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喻经》 刻舟求盂喻 ——愚人集牛乳喻

 南京栖霞百仁 2021-09-02

《百喻经》 刻舟求盂喻

《百喻经》

刻舟求盂

从前有一乘船渡海的人,不慎把一银釪(银盆)掉落在海中,他就这样想:“我现在就在水面上做个记号,以后再来打捞。”

过了两个月,他到达师子国,看到一条河,就到水中寻找那只丢失的银盆。

旁边的人问道:“你做什么呢?”

他回答:“我以前丢失了一只银盆,现在想找回来。”

旁人又问:“在什么地方丢的?”

回答说:“在刚渡海的时候。”

又接着问:“丢了多长时间?”

回答说:“丢失了两个多月了。”

又问:“丢失两个月了,为何在这里找呢?”

他回答:“我丢失银盆时,在水面做了记号,原来在水面划的记号,与这里没有不同,所以在这里寻找。”

旁人又接着再问:“水虽没有不同,但你以前丢失是在别处,现在却在这里寻找,怎么可以找到呢?”

这时周围的人都对此大笑不止。

也就像外道,不修正行,在相似的善法中,错认苦因,想这样求解脱。犹如愚人,失釪在别处,而在另一处找一样。

《百喻经》原文

原文: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子诸国,见一河水,便入其中,觅本失釪。诸人问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觅取。”问言:“于何处失?”答言:“初入海失。”又复问言:“失经几时?”言:“失来二月。”问言:“失来二月,云何此觅?”答言:“我失釪时,画水作记。本所画水,与此无异,是故觅之。”又复问言:“水虽不别。汝昔失时,乃在于彼;今在此觅,何由可得?”尔时众人无不大笑。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横计苦困,以求解脱,犹太人如愚人,失釪于彼,而于此觅。

寓意

这就像那些外道中人一样,不去参悟佛理,只觉得自己所修方法与正行很相似,便刻意苦行,以此去求解脱。这就像愚人在海中丢失了盂,却又在河中寻找,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不执于相,得相非亦得其实

须明其理,理通则因正果圆


《百喻经》

——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豫于日日中[谷-禾+牛]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谷-禾+牛]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瞋或笑。

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白话译文:

牛腹储乳

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以后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使临时不致缺少供应。

他心里想:如果每天把牛奶从牛身上挤下来储存,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应该考虑到,把牛奶藏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坏。不如把它藏在牛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取出,既省事又可吃到新鲜的牛奶,这样在好不过了。因此,他就把所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也不去挤牛奶了。

一个月以后,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牵来,正要挤牛奶以便给客人享用,可是不论怎么用力挤,一滴牛奶也没有。客人们都讥笑他,作出这样愚蠢的行为。

这故事比喻修布施¹的人,想等到钱多时再来救济贫困的人是错误的,应该抓紧时间,及时来做,否则不就和那个把牛奶存在牛乳房里的人一样愚蠢吗?

¹布施: 

      布施——梵语曰檀那,以福利施于人也。所施虽有很多种,但以施予财物为本义。

有三种布施:

一者财施,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二者法施,说法度他也,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

三者无畏施,为救人之厄难,已解除别人的佈畏。

       布施有净施与不净施。净施者:谓布施不求世间之名誉福利等报,但为资助出世之善根及涅盘之因,以清净心而布施也。不净施者:谓为以妄心求福报而行布施也。

古德有云:施恩不望报,望报莫施恩。

             (2021.5.16,扶风城隍庙 隋代千佛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