尾,弗洛姆说:“爱情是一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并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想要学会爱,就要将爱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为之全力以赴。我们每个人遇到的人不一样,所经历的情感也不一样,唯有真正的用自己的心去爱,去付出,相信你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 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爱是给予,爱人首先要自爱。 爱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和艺术。 愿你会爱,并且享受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