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中医《辟邪剑谱》之最烦人的六淫:燥邪

 素问健康 2021-09-02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风寒之邪伤人无数,奠定了江湖上数一数二的地位,让后世之人铭记于心。

暑邪致命三步曲, 能分分钟取人首级,要人性命。

湿邪,虽然看似软弱无力,却能缠绵你一生,让你百病丛生!

今日要讲的燥邪,竟然名不见经传,连《黄帝内经》都差点忽略它,难道它真的如此不堪吗?

1

燥邪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燥邪君,我最喜欢秋季,最喜欢大西北那凉爽宜人的天气,最讨厌那缠缠绵绵的雨了。

在古代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只是对我轻描淡写了一句“燥胜则干”,并且在最最重要的“病机十九条”中,风寒暑湿火都上榜了,却单单没有写我!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无法理解!但是我一直都很努力,后来,到了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写了《素问玄机原病式》,里面记载到:“诸涩枯涸,干劲皴(cūn)揭,皆属于燥”,这样,终于把我归成为六气之一。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认识我,我还是继续介绍一下我自己。

大家都知道,夏天暑热过去,就是向秋凉过渡的时候。同时呢,其实这个时间段也是从湿到燥的过程。地球本身是个“水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热蒸发水就是湿,热度不够,不能蒸发水汽那就是燥了。所以,秋季所谓的“燥邪”是和夏季的“湿邪”相对而言的。

秋分前,昼还长于夜,太阳晒得时间比较长,这时温度还比较高,所以叫“温燥”;秋分以后呢昼开始短于夜了,晒得时间没那么长,比较冷一点,所以叫“凉燥”

所以,我是双胞胎,一个叫温燥,一个叫凉燥。

如果你以为我只是出现在秋天,那就实在是低估我的努力了。

冬天天气寒冷,水汽凝结,更容易风干物燥。所以,冬天的我也同样的强大。

如果你以为我只是出现在秋冬季,那就实在是太低估我的努力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紧跟时代的大潮,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创新,让更多的人能认识我,接触我,而是使变成大家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邪气!

没错,我——燥邪君就是六淫里头最最努力的Boy!

2

燥邪的危害

1

秋伤肺

秋风燥,一个是由于温度的下降,使空气中的湿度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秋季降雨少,空气就变得更加干燥了。

而人体对外界湿度最敏感的就是我们呼吸道粘膜了,这是人体内部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的地方,包括了鼻粘膜、气管粘膜、支气管粘膜,在每一次呼吸之间,与空气中的湿气交流平衡着。

当空气中的湿气(水蒸气)降低,变得干燥时,原本湿润的呼吸道粘膜,也随之变得干燥,这个时候,如果人体的津液不足,无法进一步提供给呼吸道粘膜时,粘膜进一步干燥,就会像皮肤太干燥时,出现干裂,形成一个个小伤口,而使呼吸道失去了保护层,这个时候遇到空气中的邪气如风邪、寒邪、火邪(粉尘、细菌、病毒)等,就很容易侵犯呼吸道(产生过敏反应或感染,而导致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引起干咳少痰、口鼻干燥。

这种秋燥引起的咳嗽,在中医诊断中就是凉燥咳嗽和温燥咳嗽了。

2

冬伤皮

随着冬季温度的进一步下降,如果降雨也进一步减少的话,空气就变得越发干燥了。

而此时的人体,因气温下降明显,阳气和津液都会内收,呼吸道的湿气反而得到了补充,但是体表的津液减少,出汗减少,而使皮肤变得越发干燥了。

皮肤太干燥时,就如晒干的田地出现干裂,形成一个个小伤口,而使皮肤失去了保护层,这个时候皮肤就很容易受到邪气如风邪、寒邪、火邪(粉尘、细菌、病毒)等的侵犯(产生过敏反应或感染,而导致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引起皮肤瘙痒、风疹、湿疹等。

临床上有个名不符其实的病:湿疹。便是主要因为燥邪引起的!没听错吧,是的,现代医学也认为:皮肤是人体的屏障,干燥的空气会让皮肤出现裂缝,这时候过敏原就会趁虚而入,引发皮肤的过敏反应,比如湿疹。

所以,湿疹最简单的防治方法就用大量的润肤霜,把皮肤裂缝堵上。只要皮肤没有裂缝,恢复屏障功能,过敏反应就会减轻直到消除。

3

日日伤人津液

前言,燥邪是六淫邪气中,最努力的邪气。这里就讲讲,燥邪是如何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进步,变成大家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邪气!

现代科技的进步,让人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有一些科技产品,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致病邪气!

大家都知道空调会产生寒邪,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空调还是非常厉害的燥邪制造机!

现在的空调不仅能制冷,还能制热,而无论制冷制热的这个过程,都带着一个制燥。如果大家在生活中细细感受的话,就会发现,冬季如果开空调暖气的话,到第二天,甚至半夜就会感觉鼻腔非常的干燥,有些还会引起咳嗽。这就是空调产生燥邪对呼吸道粘膜的伤害。

人体长期遭受空调制造的燥邪,日积月累,便导致了空调病中: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湿疹,便秘……的发生。

皮肤、粘膜的津液是我们身体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我们的防御部队很多是靠他们运送的,甚至津液本身也参与防御,比如我们的鼻腔,里面的黏膜有沾附各种来外微生物的作用,黏膜的湿润,就是津液在起作用,如果津液不足了,则黏膜变得干燥,外邪很容易长驱而入。

所以,在我们的身体干燥的状态下,是很容易被外邪侵袭的,这种侵袭,是因为干燥引起的,我们中医不管到底外邪是什么病毒细菌,我们只抓住发病的原因,所以,我们统称这类病因为燥邪。

3

燥邪的病因

1

空气中的燥邪

空气中的燥邪,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

第一,气候。最常见的就是秋冬季节,由于气温下降、降雨少而导致气候干燥。其次,是地域环境,如西北地区,离海洋、湖泊较远,降雨又少,自然空气中的湿度就低,容易引发燥邪。

第二、空调。空调不仅仅会制造风邪、寒邪,还会制造燥邪。在空调普遍应用的今天,这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

2

饮食中的燥邪

饮食中引起燥邪发生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饮水少。现在的人由于运动少,室内空调、冷饮等等因素,导致体内湿气不化,这些湿气最容易积聚在肠胃和肌肉部位,而呼吸系统仍然是干燥的,就会出现虽然口渴,但不喜欢喝水的情况,甚至一整天不喝水都不觉得渴。这样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有些地方闹水灾,有些地方确实干旱的不行。

其次,就是长期吃烘烤类的食物。如饼干,方便面等,也会让燥邪伤害消化道而为病,诱发胃肠炎、便秘、痔疮等。

3

情绪中的燥邪

在情绪中,我们也有一个词去形容一些人做事情特别着急的,就是燥。

其实,这个也可以归属为燥邪的一个原因。

当人变得急躁的时候,人体的动作就变得快、变得多,这些增加的运动,同时就变成了更多消耗人体津液的活动。所以,当一个人,经常容易急躁的时候,人体内的津液也是相对会明显减弱的,这个便导致了内部燥邪的产生。

4

燥邪的防范

怎么判断自己体内有没有燥邪呢?

1、感觉

“燥胜则干”,如果经常感觉口干、咽干、口渴、鼻子干、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等,说明身体内的津液已经出现不足,燥邪已经在伤害人体了。

2、观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燥邪侵犯人体皮肤,会出现皮肤的干燥、脱屑,最常见的是头皮屑了,严重的变化引起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病。侵犯人体的肠道,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大便干结,长期就会引起痔疮。此外,观察人的舌头会发现,舌头表面是干干的,没有津液,没有湿润感。

3、分析

“伤燥则恐燥”,如果遇到干燥的气候,去到干燥的环境,或者饮水少、吃饼干多,身体就会出现不舒服,或者原来不舒服的情况会加重,说明身体也已经被燥邪侵犯了。

如果有以上情况,那说明你已经中了燥邪的各种招数了,这个时候就要更加小心应付了。

通过前面对燥邪君的了解,我们对它的防范就很清晰了。

中医提倡“治未病”,对付“燥邪君”应当“预防为主”,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的反应尽早做好预防工作。

第一、避免外界燥邪的长期伤害。

外界燥邪一方面主要由于空气湿度的减少,如秋冬季、西北远水缺雨地区,如果生活其中,要避免较难。但生活中,更多的燥邪源自于空调制造,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使用空调,使用空调时要注意保湿,可以在室内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浇一些水等。

其次,是外源饮食的影响。要避免长期食用烘烤类的食物。此外,所有能祛湿的中药不宜服用。如莲子、薏苡仁、茯苓、芡实、苍术、木棉花、鸡蛋花、土茯苓等等。中医认为辛辣的食物主要是入肺,如果辛辣的食物吃得过多,肺也容易燥热。肺热重了,津液就少了,一是容易燥咳,二是容易口、鼻、皮肤长疖疮,三是容易大便干燥。所以,辛辣的食物也要避免长期食用。

第二,避免内在燥邪的长期伤害。

内在燥邪的产生,一者因为饮水的减少,二者源于情绪的躁动。后者,可以通过放慢生活的节奏,平时做好行动计划,准备周详,就不至于遇事着急了。另外,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练习一下太极、八段锦、瑜伽、静坐等能有效舒缓情绪的运动。

第三,及时补充体内的津液。

补充体内的津液,遵循“燥则润之”的原则,主要有三个方法。

1、饮水调理

要注意每日根据个人的情况,及时的补充水分,对于一些湿气本重,渴不欲饮的人,应该采用少量温水频饮的方式,如此,既避免了增加脾胃的湿,又能保障呼吸系统的滋润。

2、食物调理

食疗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梨,是最好的润燥之品。其它多汁的水果、蔬菜都有作用。如:甘蔗、葡萄、柑橘、枇杷、柚子、猕猴桃、杨桃、柠檬、白萝卜、生菜、菜心等等。肉类食物如猪肉、鸭肉、鱼肉等。此外杏仁糊、核桃露等一些富含油脂的果仁类食物也有很好的滋润作用。食粥法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这些东西有很多资料告诉大家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

3、药物调理

对付燥邪君,最常用的中药是沙参、麦冬、天冬、百合、梨、蜂蜜、玉竹、银耳,这些药物大部分药性平和,药食同源,均是润燥之佳品,平时煲汤、煎水服用都可以。能补肺阴润燥,缓解燥邪引起的症状。

当然,如果不幸得病,也不要慌张,及时到医院诊疗,中医师通过四诊合参,详细辨证,如果确诊为温燥可选用用桑杏汤或清燥救肺汤,中成药可选用川贝雪梨膏;凉燥则可用杏苏散,中成药如雪梨膏等,通常都有不错的疗效。

缓解秋燥新品预告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